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学生村官葛荣祖:小“村官”有大作为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佚名

  葛荣祖, 2010年6月毕业于河西学院历史学专业,同年9月被省委组织部选聘为大学生村官,现任高台县南华镇墩仁村主任助理。一年来,葛荣祖扎根基层、深入农村、融入群众,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村官”小小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获得了基层群众一致好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村官”的风采。

  转变角色,沉下身子摸实情

  刚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在葛荣祖心里,没有比尽快熟悉村上情况更迫切的事了。为了尽快融入农村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环境,他主动与党员干部沟通,积极向他们学习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他深知做为一名村干部,面对的是农业和农民,自己只有扑下身子尽快投入新的角色,才能适应新的环境。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只有真正沉下去、让自己成为村民中的一员,才能摸清村里的情况、了解群众的心声。葛荣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进村第一天他就开始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拉家常、聊农事,很快,墩仁村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全村10社332户群众,绝大多数都和这位大学生聊过天,正是通过他们,葛荣祖迅速掌握了村子里的基本情况,也是在这样走村串户的过程中,葛荣祖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村干部”的角色转变。

  嘴勤腿勤,迈开“村官”第一步

  “小葛同志最大的优点就是嘴勤、腿勤。”墩仁村委会主任的王国志,每当有机会向到村指导检查工作的上级领导,还是前来村委会办事的群众,他都是用这句话夸奖葛荣祖。在日常的工作中,葛荣祖十分注意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请教,走到哪里都是甘当一名“小学生”。因为没有农村工作的经历,一切都得从头学,在工作期间,虚心向农村致富带头人学习,向外出务工回乡创业者学习,了解农村工作的特点,掌握了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成功迈开了“村官”的第一步。近年来,墩仁村成立了番茄专业合作社,由于种植面积大,企业对各个技术环节把关很严。在一次番茄“穴施”(打穴施肥)技术培训会上,在座的都是有着多年番茄种植经验的“老把式”,所以,技术员讲起来也是蜻蜓点水,只简单的把要点和注意事项讲给大家。可是葛荣祖因为不懂技术,却是一头雾水,自然而然的就和技术员叫起真来,让他把所有的技术流程又详细讲了一遍。同时,他虚心向有技术的村民请教,为深入实践“穴施”技术,他连续四天来往于番茄地里,就是这样的简单工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他的这股认真劲,感动了那些种植了多年番茄的老农。大家都说:“要是种地都像小葛,哪有不增产增收的”。

  寻求双赢,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

  要是有人问:“农村啥工作最不好干”,十有八九会有人说是调处矛盾纠纷工作。葛荣祖初来乍到,没觉得这个工作有多难。随着时间推移,他才发现自己低估了矛盾纠纷调处,张家的牛没栓牢毁了李家的菜园,王家浇地灌水不小心淹了赵家的番茄地,还有这家的儿子不守孝道辱骂老人,那家的婆媳关系紧张等等,家长里短,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介入工作没几天,葛荣祖就败下阵来。“我算是领教了”,葛荣祖如是说。失败归失败,但没有动摇葛荣祖的决心和信心。他静下心来细细分析,问题还在自身。“调处矛盾纠纷,就要主动出击,不能等着纠纷和矛盾来找你。”,葛荣祖在日记了这样为自己打气。葛荣祖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摸排矛盾隐患,通过入户走访、民意调查等方式掌握情况。他和村上一班人,挨家挨户摸排,汇总了12件积累多年的纠纷,并与镇司法所积极协调,想法设法化解矛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上半年,高台县“4.24”火灾发生以后,在全市开展了“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活动”。整治活动开始了,但行动的群众寥寥无几,效果很不理想。葛荣祖听说兄弟乡镇有的采取了强硬措施,他就积极向村支书、主任建议实施。刚当选村官的他,却要用装载机拆群众的后院,砍群众的树,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这个办法不但对工作没有任何进展,而且激起了群众的抵触情绪,这很快就被村“两委”会否决了。

  原来村民们在自家后院搭建的牛棚猪圈等建筑物,致使道路狭窄断头,最宽处只能勉强通过一辆架子车,基本上谈不上消防通道。为此,他征得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同意,围绕“整治活动”的要求烧起了上任的“第二把火”。但要让群众自己无偿地拆掉自家的违章建筑、砍掉挡道的大树,清理常年积累的柴草谈何容易。葛荣祖牺牲了无数个午休,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向群众宣传“4.24”火灾的深刻教训,反复解说“消防通道”的重要性,动员大家从方便群众通行着眼、美化人居环境着想,不厌其烦的开导群众。由于他超强的沟通技巧,墩仁村无人例外的投入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行动中。

