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在跳板和理想之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08年,河北省计划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3000名,其中保定市名额有378名。在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国家建设新农村则需要引入有知识的年轻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越来越多,基层的工作条件也日趋改善,或被就业压力所迫,或为理想主义所驱,一批大学毕业生走到乡间,村官受到“热捧”在情理之中。大学生当“村官”使我们想起当年知青到农村,如今年代不同,环境不同,与当年知青下放也不一样。此时的大学生“上山下乡”已经不是政治运动,而是为了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但是这些新“村官”又将如何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社会角色的转换,他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农村的现实工作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前景未可预料……

本刊记者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化专业“风向标”小队的同学一起对大学生和农民进行了大学生当“村官”的相关情况调查,详细了解了农民的殷切期盼及大学生们的愿望。

角色的转换

从“同学”到“同志”

“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实现从‘同学’到‘同志’的转变,适应从‘城区’到‘农村’的转变。”当谈到八个多月来当“村官”的最大感受时,在怀来县任职的李飞说。也许李飞的感受代表了很多大学生村官的心声。“处理好关系很重要。”李飞表示,深入基层,当一名“村官助理”就是要与班子成员以及村民关系保持和谐,将自己所学充分运用到农村工作中去。而且农村的各项娱乐设施以及各项基础设施远不及城区便利齐全,这种落差会引发失落感,影响工作情绪。但适应了落差,消除了失落感,就能够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农村是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农村工作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刚开始挺难的,现在好多了。大学生为自己的前程着想,是很自然的事情。经过这么多年知识积累的高等教育精英,也自然能够可以提高基层管理质量。他们到底因为哪种原因去当‘村官’,我们没必要去判断对错。大学生‘村官’不论是注重过程还是结果,毕竟任职期间为农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丰富了他们个人的人生阅历。”河北大学社会学教授何广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理想与现实

就业压力是主要原因

起初,李飞并不是一门心思地想当一名村官。“当时的就业压力很大。”李飞坦言,“刚开始的时候有点失落,周围的同学都觉得我应该去事业单位工作。但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当记者问到收入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既然选择了当村官,就一定得努力把它做好。”当问及是否后悔时,他很坦然地说。

近几年来,城市就业压力逐年加大,许多大学生人才资源被闲置,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却无人问津。“大学生村官”的实施一方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下基层给农村的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的村官大学生,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而农业类、林业类大学生则比较受欢迎,他们的专业知识比较对口,既能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又能够发挥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真正学有所用。“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择是否当村官,相关部门也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挑选最适合的人才。”一位村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未来路漫漫

多数“村官”回归城市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的后期管理及锻炼期满后的使用,成为有关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对于未来的发展,李飞表示,任期满后的规划还没有仔细去想。“先珍惜这三年的锻炼机会吧。”他说。

从现行的政策来看,大学生完成其村官任期后,可以在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中获得优惠,也可以在村里延长工作任期。但基本的事实是,大学生村官在任期结束后面临重新择业、重新就业问题。事实上,在最初选择村官时就应该慎重一些,不能因为逃避就业的压力而盲目地随从,对自身要有长远的规划。任期满后,大量大学生村官最终还是要返回到城市生活和工作,而在农村的实践将成为其在城市中发展的独特优势。

农村的声音

本村大学生更具优势

廊坊香河县的老杨,20岁就开始当村干部,如今在村长任上已有20余年,对农村基层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对记者说,这些年山村培养出的大学生并不少,但这些村里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最后没有一个留在了村里,附近其他村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走进城市后,很少有人会再回农村。

老杨说,他从报纸上看到过不少关于大学生进农村当村官的报道,镇里开会也讨论过类似问题,他对这个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他说,从村里的职务上看,大学生当村官主要是当主任助理一职,助理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主要是对村干部进行协助。他们初来乍到,对村里的情况不太了解,而且没有经过村民选举,也没有什么业绩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因此不太可能独立处理村里的管理事务。

对于选聘大学生当村官,杨村长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大学生当村官,能提高农村干部的知识和层次面,这是要肯定的,但这些大学生干个两三年之后,一般不会再多干了。农村人虽然不能说回农村不好,但多接触外面的社会还是比窝在家里强。如果能增强农村自身的吸引力,留住本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比招聘过来的大学生村官也许对农村建设更有帮助。

相关链接:

大学生村官政策待遇

2008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3月20日,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比照当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总和确定工资标准,按月发放,由省市县财政负责。如果当地乡镇发放津贴,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2、在村任职期间,参加养老社会保险,办理医疗、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

  3、符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规定、到村任职期满且连续3年考核为称职以上的,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余额,由国家代为偿还。具体代偿办法另行制定。

  4、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5、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在笔试成绩中增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县乡机关公务员应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

  6、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称职的,报考省属高校研究生的,在笔试成绩中增加5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7、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8、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莲池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