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县茅坪镇多举措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刘卓

  自2008年以来,湖北秭归县茅坪镇先后迎来三批大学生村官,为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工作,该镇围绕“当好六大员,建设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按照“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丰富载体、创设形式,确保了大学生“村官”能快乐学习、积极工作、健康成长。

  创设载体抓教育,增强综合素质。坚持以强化学习教育培训为抓手,建立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帮助大学生“村官”熟悉情况,在促进角色转变、适应环境的同时,努力强化他们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能力素质。坚持每季度举办大学生“村官”政策理论集中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就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常设、村务管理等专题进行授课辅导,另外还安排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和优秀村干部分批分期就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现身说法,帮助他们提高政策理论水平。镇里每季度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座谈交流,让他们结合各自上一阶段的工作实际谈体会和感受,总结成绩、寻找不足、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交流会镇党委书记和组织委员每次都必到,另外还根据交流讨论主题邀请相关镇领导参加,及时与大学生“村官”沟通思想,为他们答疑解惑。同时还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秭归县青年干部周末学院,组织他们参加县市演讲比赛等,有效提升了大学生“村官”坐下能学、提笔能写、张口能讲、有事能办的水平,综合素质得到不断增强。

  搭建平台抓实践,提升工作能力。坚持以强化实践锻炼为手段,搭建多层次帮扶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从事基层工作的能力水平,引导大学生“村官”投身基层,为新农村建设奉献聪明才智。一是以“帮带”授岗促角色转变。该镇坚持领导首谈制度,每一批大学生“村官”分配到镇里,镇党委都要召开座谈会开展集体谈心,进行岗前培训,帮助他们迅速实现从学生到干部、从学校到农村的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大学生“村官”到村后。同时,实行“4+1”结对帮扶联系制度,即镇领导、联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老“村官”分别与新“村官”结对联系,从而有效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和能力。二是以“压担”定岗促工作转变。根据大学生“村官”自身实际情况,由村里具体安排从事宣传报道、档案整理、材料写作、简报编排、计算机操作等工作。通过工作的开展,及早熟悉农村情况,适应岗位要求。另外还采用“压担子”锻炼的方式,尽量给大学生“村官”安排一定的领导职务,让他们在领导岗位上发挥才干、锻炼能力。三是以“轮岗”锻炼促能力转变。按照“到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思路和要求,该镇每年有计划、分批次安排大学生“村官”到镇机关各办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规范办事、按章理事的能力。对能力比较突出的大学生“村官”,有重点地选派他们参与到镇里组织开展的划生育、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中来,增强他们应对复杂情况、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强化措施抓管理,培养服务意识。强化规范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激励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大学生“村官”对工作的约束力、吸引力和活力,培养大学生“村官”安心基层、服务农村的工作意识。一是规范制度管理强化约束力。为增强大学生“村官”管理约束力,镇制定出台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通过实施工作例会制度、年度工作承诺制度、日常考勤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工作调研制度等,促进大学生“村官”行为规范。今年“七一”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大学生村官何春燕和雷玉环分别被镇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二是健全活动制度增强吸引力。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每周一篇日记、每月一篇学习、工作、思想总结,每年一次调研等活动,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和联络工作。建立大学生“村官”短信交流平台,开通网上QQ群,围绕“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展开交流讨论,进一步活跃思维,推进工作开展。通过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力度不断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 ,先后有6名同志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刘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