  经过一个月的整治,墩仁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尤其是群众的后院基本上看不见柴草,3-5米宽的消防通道更是方便了大家运输农产品,群众的心里乐开了花。从村民们的笑容里,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为群众做好事,也要讲究方法技巧,寻求双赢,更重要的是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现在,在葛荣祖的不懈努力下,墩仁村配齐配强了29名综治中心户长,海选了12名人民调解员和11名矛盾纠纷陪调员,建起了规范的综治和调解工作台账,为全村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扎根基层,小“村官”有大作为

  在村上工作时间长了,葛荣祖渐渐发现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热情很高,但对于党员群众教育管理、各类资料收集、信息捕捉重视不够,尤其是电脑等设施,没人会用,成了个“摆设”, 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葛荣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搞好这些作为开展工作的突破口,主动当起了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联络员。葛荣祖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天天走村串户搞调研,收集群众究竟希望看些什么节目,然后根据调研内容制定了学习计划,由于大多数群众白天忙农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所以他就尽量把学习时间安排在晚上。很快,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吸引了不少党员群众的眼球,收看远程教育节目也成了村上开展党员教育的主要手段。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墩仁村六社村民田喜兰家有10多头牛,可是经济效益一直不好,他本人非常渴望学习一下养牛技术。了解情况的当天,葛荣祖就为他搜集科学养牛的技术讲座和防疫知识等相关资料,并特地制做了光盘,交到了本人手中。同时,还请来镇畜牧站技术人员帮他找问题、出主意,规划养殖场,老田的牛育肥渐渐有了效果。现在,田喜兰家的牛饲养量达到30多头,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群众的腰包鼓了,对村上的工作也更加支持了,大家对这个大学生在也不是敬而远之,礼貌有加,而是把他当做村里的一员。

  在葛荣祖心里,要说依靠科技致富,下载、收集技术资料这样的工作,那简直是太“小儿科”了。26岁的葛荣祖在河西学院读书时的专业虽然是历史,但喜欢观察和思考的他生活中最大的兴趣是改造发明。在他看来,搞些贴近本地实际的发明,能为群众解决一两个问题,才算是个合格的“村委会主任助理”。当了一段时间村官后,葛荣祖终于发现了他的“新目标”。行走于田间地头,他时常听到菜农们抱怨温室大棚上起保暖作用的草帘子太贵,一条草帘需要70元左右,而铺满一个大棚需要40块,一个大棚为了保温近3000元的花费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成了不小的负担。 葛荣祖想起家乡兰州永登县的草帘却要便宜得多,一条只需要10元钱。经过一番了解,他得知家乡的草帘用料是麦秆,而这边的用料都是稻草,基本没有种植水稻的高台县制作稻草草帘必然会有更高的成本。经过调查,葛荣祖发现虽然麦秆保暖性好,但弱点也很多,遇水容易发霉,而且不耐用。能不能用什么方法取两者之长,葛荣祖苦苦思索,麦秆和稻草混合的方案渐渐清晰。此后,葛荣祖就醉心于麦秆和稻草混合最佳比例的试验,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计算和失败,他设计的混合麦秆、麦壳和稻草的双层草帘终于成功了,并上报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2011年3月20日,葛荣祖接到了国家专利局的受理通知书。葛荣祖经常在算经济账,他说:“我设计的草帘理论上成本能节约30多元,但是把运费、麦草价格上涨等不确定因素考虑进去,最差的情况也能节省10多元。高台县有温室大棚2万多个,按每个大棚用40个草帘算,整个县城用我设计的草帘最少能节省800多万元,最多能节省2400万。”一项看似简单的发明,为全县节约资金2400万元。看似不可能的事,葛荣祖做到了。

  作为大学生“村官”,葛荣祖成功了,但他一刻也没闲着,一点儿也没放松自己的要求。日前,葛荣祖高级保暖双层套袜顺利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审查,并取得了该部门的《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及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 新型玻璃双面清洁器、可充墨式新型笔、高级保暖双层套袜,这三项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的发明,让葛荣祖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小“发明家”。“今后我还会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尤其把对工作有帮助的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葛荣祖说。

  作为大学生村官,葛荣祖做的工作都很平凡,但在平凡中他时时刻刻为民着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他经常讲的一句话,他深信“小天地,必有大作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葛荣祖将以实际行动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践行一名大学生村官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