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溪县物质激励政治保障用好大学生村官

来源:十堰日报 作者:
    今年8月份,竹溪县委组织部成立专班,深入县内10个乡镇,对在岗的23名大学生村官进行走访、座谈,详细了解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状况。从中发现,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成长困惑,最突出的莫过于部分大学生把“村官”当跳板,不仅自己很难在基层锻炼成长,也在农村群众心中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工作经验欠缺,认识有误区。当前,大学生村官大部分都是从校门直接跨进农村工作单位,普遍缺乏做好农村和群众工作的经验,本应该利用在农村工作机会,好好向基层干部群众学经验、增本领,但部分大学生村官不能很好地明确自身定位,把自己当成下派干部,自以为比群众懂的知识多,不愿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不会说群众话、不会做群众工作,与群众的距离感、陌生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进一步增大,虽有较高的学历却无过硬的能力,因此无法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支持。二是农村条件艰苦,心里难接受。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城市里长大,又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生活优裕,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对农村的工作生活条件缺乏心理准备和主动适应能力。三是成长空间过窄,工作不安心。近几年,省里通过实施“扬帆计划”、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引导国企业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村官等举措,积极拓宽大学生村官成才、流转渠道。但大学生村官关注的身份转换、留村待遇保障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导致大学生村官心里不踏实,工作积极性不高。

通过调研、论证,我们认为,对于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应着力从加强培养锻炼、强化关怀激励、探索流动方式三方面进行破解:

一是加强培养锻炼,练就一身硬本领。各级组织部门应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进行政策理论、思想道德、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教育,强化大学生村官对自身身份和岗位职责的认识;引导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建立定期到乡镇机关或县直相关部门挂职学习锻炼机制,集中组织到兄弟县(市、区)、经济发达地区学习交流,使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掌握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处理农村具体事务和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的能力与素质。二是强化关怀激励,确保安心待得住。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职业规划培训,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发展方向,帮助制定详尽的职业成长路径;各级组织部门和党委主管部门应多关心、了解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情况,定期组织开展慰问、座谈、联谊以及评先表彰活动,落实好各类待遇保障,帮助解决存在的各类难题,真正做到有人帮、有人管、有人爱。三是探索流动方式,力促干事有奔头。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乡科级后备干部力度,对群众认可、三年任期结束、表现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从物质激励、政治保障等多方面入手,鼓励其留村任职、干事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