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mengzhao…
    最近,甘肃省有关部门决定今年选聘500名大学生到村级组织任职。此前,华亭县已率先将这项实践活动进行了3年,他们通过开展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村级组织任职、“三支一扶”、机关干部下乡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等活动,已经让全县200名大学生“上山下乡”,走进了新农村建设火热战场,在农村这块希望的田野上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2005年7月,当段雯丽怀揣着天水林业技术学院的大专文凭回到家乡的时候,正赶上县里大张旗鼓宣传“支建新农村”政策,她顺利通过了知识测试、面试、审查等多个环节,成了300多名报考者中的幸运儿,走上了支援砚峡乡东沟新农村建设的特殊岗位。按照当时县里规定,前三年为试用期,每人每月500元,期满后成绩优异者安置工作,将享受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高校毕业生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资、生活补贴标准等政策待遇。

  段雯丽生长在县城,她第一次来到东沟村的时候,县城和乡村生活的反差曾经让这个“城里娃”难以接受,好几次都因想家流下了泪水。看到这个即将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整天愁眉紧锁,村支书赵管仕多次和她谈心,谈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望,谈农村的发展变化和美好前景,终于解开了她心里的疙瘩,小段下定决心,干就干出样子来,绝对不能让人瞧不起。

  在后来的工作中,小段积极实现她的承诺,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其他村干部和群众对她的看法。2005年秋,东沟村实施15公里的主干线道路硬化工程时,这位“女将”顶风冒雨地在工地上奔波了4个月。年底,小段又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奔波在全村5个社的202户农民家中调查摸底做工作,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村覆盖……小段说:“从好奇到对农村艰苦环境的怕,再到不怕,最终与乡亲们融为一体,当然有一番心灵上的挣扎。但关键的是,只要把心交给了农村,再大的苦也不怕。”经过两年多的“村官”生活,和其他在城里的同学相比,小段皮肤明显黑了,但眼中却流露出了更多的自信和坚毅。

  魏义平的故事则更好地诠释了“羊有跪乳,鸦有反哺”这个典故的现代意义。小魏是土生土长的“乡里娃”,自幼家里生活艰难,父母费了很大心血和汗水,总算将他供成了一名大学生,干了一辈子农活的父母期望着儿子能跳出“农门”,出人头地。

  2005年,魏义平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凭着一腔“弄潮”的抱负只身一人到深圳“闯荡江湖”。但面对着深圳林立的高楼、纵横的立交桥,小魏心里想的更多的却是家乡的落后面貌。2006年,小魏接到父亲的电话,告知他被确定为特困大学生,让他回来参加考试,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背起了回家的行李。

  在安置单位时,小魏选择了回老家马峡镇村,用他的话说,回到老家便于开展工作。小魏的这个理由恰好被村党支部书记看准了,村党支部书记让他担任了副支书之职,分管党建、综治工作。每逢遇到了民间纠纷,小魏一声声叔、婶叫得特别亲切,村里的亲情、外面的见闻都被他融入了干巴巴的法律里,每次调解都有法有理更有情。这两年,他处理的几起民事纠纷最终都是握手言和。

  对于已坐在县直部门机关办公室里的大学生来说,到村上担任村干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窦鹏飞,一个很精干的小伙子,由于工作出色,2006年8月被县上提拔为建设局工会主席,然而当时恰逢县上“选派优秀干部下基层支援新农村”活动开始,县委组织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看准了他,派他去担任了东华镇南村沟村党支部副书记。

  这样一组数字也许更能说明窦鹏飞在任村干部期间的付出和收获,带领村民栽植优质核桃500亩;完成旧村改造120户,硬化通户道路44条,修通村社道路4条7公里;建设蔬菜日光节能温室105座;招商引资建成砂石场一处,安置农民工22名。2007年9月,窦鹏飞任南村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期满,回到了原单位。

  像窦鹏飞一样活跃在华亭山川梁峁干事创业的干部,群众是信得过的,他们是新农村建设战线上的一支劲旅,也为有志青年树立了在基层成才的榜样。前不久,华亭县又轰轰烈烈开展了“万元年薪公开招聘村支书”活动,已有191名干部、教师、工人、农民满怀理想,参与15个“村官”岗位的竞争,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