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市大学生“村官”和他们的试验田

来源:衡水日报 作者:张云峰
  农村需要科学管理的明白人,农业需要科技创新的传播人,农民需要科技致富的引路人。如何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冀州市大学生“村官”种实验田的做法,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引导扶持搞示范

  日前一天的上午,徐家庄乡徐家庄村的药材种植地里,张明月、张海燕、齐健雄三名大学生“村官”正在认真劳作,以确保他们种的药材能顺利过冬。

  齐健雄介绍说,2012年5月1日,他们在这里开始了实验田的种植,主要是借鉴外地的经验,种植了2亩药材——板蓝根。他说,今年五一就能收获板蓝根籽,亩产可达300多公斤,亩产值六七千元。这仅仅是冀州市搞的大学生“村官”实验田的一个缩影,在冀州,像这样的大学生“村官”实验田并不少。目前冀州市在10个乡镇都搞起了大学生“村官”实验田,经由组织部门协调,由农牧、科技部门提供技术指导,金融部门向大学生“村官”们提供了约20万元的创业资金,扶持起11名“村官”发展起特色种植项目,引进板蓝根、金银花、芦荟等10多个新品种,已在徐家庄村、北曹庄村、小寨村等进行了示范。

  从示范到普及

  “棚内温度过高会影响茄子的正常生长,蔬菜大棚外的薄膜该揭开了。”在北漳淮乡北内漳村的蔬菜种植基地,有一块是大学生“村官”尹广顺的蔬菜大棚示范项目点。尹广顺除了管护好自己的实验田外,还抽时间指导蔬菜种植基地的其他种植户施肥、防治病虫害。

  “从考上‘村官’,我分来了北内漳村。”在去实验田的路上,尹广顺介绍说,“看见村里不少人在种菜,我萌生了通过实验田,给村民们传授技术的想法,刚好市里出台了政策,扶持我们搞实验田,这样最大的问题——资金和技术支持帮我解决掉了。”

  大棚里面挂满了蓝色和黄色的塑料板。棚内作物长势喜人,番茄植株茁壮,开着黄色的花朵;青绿的黄瓜已经成熟,沉甸甸地从半空中垂下……

  “现在这片大棚已经发展到50多个了。”尹广顺说,“在不遇到大规模灾害的情况下,每年让村民们多收入100多万元应该没什么问题。”

  是“村官”也是专家

  “我刚开始下村的时候,很多村民都不大相信我。”官道李镇南刘家庄的“村官”王志强说,“他们觉得我年纪轻轻的,怎么比得上他们几十年的经验。在我刚开始推广金银花种植时,很多村民说我这是在瞎胡闹。”这个并非个例,很多大学生“村官”对此都有体会,觉得在这些伺候了几十年土地的行家里手面前,“我们就是属于‘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年轻娃娃。”

  “现在他们都比较信任我了。”王志强说,“不少村民已经学着我这儿开始搞小规模的试种了。”

  前不久,村里的刘大叔拿着自己种的金银花来找王志强咨询,恰逢王志强要外出办事,没能帮着刘大叔立即解决问题。

  “自己种得这么好,还把技术藏着掖着的!”刘大叔以为王志强是故意躲开的。王志强回来后得知此事,随即找到了刘大叔,为刘大叔解决了难题,此后刘大叔逢人便夸王志强是个好“村官”,懂技术还没有架子,自己以前是错怪他了。

  “其实村民们都是很朴实的人,现在他们见到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王志强说,“我经验不足,还要继续摸索做事的方法。”

  胜任重责成骨干,脱颖而出展才华。在走访“村官”的过程中,了解到大学生“村官”们还是能够做到把身子“沉”下去的,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只有扎扎实实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为老百姓干点实事,才能让老百姓点头,让别的村干部认可。笔者也感觉到对于大学生“村官”,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他们就能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成长成才,书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