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信力“亚健康”与辟谣难题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作者:
能够与谣言竞争并胜出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公信力”。 谣言难防,但却可辟。建立政府在辟谣中的公信力,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命题
有人类社会开始,谣言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了。当社会危机产生,环境发生突变时,有的谣言可能借风使力,破坏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根基。而且,当前以网络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使谣言的交流和传播更加迅捷,其破坏力更大。所以政府必须时刻关注舆情,积极稳妥地做好辟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而辟谣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政府的公信力。
谣传空间的变化规律
大道消息封闭不畅,小道消息才会兴风作浪。特别是在出现公共危机时,人们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和依赖尤其强烈和迫切,一旦政府的信息供给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公众这时必然会寻找并选择民间的信息渠道。这便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大好机会。
从谣言传播的源头来看,谣言信息与传播者有一定相关度和重要性,又易于传播,且处于非公开(即政府方面的公开)状态,就会有较大的谣传空间。无论是今年2月10日江苏响水化工厂传出爆炸引发的“万人大逃亡”,还是3月15日开始的抢盐风潮,都与受到影响的公众息息相关。这与“2012年世界末日”之类貌似重要却无多少可信证据的预言性谣传不同,响水化工厂之前曾发生过爆炸,人们的惊惧随时可能被激起;抢盐也与之前人们对日本核事故引发后果的诸多猜测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谣言传播前要防谣,谣言传播时要辟谣。无论是防还是辟,都需要政府提供尽可能权威的信息,消除疑虑或误解。而使信息有效传播并产生有效影响的,即能够与谣言竞争并胜出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公信力”。 谣言难防,但却可辟。建立政府在辟谣中的公信力,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命题。
辟谣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有公信力
有学者将政府的公信力分为三个方面:政府合法性本身产生的公信力、政府行政过程的公信力、政府行政绩效的公信力。当然,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但我们一般认为,在现有政治体制下,后两个方面是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方面。尽管响水县政府深入村组稳定群众情绪,同时通过手机短信、政府网站、电视、电台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辟谣之举可谓尽心竭力,然而却还是未能阻止数万人出逃,以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的深思是,一句谣言能使万众响应,而政府的万语规劝却信者寥寥。
如果我们知道此前曾有的“因”,就不难理解如今的“果”——响水2007年曾谣传化工厂爆炸,2009年曾谣传水污染,政府当时都曾在第一时间出面辟谣,而最终却被证实。
具体分析此次碘盐抢购潮,不排除有游资在暗中操纵,哄抬物价的可能,这不妨可视作市场因素。而人们之所以会盲信“碘盐防核辐射”和“海水被核污染”的结论,某种程度上是出于这样一种困惑:假如核辐射真的会对公众产生某种影响,政府是否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该报的不报,发生了的不报,没有发生的和不可能发生的不停的播报,久而久之,民众就会失去信心失去耐心,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
在响水谣传事件中,没有人在谣言传播的第一时间向政府报告,也没有人向政府有关部门求证。公众的一切行动,都未将政府“放在眼里”——这是比灾害本身还严重的灾害。
谣言将伴随人类社会始终。打击谣传的始作俑者诚然可行,但政府完善辟谣机制,提高公信力,使谣言无处可传,无人可信,才是辟谣的理想方法和治本之策。“盐慌”是对政府公信力和应急能力的考验,现在从结果来看,其处理速度还是值得人们褒奖的。可以看出,在重大公共事件上,人民还是愿意相信政府的,关键在于政府有没有扮演好管理者与服务者的角色,有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将社会往正面方向疏导,让所有传言得以平息。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地震后表现淡定,而中国在核爆发后,却出现疯狂的“抢盐风潮”,一方面是人们信任的崩塌与心理灾难的蔓延;另一方面是政府对重大公共事件的预警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民众对于政府公信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部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遭遇挑战,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二是一些政府管理方式落后,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三是政府依法行政不完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既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也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最根本的是,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极易出现失序和失范,政府的公信力难免受到影响和削弱。而越是如此,政府越不能无视公众对信息和事实真相的需求,自说自话,失信于民。现代社会要求政府必须学会善用信息、走群众路线、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管理,实现“善治”。政府治理的公开透明非但不会导致政府在公众中丧失公信力,反而有助于维护其公信力。
提高其公信力,正确有效地运用信息,必须遵循准确、全面、及时、有效的原则。准确,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的信息应当是公众最可信赖的;全面,是指应当向公众提供全部信息,而不是有选择地公开部分信息;及时则是要求政府能够第一时间将有关事件信息提供给公众,让公众从政府权威信息中寻求解疑释惑的答案;有效是指政府提供的是公众可获取、能理解的信息。
政府应付安全危机的能力确实是在不断提升中,但我们也要看到,民众对政府的要求和对政府公信力的期待也有更高的标准。以往,政府部门只要能给出一个权威的说法,民众便可以相安无事;但现在,仅仅有知识普及和信息公开这种事后式的处理机制,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知情诉求。抢盐的根源其实在于中国人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外部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不信任。恐慌抢购表现了人们之间的互信度不高,也表现在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不足。
谣言止于智、止于信息的公开透明。所以媒体应当及时站出来,坚持新闻原则,多多普及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扩大宣传抢购风潮如何激烈。为了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恐慌,日后政府无论何时何地及时公开信息,营造一个“阳光型”政府,只要公信力加强谎言便不攻自破!
