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依睿:从城里小丫到乡村“牛倌”
吴依睿给养殖场内的小羊喂奶
吴依睿,2008年6月从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毕业,2008年7月被省委选派到铜山县郑集镇郑集村担任村主任助理,成功创办了苏铜隆睿畜牧养殖场。这个大学毕业之前从来没在乡村生活过的城里小丫,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成了一个成功的乡村“牛倌”。
第一笔钱赚得很“洋”
吴依睿说起大学时的创业经历很骄傲。在大三下学期5个月的时间内,吴依睿赚到了1.5万元,令同学羡慕不已。
大三时,她以日租金100元的价格,盘下师大公寓内一处位置特别闭塞、濒临关张的小型静吧兼KTV。凭借大一、大二在学生会结下的良好人缘,再加上一些营销策略,这个不起眼的小型KTV在她手中重新“活”了起来。吴依睿说:“我花了很大工夫把时段价位表弄得特别漂亮,领到我发的单子的同学,几乎没有把单子扔掉的。”
现在的项目够“土”
2008年9月,吴依睿开始考察牛羊养殖项目,她希望把村里的牛羊养殖规模化。她说:“村里几乎家家都有一两头牛或者几只羊,但没有规模,基本没有经济效益。” 她想让村里人走上规模化养殖的道路,但是大家不太领情。经过了解,原来村民主要是担心投入太大、销路不畅。为让老百姓放心,吴依睿决定自己先行动,如果见了效益,村民们自然会跟上来。
从2008年10月向铜山县委组织部递交项目分析书,到11月项目获批租地建厂,再到今年2月10日30头肉牛、十余只羊进场,总共投入56万元。除了镇里扶持资金10万元,县委组织部提供创业无息贷款5万元,其余40余万元是她将自家位于市区的房子抵押贷款得来的。“很多女孩24岁的时候都在逛街、谈恋爱,我却背着一身债成天待在牛棚里,有时心理也会失衡,不过看着小牛犊一天天长大,我觉得受点苦、背负压力也值了。”
现在,她的养牛场在郑集镇小有名气。由于县里帮她联系加入了肉牛合作社,首批30头肉牛的销售协议已经签订,现在只等卖个好价。
创业是为带领全村人致富
吴依睿说,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带领全村人共同富裕。目前,吴依睿带着兽医、技术员和饲养员跑前忙后,养殖场逐步走上正轨。
但对当地村民来说,建成这样大规模的养殖场十分困难。于是,吴依睿采取“养殖场+农户”的模式,与村民签订定单合同,将小牛分散到农户饲养,提供技术服务,肉牛出栏时由养殖场统一收购、销售。“只要牛没病、符合要求,我全部收购,保证养牛村民的利益。”现在,在铜山县房村镇一名养牛大户的对口帮扶下,吴依睿的百头肉牛养殖场正在前期准备中,建成后可带动500户以上农民,按每户每茬养殖两头牛计算,每户每年可出栏肉牛4头,每头纯利润1300元至1800元,养殖户可直接收益5000元以上。
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吴依睿认为,第一不单打独斗、不特立独行,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帮助你。第二“不疯魔,不成活”。吴依睿说,现在做梦梦到的几乎都和牛有关,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 “小牛倌”。
- 河北邢台:“大学生村官工程”解双难 (2007-06-01)
- 河北科技大学:暑期开展大学生当“村官”培训 (2007-07-25)
- 藁城来了群大学生村官(组图) (2007-08-23)
- 河北沙河市百名大学生村官奔赴基层 宣讲十七大 (2007-11-16)
- 河北省沙河“大学生村官”开展社情民意调查 (200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