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肖玉川用汗水和智慧赢得群众信任
这段日子,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瓦斜乡副乡长肖玉川整天早出晚归,到自己新包的吉安村了解村情。与4年前初到大西北时相比,她做群众工作已经得心应手,进了农家就盘腿坐上炕头,走到田野被风刮得黄尘满身她也毫不在意,与群众交谈已不存在语言障碍,还时不时冒出几句“陇东方言”。
记者疑惑地问她,一个南方女孩子,是怎么克服各种困难,在这黄土旮旯里待了4年,还干得有声有色?肖玉川说:“最大的困难不是听不懂话、吃不惯面、受不了风吹日晒,而是得不到群众的信任。要得到群众信任,就要先当村民,干‘庄稼活’,说‘庄稼话’,这是我在基层工作悟出的工作要领。”
初来乍到如何获得村干部的认可?
肖玉川主动请缨,发挥懂电脑的特长,办了两件实事让村干部刮目相看。
“在大学里,听过徐本禹的报告,正是他让我萌发了到西部工作的想法。”肖玉川说。从南方到西北,从城市到农村,有太多的落差,但这个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来到任村之初,她并没有被西部农村的情景吓倒,而是想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
她挨家挨户地走访群众,不到1个月时间,她走遍了全村140多户人家,村情记满了两大本,其中还有她学到的陇东方言。一个月过去了,肖玉川觉察她的“工作热情”并没有得到认可——村干部对她很客气,就是不给她配活。而在当年2月,任村率先成立了甘肃省第一家以土地入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她去的时候,村上正在流转土地,与入社社员签合同、完善各项制度,村干部一个个忙得焦头烂额。
“他们就没把我当自己人看,认为我不会久留。”肖玉川意识到这一点,“伺机”寻找主动请缨的机会。
一天,她发现村上的所有文字材料都是村干部手写的,村部里的一台电脑被搁在墙角无人问津。她问村干部为什么不使用电脑打文件?村干部无奈地说没人会用。她找到村支书杨军说:“以后打印材料的事我包了。”
电脑配上了用场,但肖玉川觉得只用它打材料,太大材小用了,何不开通党员远程教育网,给农民党员上课呢?她的想法得到村支书的大力支持。在她的动员组织下,任村的远程网络党课开办了。肖玉川除选择国家方针政策等内容外,还安排种养技术课程,这招很适合农民党员的口味,党课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四五十人。村民在党课上看到了高秆作物套种低秆作物的技术,之后在本村也采用了苗木、果树套种西瓜、蔬菜、药材等低秆作物的种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效益。
这两件事让村干部对肖玉川刮目相看。“原来我们暗地里都议论,不知上面派来个细皮嫩肉的‘碎女子’(方言,意指小丫头)能干啥?通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大学生还是有学识、脑子活,能跟上形势。”村支书杨军说。
外地村官如何赢得本地村民心?
村里西瓜愁销路,肖玉川网上叫卖西瓜,充当免费经纪人赢得村民心。
2009年,村上的1000多亩西瓜眼看要成熟上市了,但是却下起了连阴雨,瓜商都不来了,西瓜泡在地里,如果不及时销售出去,村民的损失将不堪设想。村干部急得团团转,肖玉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到晚琢磨西瓜的销路。
一天晚上,她上网时突然灵光一现,何不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叫卖“任村西瓜”?三下五除二,她登录注册,发布了“甘肃宁县焦村乡任村1000亩优质西瓜待售”的信息,并留下了她的联系电话。在焦急的等待中,第一个惊喜在两天后的半夜降临,那天凌晨三点钟,她接到一位深圳客商的电话,说他第二天早晨就到宁县洽谈西瓜生意。她早早等在宁县路口,把富商接到了村里,下瓜田、谈价格、联系货车,第一单生意顺利做成,村干部和瓜农们紧锁的眉头舒展了。
后来,山东、广州、上海、杭州等地的客商都通过电话找到她,周边的客商也被吸引来了。肖玉川主动担当了经纪人,早出晚归,前后一个多月时间,她黑了瘦了,可有了她这个免费的经纪人,全村的6000多吨西瓜不仅销售一空,还比往年多收入了18万元。
卖西瓜以后,肖玉川有个明显的感觉是村里人叫她的称呼变了,原来揶揄地叫她“大学生”“肖书记”,现在亲切地叫她“玉川”或“小肖”。
说客难当如何做通村民思想工作?
