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彭向伟:抢抓机遇带领村民闯富路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张兆虎

  抢抓机遇谋发展  带领村民闯富路

  ——大学生村官彭向伟与他的生态养殖业

   2010年8月,彭向伟怀着对农村生活和基层工作的憧憬,踏上了前往襄阳保康的“村官之路”,也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和“领富之路”。

  调查研究,确定发展路子。彭向伟在保康县黄堡镇黄龙沟村任村主任助理初期,用三个月的时间,走访了150多个农户,熟悉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这里交通不便,外出基本靠“走”,买卖东西要肩挑背扛;这里土地贫瘠,犁地还要用“牛”,生产方式落后,投入多、产出少;这里经济落后,农民收入少,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外出人员占全村青壮劳动力的80%以上,村中多为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那时,他就想:“要是能找到发展路子,带领村民在家门口致富,那该多好啊!”

  到底该发展怎样的产业呢?彭向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

  2011年春,黄堡镇推广桑蚕养殖产业,政府有政策支持,同时,保康县从浙江引进一家纺织公司,不愁市场销路,再加上之前村里有人从事过室外养蚕,有一定经验和基础。他在网上收集了大量关于桑蚕产业发展的信息和相关政策,觉得桑蚕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就决定将桑蚕业作为自主创业的项目支撑和带领致富的引导路子。

  他以300元每亩的价格租下5亩闲置土地,种植桑树,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没有专门蚕室,他就租农户的房屋,桑树小、桑叶量小,他就上山采摘野桑叶,没有技术,他就向村民请教、上网找资料。虽然,技术还不成熟,但已积累了室内养蚕的经验,平均每张产量达到62斤,单张产值1100多元,到2011年秋,平均每张产量达到84斤,单张产值近1300元。同时,可观的效益,让部分农户看到了希望,逐步转变观念,开始养蚕。

  多措并举,拓展发展思路。尝试到成功的他着手做大做强桑蚕养殖业。一是推动村组合作。积极争取村里支持,村里重视并推广发展桑蚕产业,仅2012年春,全村新增栽桑户27户,栽桑树近100亩。同时,村里给予他极大的信任,把集体闲置的52亩土地,以30%的股份入股合作,使总亩数达到57亩。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先后利用省“扬帆计划”创业资金1万元和自筹资金4万元,用于土地租金和蚕室建设。成功申请10万元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用于可年养120张的标准化大蚕室建设。三是拓展发展思路。2012年6月成立了保康县惠龙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走上了养蚕与养鸡结合的道路。为充分利用蚕室的温控室,在养蚕休养期孵鸡苗供给土鸡散养厂。为减少了桑园除草和施肥的成本,他建成两个土鸡散养厂,在桑园和核桃山里种草养鸡,首批放养量为2500只,今年春节前可销售,产值在约10万元。

  坚韧不拔,带领村民致富。“凭一时激情到农村不难,但要干成事、干好事,就更不易了,要做好扎根农村、长期吃苦的准备,在艰难环境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保康是襄阳市的唯一的全山区县,在这里工作条件清苦,工作压力大。外表瘦弱的他,意志却无比坚韧,任职两年来,他协助处理村里的大小事务,同时兼任村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日常工作并不清闲,繁忙的工作似乎让他忘记了基层工作的苦与累。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桑蚕养殖技术推广员。“现在,村民们发展桑蚕的热情很高,土鸡养殖也将拓展致富渠道。”带领村民致富是他的心愿,他利用村远程教育平台供村民学习交流养蚕技术,同时,在桑园建成到桑蚕养殖的每个环节都邀请农户参与,为农户打造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也正是这种参与式的管理,培养了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农户,为桑蚕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明年,他将向农户提供土鸡苗,带动农户养殖土鸡,这必将拓展村民的增收路子,并逐渐走向规模化养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