(作者为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
【延伸阅读】
面对谣言,我们还该反思什么
回顾这场突发事件的始末,政府、媒体与民众各自的行为与反应,错落交织,已满足了一个经典的公共危机案例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亦为今后公民社会的成长留下反思空间。
迷信盲从的从众心理
从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从抢购板蓝根到席卷超市;从北京到内蒙古,从河北到陕西,从广东到河南,从天津到宁夏,迷信盲从风靡一时,抢购大潮横扫南北。于是,在非典时期许多人都做了不少过后连自己也觉得可笑的事情。于是,也有了“买东西买成杂货铺”,“抢盐抢成小盐商”的笑话。还有一些商贩原以为可以奇货可居,到后来落了个连忍痛割肉都割不出去的悲剧结局……
编辑点评:从公民素质教育上入手,培养不同年龄和阶层的人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对谣言不轻信、不跟风、不盲从,这是对社会维持安定的长远考虑所不可或缺的。
对专家的质疑与不信任
日本人身处危险之地,抢购、逃离,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为何国内也变得如何恐慌?虽然,一再有专家声称,目前核辐射暂未对中国构成威胁,但在国内专家之言饱受质疑。因此,在谣言的推动下,恐慌气氛开始蔓延。而后人人跟风,抢购潮便随之而来。
编辑点评:或许专家对不确定的现象也未必清楚,但言之凿凿过后却与事实相反,叫普通老百姓如何保持理性?
媒体不能盲目跟风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抢购风潮。非典的时候,我们抢购过醋;神医流行的时候,我们抢购过绿豆;现在,我们抢购盐了。权威信息源和公共媒体的公信力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普通老百姓不信新闻,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理性和常识。
编辑点评:个别媒体为求影响力,制造虚假新闻;其他媒体缺少必要的判断力,盲目跟风。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
有人类社会开始,谣言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了。当社会危机产生,环境发生突变时,有的谣言可能借风使力,破坏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根基。而且,当前以网络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使谣言的交流和传播更加迅捷,其破坏力更大。所以政府必须时刻关注舆情,积极稳妥地做好辟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而辟谣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政府的公信力。
谣传空间的变化规律
大道消息封闭不畅,小道消息才会兴风作浪。特别是在出现公共危机时,人们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和依赖尤其强烈和迫切,一旦政府的信息供给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公众这时必然会寻找并选择民间的信息渠道。这便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大好机会。
从谣言传播的源头来看,谣言信息与传播者有一定相关度和重要性,又易于传播,且处于非公开(即政府方面的公开)状态,就会有较大的谣传空间。无论是今年2月10日江苏响水化工厂传出爆炸引发的“万人大逃亡”,还是3月15日开始的抢盐风潮,都与受到影响的公众息息相关。这与“2012年世界末日”之类貌似重要却无多少可信证据的预言性谣传不同,响水化工厂之前曾发生过爆炸,人们的惊惧随时可能被激起;抢盐也与之前人们对日本核事故引发后果的诸多猜测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谣言传播前要防谣,谣言传播时要辟谣。无论是防还是辟,都需要政府提供尽可能权威的信息,消除疑虑或误解。而使信息有效传播并产生有效影响的,即能够与谣言竞争并胜出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公信力”。 谣言难防,但却可辟。建立政府在辟谣中的公信力,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命题。
辟谣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有公信力
有学者将政府的公信力分为三个方面:政府合法性本身产生的公信力、政府行政过程的公信力、政府行政绩效的公信力。当然,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但我们一般认为,在现有政治体制下,后两个方面是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方面。尽管响水县政府深入村组稳定群众情绪,同时通过手机短信、政府网站、电视、电台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辟谣之举可谓尽心竭力,然而却还是未能阻止数万人出逃,以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的深思是,一句谣言能使万众响应,而政府的万语规劝却信者寥寥。
如果我们知道此前曾有的“因”,就不难理解如今的“果”——响水2007年曾谣传化工厂爆炸,2009年曾谣传水污染,政府当时都曾在第一时间出面辟谣,而最终却被证实。
具体分析此次碘盐抢购潮,不排除有游资在暗中操纵,哄抬物价的可能,这不妨可视作市场因素。而人们之所以会盲信“碘盐防核辐射”和“海水被核污染”的结论,某种程度上是出于这样一种困惑:假如核辐射真的会对公众产生某种影响,政府是否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该报的不报,发生了的不报,没有发生的和不可能发生的不停的播报,久而久之,民众就会失去信心失去耐心,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
