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多地创新扶贫机制村官创业带动农民致富

来源:人民网 作者:顾姝姝
  2015年是江苏省脱贫奔小康工程的收官之年。人民网4月7日从江苏省财政厅了解到,为做好“十二五”末期扶贫扫尾工作,财政厅将下达2015年度脱贫奔小康省级财政奖补资金。据悉,今年省财政向22个省定经济薄弱县(市、区)安排的脱贫奔小康奖补资金总额达6.95亿元。记者了解到,多地创新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机制,探索出了“量身定做到户增收项目”、“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改“输血”为“造血”。
 
  脱贫奔小康工程实施3年 累计脱贫295万人
 
  江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来已久,而全面小康意味着要缩小地区、城乡及各阶层的差距。早在2011年11月,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就提出,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有学者认为,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关键在苏北、重点在苏北、难点也在苏北。
 
  对苏北而言,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当务之急。2012年起,江苏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设立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包括丰县、睢宁、灌云等在内的苏北22个省定经济薄弱县(市、区)。
 
  据悉,2014年省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3.25亿元,比上年增加1.19亿元。其中脱贫奔小康奖补资金7.16亿元。根据预算安排,2015年,省财政向22个省定经济薄弱县(市、区)安排脱贫奔小康奖补资金6.95亿元。脱贫奔小康工程实施3年来,江苏累计脱贫295万人,脱贫率为72%。
 
  以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动贫困农户致富
 
  2014年,苏北22个享受省财政脱贫奔小康奖补资金的县(市、区)合计脱贫人口超过81.4万,其中脱贫人数最多的是宿迁市沭阳县,有82879人,累计脱贫率达70.2%。
 
  如何让扶贫从“输血”转向“造血”,沭阳县动了不少脑筋。通过创新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机制,该县梳理出“五大模式”来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其中之一便是“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的创业模式。
 
  大学生村官带领农民致富并不是新鲜事儿,但沭阳却特别重视,并提出“硬性要求”。该县明确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第一年参与创业率要达到50%以上,第二年要达到100%。据沭阳县财政局有关人士介绍,该县财政先后设立3400万元创业扶持风险资金,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等方式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
 
  提到东营村村委会主任助理胡杰,当地村民都很熟悉。这个1990年出生的大学生村官2013年才从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他投资600万元创办了一家园林建设工程公司。谈到这笔启动资金,他说,多亏了财政奖补资金以及市县对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惠贷款政策。在提到为何会选择这一行时,胡杰说:“我是沭阳周圈人,这里种苗木的人比较多,我想通过周边的优势去创业。”
 
  2013年底,胡杰代表公司投中第一个标,谈及其中的艰辛,电话那头不善言辞的胡杰说,已经不记得失败过多少次了。虽然做的第一个工程不大,但却给当地不少苗木种植户提供了销售渠道。看到了苗木种植的甜头,越来越多的村民要加入这个队伍,可是不会种怎么办。据胡杰介绍,村里多次举办培训班,教村民苗木种植技术。同时,在“全民创业”的号召下,东营村还组织农民集中学习如何开网店。
 
  2014年,胡杰投资的这家公司营业额达到400万元,但是,去年底他拿出一两百万元投入创立了沭阳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种植樱花、西府海棠、龙柏、紫叶李等苗木,带动周边近100余户农户致富,让“506070”留守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14年,盐城滨海县启动扶贫开发个体经营类项目工程,邀请技术人员举办讲座、接受咨询,引导农户科学养殖,把好项目经营关。对个体经营项目高于起点规模且超过一倍以上的,该县还按补助标准上限的2倍奖励低收入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