安徽省宿松县全力保障在岗大学生村官干得好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周发勤


图为千岭乡党委委员、平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齐骏向老党员讲解美好乡村建设情况。

  从2008年至今,安徽省宿松县共选聘大学生村官79名,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53名。其中担任村第一书记或书记有3名,担任村书记助理27名,村主任助理23名。近年来,该县着力从落实待遇、教育培训、帮带指导、实践锻炼和解决出路等方面入手,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管理机制,确保了大学生村官“干得好”。

  精心培育,提升村官能力素质

  该县围绕大学生村官履职能力需求,突出培养重点,努力实现个性培养与共性需求的有机统一。一是注重合理分配。坚持把大学生村官特长及选聘村实际相结合,将有农业技术特长的分配到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将有经济管理特长的分配到有一定经济基础、产业较为成型的村,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尽快适应岗位,发挥专长。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每批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前,县委组织部专门安排一个星期的时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集中培训,精心安排课程,使大学生村官明确到村干什么、怎么干。定期组织召开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会,解决他们在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为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大学生村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激励。三是突出能力锻炼。有计划地选派大学生村官到信访、拆迁、司法调解、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挂职锻炼,不断丰富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提高农村工作本领。

  规范管理,拓宽村官成长空间

  为规范管理,该县明确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是建立动态跟踪管理和培训制度。出台了《宿松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实施办法》、《宿松县大学生村官百分制考核办法》、《宿松县大学生村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建立“五个一”机制(一天记一次工作日志、一星期报一篇民情日记、一月做一次工作小结、一季度开展一次考评、一年进行一次述职),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模式,以分片形式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邀请优秀村书记和优秀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二是构建“3+1”管理、创业帮带机制。“3+1”管理帮带就是一名乡镇领导干部指导帮扶、一名村主要负责人具体帮带、一名在岗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帮助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3+1”创业帮带就是一名离退休老干部、一名大学生村官和一名致富能手共同带动一名普通农户创业致富。三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队。根据大学生村官自身的专业特长,组成新闻采编、政策宣讲、农技服务和远教服务四支大学生村官服务队。目前,全县53名在岗大学生村官均加入了志愿服务队。在农村政策宣传、省级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创新载体,搭建村官交流平台

  着力为大学生村官搭建沟通交流、展示风采的平台。一是开通大学生村官网。设置最新公告、媒体聚焦、学习园地、关注三农等 10个栏目。网站开通以来,大学生村官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日点击量超过200次。同时,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天根据党员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意见建议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等进行记录,写好“民情日记”,并在大学生村官网专栏刊出,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把握村情民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创办《松兹村官》简报,开设了工作感悟、村官心语、真情传递、选聘动态等4个版块,全面反映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工作情况,宣传报道优秀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经验和典型事迹,引导大学生村官交流人生感悟、创业经历和工作体会。截至目前,共出版《松兹村官》简报20期。三是开设“村官之家”QQ群。畅通渠道收集大学生村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实现了县委组织部与大学生村官之间的即时对话和信息共享。

  激励保障,夯实村官发展舞台

  该县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健全村官工作保障机制,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是建立待遇保障机制。及时确定标准,为大学生村官办理社保、医保、人生意外伤害等保险,落实工作和生活补贴。二是提供创业资金支持。从2013年起,县扶贫办每年从专项资金中拿出20万元,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县农委也给予一定的项目扶持资金和技术指导,团县委会同有关部门提供创业贴息贷款。目前,全县已建成多个大学生村官创办的种养殖基地,其中千岭乡平岗村家禽养殖创业基地养鸡2万余只,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有效带动了该村20户农民致富。三是建立有序流动机制。该县出台政策,对任职期满且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免试进乡镇事业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统筹安排到县直事业单位。目前,该县已将第一、二批任职期满的7名大学生村官安置到乡镇林业、农经、文化等岗位工作。四是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每年拿出部分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面向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考。在2012年全县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中,专门拿出1个乡镇副科级职位面向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2013年全县选拔的4名村第一书记或书记,同时挂任乡镇党委委员。

  本报通讯员 周发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