在响水谣传事件中,没有人在谣言传播的第一时间向政府报告,也没有人向政府有关部门求证。公众的一切行动,都未将政府“放在眼里”——这是比灾害本身还严重的灾害。
谣言将伴随人类社会始终。打击谣传的始作俑者诚然可行,但政府完善辟谣机制,提高公信力,使谣言无处可传,无人可信,才是辟谣的理想方法和治本之策。“盐慌”是对政府公信力和应急能力的考验,现在从结果来看,其处理速度还是值得人们褒奖的。可以看出,在重大公共事件上,人民还是愿意相信政府的,关键在于政府有没有扮演好管理者与服务者的角色,有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将社会往正面方向疏导,让所有传言得以平息。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地震后表现淡定,而中国在核爆发后,却出现疯狂的“抢盐风潮”,一方面是人们信任的崩塌与心理灾难的蔓延;另一方面是政府对重大公共事件的预警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民众对于政府公信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部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遭遇挑战,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二是一些政府管理方式落后,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三是政府依法行政不完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既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也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最根本的是,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极易出现失序和失范,政府的公信力难免受到影响和削弱。而越是如此,政府越不能无视公众对信息和事实真相的需求,自说自话,失信于民。现代社会要求政府必须学会善用信息、走群众路线、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管理,实现“善治”。政府治理的公开透明非但不会导致政府在公众中丧失公信力,反而有助于维护其公信力。
提高其公信力,正确有效地运用信息,必须遵循准确、全面、及时、有效的原则。准确,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的信息应当是公众最可信赖的;全面,是指应当向公众提供全部信息,而不是有选择地公开部分信息;及时则是要求政府能够第一时间将有关事件信息提供给公众,让公众从政府权威信息中寻求解疑释惑的答案;有效是指政府提供的是公众可获取、能理解的信息。
政府应付安全危机的能力确实是在不断提升中,但我们也要看到,民众对政府的要求和对政府公信力的期待也有更高的标准。以往,政府部门只要能给出一个权威的说法,民众便可以相安无事;但现在,仅仅有知识普及和信息公开这种事后式的处理机制,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知情诉求。抢盐的根源其实在于中国人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外部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不信任。恐慌抢购表现了人们之间的互信度不高,也表现在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不足。
谣言止于智、止于信息的公开透明。所以媒体应当及时站出来,坚持新闻原则,多多普及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扩大宣传抢购风潮如何激烈。为了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恐慌,日后政府无论何时何地及时公开信息,营造一个“阳光型”政府,只要公信力加强谎言便不攻自破!
(作者为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
【延伸阅读】
面对谣言,我们还该反思什么
回顾这场突发事件的始末,政府、媒体与民众各自的行为与反应,错落交织,已满足了一个经典的公共危机案例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亦为今后公民社会的成长留下反思空间。
迷信盲从的从众心理
从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从抢购板蓝根到席卷超市;从北京到内蒙古,从河北到陕西,从广东到河南,从天津到宁夏,迷信盲从风靡一时,抢购大潮横扫南北。于是,在非典时期许多人都做了不少过后连自己也觉得可笑的事情。于是,也有了“买东西买成杂货铺”,“抢盐抢成小盐商”的笑话。还有一些商贩原以为可以奇货可居,到后来落了个连忍痛割肉都割不出去的悲剧结局……
编辑点评:从公民素质教育上入手,培养不同年龄和阶层的人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对谣言不轻信、不跟风、不盲从,这是对社会维持安定的长远考虑所不可或缺的。
对专家的质疑与不信任
日本人身处危险之地,抢购、逃离,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为何国内也变得如何恐慌?虽然,一再有专家声称,目前核辐射暂未对中国构成威胁,但在国内专家之言饱受质疑。因此,在谣言的推动下,恐慌气氛开始蔓延。而后人人跟风,抢购潮便随之而来。
编辑点评:或许专家对不确定的现象也未必清楚,但言之凿凿过后却与事实相反,叫普通老百姓如何保持理性?
媒体不能盲目跟风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抢购风潮。非典的时候,我们抢购过醋;神医流行的时候,我们抢购过绿豆;现在,我们抢购盐了。权威信息源和公共媒体的公信力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普通老百姓不信新闻,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理性和常识。
编辑点评:个别媒体为求影响力,制造虚假新闻;其他媒体缺少必要的判断力,盲目跟风。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