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丰碑昭世人——记慈利县零阳镇七相坪村党支部书记邢喜初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清明前一天,雨急路滑,慈利县零阳镇七相坪村村民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他们认为最应该来的地方——喜初书记坟前祭奠。
青烟袅袅,泪雨纷飞。在村民的叙述中,一个农村基层干部与老百姓之间荡气回肠的亲情故事,一幕幕展现在记者面前。
两个月前的除夕那天,本该是喜气洋洋的时刻,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像晴天霹雳,在村子上空炸响:村党支部书记邢喜初在开广播会时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人们顿时呆住了,喜初书记刚刚给大家拜年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反复叮咛的事情还在脑海里浮现,大伙谁也不信,大家的好书记邢喜初,真的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5万元年薪与5000元误工补助,他选择了后者
2004年3月,53岁的邢喜初从镇属企业负责人的位置上退下来,便有县内知名企业高薪请他去当顾问,年薪不低于5万元。这样的收入对他并不富裕的家境来说,如同雪中送炭。但是,知道他的能力和人品的镇党委和群众也在召唤他。他知道,企业工作是他多年的专长,对他来说既轻松又充实,而如果担任村支部书记,要治理好这个1888人的落后贫穷的大村,需要付出很多难以想象的艰辛不说,按当时的工资标准,每年只有不足5000元的误工补助。
他想挑起村里的这副担子,家里人立马反对:70多名党员都望而却步,你充什么能耐呀。几天的掂量,受党教育多年的邢喜初决定留在村里,与乡亲们共担当。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还有一家企业负责人专程来拜访他,再度欲高薪请他当顾问,几个人畅谈到深夜,仍被邢喜初以工作原因婉拒。至今仍沉浸在悲痛中的家人说:“当初要是极力反对他到村里任职,他也不会走得这样早,他是活活累死的……”
5000米硬化公路与100米泥沙路,他被家人指责“小气”
“要想富,先修路”。邢喜初自上任开始,就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他充分利用国家通畅通达工程建设的机遇,全面规划硬化村道组道。上任7年来,七相坪村累计修筑通组、通户公路5000米。目前,该村17个组除个别组外,绝大部分组水泥路都修到了村民家门口。
然而,邢喜初去世后,在他家中采访,他的儿子邢新建深有感慨地给记者说了一件事:他家在11组与12组交界处,从家门口到已硬化的村主干道仅100米左右的距离,这段路还是泥石路,出入很不方便。以前七相坪村水泥路硬化的承包人多次主动提出来要给其免费硬化,家里人也提醒他把这段路修一下,但邢喜初都没有答应。他常说:“村干部必须要先想大家,再想小家,群众才服你,来不得半点私心。”直到去年春节前因为家里计划要办酒席,邢新建与附近几个住户商量,自己筹钱从门口前方硬化了一段水泥路,接上不远处的主干道。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知道,是邢书记多方奔走争取项目和配套资金,完成农网改造98000米;是他千方百计筹资60万元建设占地950平方米的4层楼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是他筹资50万元带领群众新修沟渠2000余米、新建水井5口;是他带头入股集资盘活了村上的4个企业,让大家分了红,村上各项公益事业和基础建设支出达到了300多万元。村会计统计的账目显示:从2004年初负债50万元到2010年底结余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1700元增长到2010年的4800元,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楼房。这一切,都显现出这个当家人“大气”。
“我自己有钱,治病不要花村上的钱。”
邢喜初连续两届担任县人大代表,2010年11月被评为“慈利县首届新农村建设兴村富民十佳村官”。 任职7年,各种奖励证书垒起来足有半人高。荣誉有了,威望高了,邢喜初和村民的距离却更近了。
15组王秋莲,丈夫和长子长期患顽疾,小儿子上学,家庭经济十分窘迫。喜初书记第一个给她落实了农村低保。王秋莲的丈夫去世后,家里没有钱安葬,又是邢书记组织捐款,帮助她料理了丧事。去年年关,王秋莲欠电费要被停电,喜初书记出面,让她家过了一个亮堂年。12组的五保户姜协梅老泪纵横地告诉记者:“年前他还专门来看我,给我送来了慰问金……经常叮嘱我出门洗衣要小心,别摔着”。16组的欧阳三兄弟常年在外地工作,老母亲舍不得离开故土,一个人住在老家,是喜初书记亲自照看着。这一次,三兄弟齐刷刷地跪在了邢书记的灵前。
