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黄小明:只有站在田里才配说农事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恽代英”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学子们,顺利到达仙桃市剅河镇。通过调查,实践队的学子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大学生村官,听他们讲述村官背后的酸甜苦辣。
现状: 留守儿童是心里的一道坎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在剅河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几年,华中师范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多次到访剅河,给大学生村官黄小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不仅仅是剅河,在武汉也有很多留守儿童。”黄小明谈道,城市的留守儿童一般是白天见不着家长,而农村是白天黑夜都只能见着孤独的老人和儿童。
留守儿童在黄小明的心中一直是道坎。“镇上一直在想办法,但迫于人力财力的问题只能力所能及地去解决。”黄小明介绍道,村里为留守儿童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配有图书,影像资料,电视等。
问题: 调解遇难题 村书记巧化解
2011年8月,黄小明正式成为仙桃市剅河镇董庄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他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复。
黄小明任职的董庄村新农保政策落实之初,入保率就达到30%以上。黄小明笑着说,“这其中有诀窍,宣传的过程中,我常去找董庄村各组组长,带着他们一起与村民沟通。”
调解工作也常会出现难题。“有次一家村民建房,因为拉线测量出现了偏差,房子建成后,原本关系较好的邻居认为其破坏了自家房子的地基,影响了排水。”黄小明回忆道,自己多次上门调解无效,最后是村委会书记和组长共同出面,出示相关文件并通过实地测量才结束了这两家的矛盾。
措施: 走访同行“地盘” 摸“行情”
“大学生村官之间也会常常交流,沟通信息。我常常利用放假的时间,去其他同行那儿摸情况。”黄小明介绍,村官每半年有5到10天的培训,每一年有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这些沟通有利于互补。
在农村任村官的经历让黄小明接触到最真实的社会。他直言,“即使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异,也要坚持下来。从村官考试被录取,到安贫乐道地锻炼自己,一定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
方法: 只有站在“田里”才配说“农事”
站在农村的土地上,黄小明懂得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当谈及剅河镇给黄小明的最初印象时,他觉得,“现实比想象中的农村环境要好得多。自来水,太阳能路灯,整洁的道路,颇有现代化规模的村镇建设,让我看到城镇差距在逐渐缩短。”
“就像你提到的农村民生的问题,我认为这和经济发展直接有关。”黄小明拿具体的实例说,剅河工业园的成立不仅带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还解决了就业问题。特色养殖,集约化的特色种植,不仅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也让税收不断增长。镇政府腰包鼓了,就能投入更多的资金解决民生问题。
据介绍,剅河新农村建设了400多口沼气池,自来水厂的建成,道路硬化,环卫工程。在仙桃市组织的“清洁家园”运动中,剅河开展了大清扫活动,同时建成了垃圾处理场,配置了垃圾清扫车,村村都有环卫队。
黄小明认为,不管是当村官还是在学校学习,“坚定个人理想”才是关键。在他看来,当大学生村官,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本报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莫玉津 通讯员 毛泽源 韦应川
- 湖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出炉 融入农村难 (2009-06-12)
- 武汉市153名“村官”考公务员 考题侧重三农 (2007-04-22)
- 研究生当村官不委屈 (2007-05-10)
- 百名大学生“村官”将到吴兴各乡镇 (2007-06-22)
- 从村支书到公务员:村官考官之路 (200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