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任仲平:历史期待下一个“中国故事”
    
  “历史周期率”是黄炎培对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一历史现象的概括总结。对于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毛泽东曾满怀信心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纵观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没有一个不想跳出这个周期率,也没有一个能跳出这个周期率。那么,中国共产党人能否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走出一条新路呢?

  一、历史周期率是现象还是规律

  历史周期率是现象还是规律?如果历史周期率是适用于一切社会、一切政治力量的必然规律,那么,我们就陷入宿命论。既然是任何阶级、政党、政权都无法“跳出”的客观法则,那么,中国共产党也不能置身之外,也必然陷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逻辑。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所谓“暂时复辟”,其实就是周期率作用的结果,邓小平在这里用“规律性现象”概括历史周期率,是深刻而科学的。所以科学,是因为他区分了规律和规律性现象,理清了人们认识上的困扰,也为我们探讨跳出历史周期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规律性现象是客观规律的表现形式。为什么说历史周期率是规律性现象呢?一方面,历史周期率表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任何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最深刻的原因,历史周期率是一种反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的现象。另一方面,历史周期率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矛盾会以历史周期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历史周期率的完成,便又预示着下一个历史周期率的开始。这是同一社会形态内周期率周而复始不断重演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周期率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统治集团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失去民心,丧失政治合法性,导致政权覆亡的规律性现象。它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却受制于规律,表现着规律,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人的社会活动的综合体现。

  中国共产党人是否可以跳出历史周期率呢?一方面,历史周期率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不可调和性的重要解决形式之一,而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和后者之间并没有隔着一条生产关系性质截然不同的鸿沟,从逻辑上说,就不存在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终奋斗目标的共产党再蹈“其亡也忽”覆辙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历史周期率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历史中反复发生的根源在于其统治者代表的是一个必将衰落的阶级,其维护的只是少数人的利益。共产党以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有生命力、最有前途并负有最终消灭阶级、消灭国家神圣使命的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只要共产党不丧失它的阶级基础,不丢掉它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代表并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它就应该而且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

  逻辑的推理毕竟不是历史的结论。事实上,某些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充分理论准备的无产阶级政党,并未能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这些党的失败事实向人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并没有天然对避免“其亡也忽”获得绝对终身免疫。这里,就出现了逻辑与历史的悖论。悖论之所以出现,在于尽管毛泽东说过共产党“能跳出这周期率”,但并没有讲过已经跳出了这一周期率;在于毛泽东虽然找到了道路的方向,但更重要的是这条道路该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