肖玉川先从党员入手,再攻“难缠户”,以情打动西北“犟人”。
“西北人典型的性格特征是又倔又犟,但内心里纯朴善良。”肖玉川说,“工作中经常遇到‘倔老头’‘倔老太’,让人哭笑不得。但做群众工作要以柔克刚,以情动人,尤其是对这些‘犟人’。”
2010年,村上拓宽村道,路面从原来的6米加宽到9米,要占用全村40多户人家的田地、畜棚、庄基地等。村干部全体出动,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但没有人做出让步,修路工作一时陷入僵局。村委会上,大家商议让每个村干部包户到人,各个说服。肖玉川包了8户人家。
怎么啃这些“硬骨头”,肖玉川动起了脑筋。“先从党员入手,再攻难缠户。”肖玉川制定了策略。
老党员张继辉家门前的一棵大槐树挡道,要挖掉它,张继辉坚决不同意:“太爷手里栽的树,几辈子了,怎么舍得挖,就是挖了卖钱也值一千多元哩。”肖玉川说:“修路是让全村人受益的好事,路修好了,客商都来了,苹果、苗木、西瓜都好卖了。您德高望重,又是老党员,大家都看着您呢,您给大伙带个头吧。”头一天去,无论肖玉川怎么说,老人就是不答应。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三天,直到第四天,肖玉川一进家门,老人不等她开口就说:“你这女娃娃心还诚得很,我就听你的,给大家带这个头吧。”
一块“硬骨头”啃下了,肖玉川又转向村里的致富能人张荣瑞。修路要毁掉他家的旧庄基。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他就一句话:“人家是人家,我学不上。”做工作搭不上茬的肖玉川干脆帮他在苗木地里干活,干到下午收工时,张荣瑞突然冒出一句话:“玉川,那就按你说的办去吧。”干了一天活就让村民思想转变了,肖玉川心生感慨:“跟群众交往不能发号施令,高高在上,要以心换心。”
有了这两户带头,其他等待观望的几户也不犟了,纷纷同意拆迁。修路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发展产业如何解决资金难题?
肖玉川八赴省城跑项目,主动争取省里的土地综合治理项目资金。
任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初,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土地流转回来,到底发展什么产业,村干部一时还比较茫然。肖玉川依据老家随州的经验,以及上网查资料、翻书籍、请教专家,提出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得到了村干部一致肯定,确定了合作社主抓苹果和苗木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发展思路,任村将全村规划建设为种植区、养殖区、工业区、公益活动区四个区域。后来,村上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投资3000万元的中药加工企业。截至目前,任村建成苹果基地2700亩、香紫基地1500亩、苗木基地500亩,中药加工企业已进入二期工程建设阶段。在任村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是最大的拦路虎。2009年12月,肖玉川在一次培训中得知甘肃省要启动一个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全省设4个治理试点。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肖玉川立即向村委会请缨跑这个项目。不知道如何编制项目方案书和项目申请报告,她就自费买了相关资料边学边干,拿着样本多次到县上、市上相关部门请教,一遍遍地修改完善,上省城一次次地争取,整整忙了3个月,光兰州就跑了8趟。一次她坐夜班车从兰州返回宁县时,在六盘山隧道附近车堵了一天一夜,外面下着大雪,她又冷又饿地捱着,直到第三天才回到村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4月,村上终于拿到了土地综合治理项目资金103万元,用这笔钱平田整地、新建和维修了高位水塔、布设了地下水网,办了好几件大事。村支书杨军感慨地说:“玉川特别能吃苦,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村官都像她一样,不愁干不好事!”
如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肖玉川一直保持着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更谦虚、更努力地工作,为农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 甘肃省环县大学生“村官”风采录:朝阳如我 (2011-09-23)
- 甘肃省宁县女村官肖玉川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1-12-01)
- 甘肃高台大学生村官发挥专长助群众增收致富 (2011-12-08)
- 大学生村官李红燕:引领乡亲致富的曲瓦姑娘 (2012-01-05)
- 甘肃大学生村官葛荣祖:小“村官”有大作为 (20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