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何难扎根?承德"一村一名大学生"从业调查
已是隆冬时节,在隆化县八达营乡青松村,方文平正在自家院子里忙碌着。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牧医专业毕业一年来,她利用所学知识发展特色养殖业,不仅养了近200只獭兔,还无偿为养殖户讲解饲养管理方法和传授技术,解决防疫和养殖技术难题,带动本村及邻村30多户养殖獭兔600余只。
在承德广大农村,像方文平这样有知识、有技术、有管理能力的能人太少了。方文平们的到来,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希望和盼头,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但他们在一心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障碍和难题。
承德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欠发达,75%的人口在农村。为解决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匮乏和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2004年承德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由三级财政出资,为农村培养能带动农民致富、扎根农村创业的“永久牌”大学生。2004年9月,方文平等240名农村青年来到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习高效种植、牧医、实用园艺等专业知识。
据调查,2006年毕业后,他们中有近91%的毕业生回到本村任职、自主创业或被乡(镇)政府聘任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致力于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其中有54%的人自主创业从事种植、养殖、林业、果树生产。
为了使这些年轻人更好地服务农民,一年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组织生物工程、牧医、园艺的多名专家、教授,通过技术扶持,重点培植了一批种养大户、科技致富能手、农业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村级干部等。李国柱从高效种植专业毕业回村后,继续担任双滦区达连坑村党支部书记。当他想要搞街道绿化及利用秸秆发酵做能源建沼气池时,学校立即派省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首席专家李世教授为组长的智囊团前去指导。目前该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很多家庭用上了沼气能源。
对于自己创业的方文平来说,创业的路并不平坦。现在养殖场的规模太小,只养了不足200只獭兔。但由于资金不足,很难将这个项目做大做强,发展空间有限。在学校里学到的很多专业知识,根本用不上。
和方文平一样,240名“村大”毕业生在创业及使用中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包括:缺乏资金、创业项目难以启动或有更大的发展;待遇过低,每月发放误工补贴100元,难以维持生计;对“村大”毕业生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办法,仍有6.7%的人毕业后到外地打工,把学到的技术去为外地人服务,有违培养初衷;少数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对“村大”毕业生限制使用或排挤,使一部分人心灰意冷。
河北省教育界有关人士指出,要使用好“村大”毕业生,让他们在农村扎下根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建立健全“村大”毕业生回村创业管理机制。基层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定期联系调度,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采取措施解决他们在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其创业扫除障碍。同时,要着力解决“村大”毕业生创业启动资金缺乏难题。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可拿出一部分资金无息或贴息贷款,对他们给予扶植。
- 河北邢台:“大学生村官工程”解双难 (2007-06-01)
- 河北科技大学:暑期开展大学生当“村官”培训 (2007-07-25)
- 藁城来了群大学生村官(组图) (2007-08-23)
- 河北沙河市百名大学生村官奔赴基层 宣讲十七大 (2007-11-16)
- 河北省沙河“大学生村官”开展社情民意调查 (200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