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灌南大学生村官带民致富争当富民领头雁

来源:江苏网 作者:张伟伟 张春丽 祁丽婷

张辉(右二)正在农田里劳动。

张辉(右二)正在农田里劳动。

    一个大学生,主动选择奉献家乡带领村民致富,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同时也使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记者今天从江苏省灌南县新集乡获悉,该乡新集村党总支副书记张辉,从大学生村官干起,因扎根基层、在创业路程上不懈探索,于今年1月受到了该县县委组织部的嘉奖,并获得了村官创业奖金5000元,从而成为大学生积极创业、带民致富的一个典型。

合作社里点起致富灯

春节期间,在灌南新集村北头的新集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园里,记者见到了张辉。前两天灌南下了雨,他从地里走上来,鞋上沾满了泥土。顾不得剥去鞋底的泥块,张辉指着路边的80亩林地,跟记者唠了起来:“这个新集林木专业合作社是我和4位村民合资40余万元新建的,去年10月份挂牌的。合作社主要从事苗木培植与销售,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技术服务。我们先趟出一条路,再逐步带动村民一同创业。”

放眼望去,林地里一排排翠绿的冬青树整齐地站立着,茂盛的枝叶随风摇摆,而不足一米的水杉苗被错落有致地套种在冬青林中;落了叶的法桐小苗露出灰色的枝丫,喊来了农民伯伯帮它修剪树枝;林地最远处,维护工人正细心地为香樟树浇着水……这80亩的土地述说着别样的风情。

创业光有激情不够,还离不开科学与理性的支撑。在创业之初,张辉做了大量筹备工作:他走访周边的乡镇,并通过各种渠道获悉林木的市场行情;做细致地成本分析;请技术人员调查土壤质量;聘请专家对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做专业培训等等。张辉的苦口“婆”心、身体力行与一份厚达一厘米的详细规划方案最终打动了村民,村民逐渐从起初的不理解转变为欣然接受。据悉,目前新集村已经有30位村民陆续加入了合作社。

该合作社的成立成功解决了当地30余位留守妇女和老人的就业问题。家住新集村七组60岁的朱延云大娘,三个女儿都已经出嫁,是村里典型的空巢老人,其丈夫张本林长期患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基本无经济来源。她到合作社就业后,年可实现收入7000元。

说到合作社带来的好处,新集乡菊花村小俞庄组的罗士明也颇有感触:“我今年62岁了,儿子因车祸不在了,家里只有我们老俩口拉扯一个孙子。以前年收入只有4000元,后来在合作社就业后,平均每月多赚600元,年收入有1万多元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

合作社给村民们带来的不仅是收入的提高,更是为之找寻了一条致富之路。合作社坚持其“科技助民,共同致富”的创办宗旨,无偿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与销售路径。说到这,张辉笑称自己是村里最大的林木经纪人。他说:“我要和村民们一起创业,点一盏致富灯,踏踏实实地走出一条林木经济的康庄大道。”

贴近群众 燃起温情火

春节前,张辉从创业奖金中拿出2000元走访了四位经济困难的村民,其中就有新集村九组的孙志毅。孙志毅今年43岁,有两个小孩在上幼儿园,妻子患有痴呆症无劳动能力。每到过年,他便犯愁。年关其实也是“钱关”。500元的慰问金帮了他一个大忙,他们一家顺利过了年。他说:“张书记很不错的,到年根工作那么忙,还记得看望我们。”提到这件事,张辉不好意思地说:“钱不太多,只能表示个心意,我只想让他们年过得好一点。合作社发展好了,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日常的工作中,张辉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田间地头。“我在县城长大,对农村生活不太了解,我把村民当作老师多请教,和他们一起干活,逐渐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张辉经过锻炼,与村民打成了一片,调解起村民间的矛盾纠纷,也很有一手。他能站在村民的角度去看问题,将心比心村民们都对他心服口服,纠纷也顺利化解。”新集乡分管领导就夸赞起他来。

新集村很多村民有养猪的传统,猪舍是养殖户必不可少的配备。随着年轻人对传统手艺的抵触,村里的泥瓦匠也越来越少了。土木工程科班出身的张辉正好利用专业优势,工作之余帮着农户建猪圈,并联系养猪能手给村民们做养殖培训。创新工作打起科技牌

张辉不无自豪地说:“我在村里还是受欢迎的,大家看我是大学生,觉得我懂得多,期望我能带给他们更多新知识和新信息。但老话说得好:有压力,才有动力。努力学习、做好工作就好了。”张辉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他坚持不懈地做好远程教育工作将村民信息资料、新农合资料、低保户资料等均建立电子档案,进行系统管理。

当记者问起张辉对新年的期待,他没犹豫分毫:“我希望可以适时扩大合作社规模,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并从合作社拿出部分资金做一个新集村发展规划。说到底,一句话,就是让村民过好日子、过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