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构建大学教育新体系培育适应时代新创客
来源:每日甘肃
作者:常文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以创新促创业、带就业,大学生要先行先试,要成为创时代的中流砥柱。这就要求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加快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方位、立体式、开放性大学生创业就业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投入创业,进而形成全民创业浪潮。
一、大学生创业就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不仅仅能够实现自我就业,而且还有倍增效应,一人创业可以带动若干就业。当前,针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各种环境比较宽松,但从大学生群体而言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就业面临重大机遇
政策环境渐趋宽松。2013年,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国家陆续出台了企业注册登记程序简化、创业贷款扶持和税收减免等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今年5月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5月19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指出“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以服务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容量”,“用改革的办法搭建更优创业平台,用市场的力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些都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社会环境愈加优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和云计算推动信息技术升级换代,新能源、生物、纳米、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实现群体性突破,推动工业4.0、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制造业态和服务模式广泛兴起,引发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新常态下,消费需求向多层次、差异化、多样性转变,投资需求向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创业迎来了“创时代”,创业的手段更加多样,创业的内容更加丰富,创业的思路更加广阔,创业的门槛不断降低,创业的方式更加灵活,一张桌子,一部电话或一台电脑就可以成为创业的起点或者全部,高科技、智力服务、连锁加盟、网店实体店、技术创业等领域都可以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方向。
(二)大学生创业就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一直在2%左右。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超过20%,而且创业成功率很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大学教育体制陈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国内大多数高校存在教育理念滞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缺乏系统全面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体系,比如教学内容陈旧,专业课程与实践脱节,几代大学生接受着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内容讲了几十年。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氛围,高校中开设创新实践和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的凤毛麟角,即使开设的也是照本宣科、应付而已。在高校这座象牙塔,更像是一个封闭的机构,与社会现实产生隔阂,学生很少了解社会,专业学习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是教育和就业工作的行政体制脱节。教育部门管教育,人社部门管就业,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造成教育和就业工作脱节。教育部门每年根据招生计划进行招生,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学生进入大学进行培养,三、四年之后“出炉”,将就业的任务交给人社部门。看似“生产”与“销售”各司其职,实际是教育部门根本不管“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人社部门为了解决就业采取大量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性安置,例如政府购买岗位、“三支一扶”、“进村进社”“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安排未就业的学生。这一做法,不仅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形成误导,而且造成人才严重浪费。教育部门的创业指导和人社部门的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自分道而驰,形不成合力,大学生创业指导、担保贷款、跟踪服务严重脱节,大学生创业体系缺乏贯通机制。
三是创业就业政策导向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我们的政策导向依然是学生进高校主要任务是学习,直到毕业最后一学期才将就业创业提上议事日程,特别是自1999年高考扩招,宽进宽出的教育培养模式,培育了大量“不合格产品”,社会实践能力不强,创新创业能力缺乏,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就业创业准备,出现毕业即“失业”,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上学就是为了就业的初衷。
四是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亟需转变。“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等思想观念长期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就业,“公务员热”是最好的诠释,每年的“国考”、“省考”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争抢一个职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今年4月,《中国青年报》对应届大学生进行的就业调查显示,在毕业去向上,仅有2.5%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1.2%的受访毕业生已经在创业。从调查看,就业求稳定、求高薪是大学生就业思想的主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央企国企、外企民企依次为大学生就业的去向顺序。
五是大学生创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受高考扩招和现行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缺少勤学苦练、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大学生创业,除普遍存在社会经验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行业分析不准等不利因素外,功课只求及格,60分万岁,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的缺乏。阿里巴巴的马云认为,现在年轻人难成大器,因为他们虽有锋芒,却缺乏磨砺,他认为:“生存考验只是一种手段,年轻人更应自觉加强吃苦锻炼。”
二、以创业就业为导向,构建大学教育新体系
要适应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导向,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构教育就业新体系。
(一)建立开放、宽松的大学教育体系
1、创业就业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培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进高校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创业。在发达国家,大学期间创业且创业成功的人才比比皆是。比如比尔盖茨、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等,都是大学期间选择创业。我国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培养,不能仅限于创业大赛和专题讲座,还应开设创业方面的专门课程,从大一开设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创业精神、创业实践的课程,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如果大学生能大一、大二成功创业就业,说明我们的大学教育事半功倍。
2、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创业的良好环境。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不再受时间限制,对创业就业的学生保留学籍,建立全方位、立体式、开放性的教育模式。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早日创业就业,不论创业成功与否,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到大学继续完成学业。大学应积极发挥大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桥梁作用,加强校企合作,这种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践,为企业减轻了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使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也帮助企业了解学生的创业需求。
(二)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大学生没有资本积累,最主要的资金获取渠道只能的贷款,而大学生贷款又无法提供有效资产作抵押或质押。政府部门要多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以及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大学创业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可以为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并将这一档案作为发放小额贷款的重要考察指标,使大学生创业者与银行建立良性互动。大学生创业成功,个人信用良好,可以获取更多的信用贷款。如果创业失败,政府要给予一定担保或者财政贴息,解除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激励大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创业。
(三)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紧跟创新时代的新形势,及时调整和废止阻碍和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采取多方面积极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力支持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发展,给予简化注册流程、零注册资金、税收减免等全面优惠政策。高校创业园作为大学生创业者的首选之地,要积极引导社会多方面参与,加但高校创业园区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使更多就业资金用于完善创业园区软硬件建设,为大学生在高校创业园创业提供基本条件。对于出现的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要既是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三、大学生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争当“创客”
作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是一股强大创新力量,“互联网+”形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环境,大学生要勇于争当创新创业的主体,积极投身于创业大军中。
(一)要勇于创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青年愿创业,社会才会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适应经济新常态,迎来的全新的创业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当代大学生,作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型人才,正是一股求新、求异、求变的强大创新力量,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二)要有创业的吃苦精神。有志者事竟成,想创业,先学会吃苦。“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的钱”,这是众多创业者艰苦创业的生动写照。吃苦耐劳是大多数创业者的一大竞争优势,也是初创业者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李嘉诚从当茶馆跑堂开始;霍英东20岁就有了南沙群岛冒险采海草的经历。无数成功创业者都是用辛劳的汗水奠定了自己的基业。高校教育不仅要积极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而且要使艰苦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改革要逐渐向“宽进严出”转变,积极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断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营造全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创业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仅依靠政府和学校的努力还远远不够。社会上的各个行业要针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大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高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鼓励、带领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业学生进行指导和跟踪服务。总之,要实现让更多大学生想创业、愿意创业、成功创业。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