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村官肖玉川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致富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甘祖宣

    在甘肃省宁县焦村乡任村,有这样一名女大学生村官:2008年8月,她只身从南方水乡来到黄土高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现任瓦斜乡副乡长。到村任职三年多来,她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途径,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她就是肖玉川,2011年“甘肃省第十五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土地入股建立合作社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生产成本大,经营效益低,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之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有人无地种、有地无人种”的现象日益突出。这些让肖玉川颇为心急,她四处查资料,请教专家,走访群众,寻找解决办法。在她的大力倡导下,2008年村民自愿组织成立了一个以土地入股为主要形式的股份制合作社——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03户,入股土地2261亩,分别占全村农户的65%、耕地的73%。

  合作社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三种合同方式实行土地流转,即土地入股合作社经营型、土地入股合作社委托农户经营型及合作社指导农户经营型,组织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合作社成立后,入社农民将有保底分红、务工收入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红等三笔收入,由此迈出了以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步。

  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

  合作社成立以后,肖玉川和合作社的负责同志共同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快起步、三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土地流转采取农户申请、合作社审核确认,以土地和现金入股的方式开展。农民携地入股,由合作社集中使用,由种田能手或外商承包租种,双方签订合同,合作社统一管理。土地每亩为1股,参与农业收入分红;现金股用于建办企业,每股为500元,以100股封顶,参与企业利润分红。入现金股的农户必须入土地股,否则不予确认。这些措施既符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又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和响应。 

  在运营过程中,肖玉川发现虽然成立了合作社,但是农户仍然比较分散,主导产业不够明确,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经过仔细论证和研讨,她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各项目点上,党员干部的带头致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民入社后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农户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经营。贫困户张龙入社后,买了一辆五轮车,专门跑运输,一年可以赚6000元。张龙的妻子平时在合作社打零工,每天可以赚30—50元。一年算下来,张龙一家收入有1.5万元,比入社前增收5000多元。像张龙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通过入股合作社,提高了经济收入。

  果树间套种增加土地收益

  合作社成立初期,对入社的2261亩土地,全部规划栽植优质苹果,但是苹果的收益周期一般为5—7年,果园取得收益的前几年,如何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营,是一个现实问题。肖玉川请教专家,搜集外地合作社经验,提出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办法,发展短效产业,采取在果树行间套种西瓜、药材、黄豆等低杆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云杉、楸树、国槐等绿化苗木,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解决了生产支出费用,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合作社已发展2700亩苹果基地、1500亩香紫基地、600亩西瓜基地、420亩苗木基地,入户社员达到了876人,合作社每年为入社户分红18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