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五有”机制帮助大学生村官成才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佚名

2008年以来,蓝山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强化服务、保障待遇、真诚关爱,大学生村官迅速成长成材,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智多星”和“火车头”。

  一是生活有关爱。该县通过下乡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008年年关时节,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唐德荣调研中无意中了解到家住四川宜宾的蓝山县塔峰镇东村大学生村官方强,因没买到火车票,无法赶回千里之外的家乡过年。他一个又一个地打电话托郴州朋友购买火车票,直到把小伙子送上车。早在大学生村官下村报到时,分管党建的副部长彭小兰亲自上街为他们选购被褥,并一一送到村里。塔峰镇高阳、东村、五里村的党支部还专门拿出钱来为大学生村官购置了电饭堡、电磁炉等餐具和其它生活用品。如今,各乡镇、村都对大学生村官给予了积极的关怀,为他们解决吃住问题,设立大学生村官办公室,有的还配备了电脑,让大学生们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学习上顺心、工作上安心、生活上舒心,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做好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经济有甜头。县财政部门将大学生村官工资及各种福利津贴列入了财政预算,除积极落实好省市规定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经济待遇外,为大学生村官额外发放每天15元的生活补贴,按每月22个工作日算,共计330元。2008年底,该县在参照公务员,为大学生村官增发一个月奖励工资的基础上,还由其所在乡镇为每人发放1000元的年终津贴。从根本上解除了大学生村官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更加坚定了他们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学习有机制。访县组织部门分批安排大学生村官参加“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充电、列席全县经济工作会、到“农村技术培训班”学习,重点加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支农惠民政策、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形势,农村工作方法培训,系统学习新农村建设知识。还积极开展村务管理、民间纠纷处理、农业技术服务等专题培训,让他们逐步熟悉农业生产。此外,组织部建立了大学生村官跟班学习制,让他们轮流到组织部组织办跟班学习,每期一个月。主要学习党建业务。每名大学生村官都安排了三名县、乡、村干部结对帮带。5名大学生村官在组织部门的鼓励下都参加了省里的公务员考试。

  四是锻炼有平台。县里让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农村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帮困、社保医保、计划生育等工作,让他们在磨练中增长才干,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下派塔峰五里村的大学生村官邓勇积极协助村里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烤烟面积400多亩,为烟农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四川籍大学生村官方强,下到塔峰东村后,充分发挥个人所学专业优势,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培训新型农民70多人次,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毛俊镇毛俊村村委主任助理周良兴协助村里搞规划、抓征地,启动了300亩工业园区建设,楠市镇白竹塘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曾雄兵清明期间协助村里化解矛盾纠纷,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塔峰镇高阳村支部书记助理蒋艳纯协助村里规划和启动了100万元、蓄水5000立方米的中小型水库建设。

  五是事业有奔头。组织部门建立了科学评价机制。把大学生村官考核纳入村级干部考核之列,采取平时考核、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个大学生村官的德、能、勤、绩、廉、学进行全面考核。平时考核由农村党支部负责,季度考核由乡镇党委负责,年度考核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考核结果逐人反馈,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县、乡两级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制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让大学生村官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真正使他们扎根,奉献基层,用智慧和汗水书写青春华章。(李学锋 龙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