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学生村官边琦:在希望田野上追逐梦想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佚名

1.jpg

    短短的三年时间,麦积区石佛镇黄家庄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从家家户户的智能手机,到一些家庭的笔记本电脑,再到一间间盖起的新房。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党的方针政策,离不开新两委班子的拼搏精神,更离不开“大学生村官”边琦为黄家庄所做的点点滴滴。

    2010年,黄家庄村正处在发展的转型期。村两委班子大换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亟待落实,群众对新两委班子支持率低,党员群众对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由天水市麦积区委组织部选派的“大学生村官”边琦来到这里。

2.jpg

    对于黄家庄的父老乡亲来说,“大学生村官”还是个颇为新鲜的词。在刚来入住黄家庄的时候,面对这许多的陌生感,边琦向前来参加欢迎会的各位村民代表说:“我也是个农村娃,现在来这里能够为我们农村服务,向长辈们学习,真的很荣幸,从今天起,我就住到这了,也姓‘黄’了。”简短的开场白,拉近了“村官”与群众的距离。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我村群众的家庭情况,在起初的半年中,边琦坚持每天都能走访群众,倾听百姓心声,并为村民讲解国家政策,让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村委会是由以前的管理型社区转变为服务性社区,逐渐拉近了村委会与群众的关系。就这样很快村两委班子与村民之间的信任磨合期提前完成,全村各项工作也愈发顺利,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也进入到筹措阶段。

3.jpg

    通过与群众的上户交流和全村党员干部的探讨,结合村民的多方反馈信息和村里实际情况,在村支部书记黄小平的指导下,边琦勾勒出了黄家庄近3年的发展规划。首先是基础设施跟进,完善农业生产硬件条件;第二是加强农民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致富信心;最后是产业结构转型,以点带面,挖掘传统产业资源,全面提升村民经济收入。

7.jpg

    2010年,石佛镇第一批国家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得到落实,边琦以此为契机,在村两委会议上说:“我们的第一步走的好不好,稳不稳,关键在此一战,要抓住这个机会,迎难而上,使全村整体面貌翻新,为以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但是与会的党员群众却打起了嘀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石佛镇是第一次搞,许多群众不了解,干部没信心,甚至有部分村两委成员公开持反对意见。会后,因为担心丢掉这个好政策,边琦多次找到村支部书记商量对策,并与支部书记亲自登门入户,向不支持的党员群众做工作,告诉他们要相信党和国家,并以其“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保证,通过列举其他省市区农村“一事一议”项目的成功案例和讲解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以及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力度有多大等等。最终,让所有党员群众相信了村两委能搞好这个项目,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实施2010年黄庄村巷道硬化工程。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边琦积极配合支部书记黄小平,狠抓工程质量,严把项目财务关,定期公示工期进度,通过成立项目理财小组、监督小组等方式,引入群众监督,化解各种纠纷,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巷道硬化工程并且于年底及时向财政部门申报了奖补资金。

    走在全村村民共同努力修缮的水泥路上,党员群众无不称赞党的政策好,村两委班子好,“大学生村官”好。借助国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村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的带领下,村两委乘热打铁,2年时间,共硬化农村道路4.8公里,农机路300米,新打一眼灌溉机井,维修一口人饮井,衬砌灌溉渠道400余米。并于2011年被评为麦积区“巷道硬化先进村”。在2011年的年终总结会上,村民代表都称赞小边是个好干部,但边琦却说:“国家的政策好,但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使我们老百姓获得利益才是真的好。”

4.jpg

    农民要致富,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功可借鉴的农业生产经验是第二生产力,超前的现代农民思想观念是第三生产力。作为石佛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员,边琦始终把加强农民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先决条件。为了能够让党员群众增加对远程教育平台的了解,利用农闲时节,边琦常邀请村民到村委会以座谈的形式交流,为他们讲解国家开设远程教育平台的用意,询问大家需要收看什么样的节目,具体在哪一方面需要指导等,为群众有针对性的播放视频课件。对于一些在远教平台上没有的资源,常耐心细致的在互联网上搜索下载,为村民演示如何在网络上完成商品交易,让全村百姓都知晓了网络的力量,许多村民都陆续购买了家用电脑。虽然群众对现代科技的力量提高了认识,但农民落后的知识水平还没有获取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边琦发挥其专业优势,主动上门为大家传授电脑知识,因人施教,细致入微,不到半年时间,许多中年甚至部分老年村民都学会了上网看新闻、看秦腔,让他们感受到了信息化的魅力。有些村民说:“互联网真是个万花筒,看来不学习点新知识真是要落伍了。”也有些村民说:“前两年想找个农技人员给指导指导,得花多大劲,现在可好了,远教平台就是个你随叫随到的农技师,还有好的农业经验可以借鉴。”现在,党员群众都提高了思想观念,农家书屋借书的人明显增多了,这个改变,离不开“大学生村官”的影响。

5.jpg

    路修了,路灯安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可是村民的收入不见增多少。2011年,边琦开始挖掘能够使村民增收的办法。通过走访串户,询问每户的收入渠道,他发现黄家庄的家庭收入比较单一,农产品价格偏低致使百姓收入微薄,加之黄庄川地稀少,山地道路条件有限,家庭年轻劳力多外出务工,致使占黄家庄耕地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黄家屲山地常年荒芜,资源浪费严重。2011年7月通过石佛镇政府领导的牵线搭桥,天水太盛祥医药公司标准化药材种植基地落户黄庄,通过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的共同努力,黄庄第一次小规模私营企业土地流转顺利完成。在流转过程中,“村官”与支部书记积极配合,密切走访群众,化解部分对流转计划有抵触心理农户的疑虑,耐心诚恳的向其解释流转合同内容,做得到流转过程无纠纷,群众零上访,为后来黄庄大规模引进企业规模耕作打下基础。2012年9月,又是在镇政府领导的协调下,有两家企业表达了对黄家屲山地的流转意愿,计划建设千亩果园,这对于黄家庄村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剧增,黄家屲山地虽然占黄家庄耕地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但由于农机路常年失修,山高路陡,许多耕地都已经无人耕作,将这些荒芜的山地流转给大企业规模化耕作,一是可以将这些闲置土地重新利用起来,二是可以给农户一定的土地租金,三是规模化耕作所需要的劳动力可以为黄庄村民乃至其他兄弟村队提供巨大的用工岗位。土地流转政策可以说将世代自耕自饱的农民转变成了为流转企业务工的工人,农民的收入可以显著提高,而且就近的务工条件更有利于照顾家庭。针对3年发展规划的最关键一步,“村官”和书记连夜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化解村民疑虑,从全盘的角度向与会代表解释说明,最后,边琦自发的向各位村民代表表示愿意亲自做流转小组的土地丈量人员,一方面为还有后顾之忧的群众做工作,另一方面确保土地丈量的准确性,维护我们村民的合法权益。通过近一个月的土地测量,黄家屲山地流转协议如期达成,村民以每亩400元的价格领取流转金,并且有果园种植企业的优先做工权。

6.jpg

    从太盛祥药材种植基地到天泽、智远果业农民合作社,2年时间黄家庄共流转土地3000余亩,流转资金每年150万,为村民解决用工30000多工次,每年群众用工增收180万,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黄家庄以后的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

    “大学生村官”边琦,正用激情、青春和奉献,在希望的田野上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