他不“省”别人,却抠自己。村党支部委员邢协志和邢喜初共事多年,几次哽咽地说:支书尽管有老胃病,心脏也不好,但非常节俭,到外地办事都是自掏腰包吃碗米粉。就在他临上手术台抢救时,他还用孱弱的声音叮嘱:“我自己有钱,治病不要花村上的钱。”(记者 向国生 廖声田 通讯员 田满林 黎贤章 潘盛红)
青烟袅袅,泪雨纷飞。在村民的叙述中,一个农村基层干部与老百姓之间荡气回肠的亲情故事,一幕幕展现在记者面前。
两个月前的除夕那天,本该是喜气洋洋的时刻,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像晴天霹雳,在村子上空炸响:村党支部书记邢喜初在开广播会时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人们顿时呆住了,喜初书记刚刚给大家拜年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反复叮咛的事情还在脑海里浮现,大伙谁也不信,大家的好书记邢喜初,真的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5万元年薪与5000元误工补助,他选择了后者
2004年3月,53岁的邢喜初从镇属企业负责人的位置上退下来,便有县内知名企业高薪请他去当顾问,年薪不低于5万元。这样的收入对他并不富裕的家境来说,如同雪中送炭。但是,知道他的能力和人品的镇党委和群众也在召唤他。他知道,企业工作是他多年的专长,对他来说既轻松又充实,而如果担任村支部书记,要治理好这个1888人的落后贫穷的大村,需要付出很多难以想象的艰辛不说,按当时的工资标准,每年只有不足5000元的误工补助。
他想挑起村里的这副担子,家里人立马反对:70多名党员都望而却步,你充什么能耐呀。几天的掂量,受党教育多年的邢喜初决定留在村里,与乡亲们共担当。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还有一家企业负责人专程来拜访他,再度欲高薪请他当顾问,几个人畅谈到深夜,仍被邢喜初以工作原因婉拒。至今仍沉浸在悲痛中的家人说:“当初要是极力反对他到村里任职,他也不会走得这样早,他是活活累死的……”
5000米硬化公路与100米泥沙路,他被家人指责“小气”
“要想富,先修路”。邢喜初自上任开始,就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他充分利用国家通畅通达工程建设的机遇,全面规划硬化村道组道。上任7年来,七相坪村累计修筑通组、通户公路5000米。目前,该村17个组除个别组外,绝大部分组水泥路都修到了村民家门口。
然而,邢喜初去世后,在他家中采访,他的儿子邢新建深有感慨地给记者说了一件事:他家在11组与12组交界处,从家门口到已硬化的村主干道仅100米左右的距离,这段路还是泥石路,出入很不方便。以前七相坪村水泥路硬化的承包人多次主动提出来要给其免费硬化,家里人也提醒他把这段路修一下,但邢喜初都没有答应。他常说:“村干部必须要先想大家,再想小家,群众才服你,来不得半点私心。”直到去年春节前因为家里计划要办酒席,邢新建与附近几个住户商量,自己筹钱从门口前方硬化了一段水泥路,接上不远处的主干道。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知道,是邢书记多方奔走争取项目和配套资金,完成农网改造98000米;是他千方百计筹资60万元建设占地950平方米的4层楼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是他筹资50万元带领群众新修沟渠2000余米、新建水井5口;是他带头入股集资盘活了村上的4个企业,让大家分了红,村上各项公益事业和基础建设支出达到了300多万元。村会计统计的账目显示:从2004年初负债50万元到2010年底结余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1700元增长到2010年的4800元,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楼房。这一切,都显现出这个当家人“大气”。
“我自己有钱,治病不要花村上的钱。”
邢喜初连续两届担任县人大代表,2010年11月被评为“慈利县首届新农村建设兴村富民十佳村官”。 任职7年,各种奖励证书垒起来足有半人高。荣誉有了,威望高了,邢喜初和村民的距离却更近了。
15组王秋莲,丈夫和长子长期患顽疾,小儿子上学,家庭经济十分窘迫。喜初书记第一个给她落实了农村低保。王秋莲的丈夫去世后,家里没有钱安葬,又是邢书记组织捐款,帮助她料理了丧事。去年年关,王秋莲欠电费要被停电,喜初书记出面,让她家过了一个亮堂年。12组的五保户姜协梅老泪纵横地告诉记者:“年前他还专门来看我,给我送来了慰问金……经常叮嘱我出门洗衣要小心,别摔着”。16组的欧阳三兄弟常年在外地工作,老母亲舍不得离开故土,一个人住在老家,是喜初书记亲自照看着。这一次,三兄弟齐刷刷地跪在了邢书记的灵前。
他不“省”别人,却抠自己。村党支部委员邢协志和邢喜初共事多年,几次哽咽地说:支书尽管有老胃病,心脏也不好,但非常节俭,到外地办事都是自掏腰包吃碗米粉。就在他临上手术台抢救时,他还用孱弱的声音叮嘱:“我自己有钱,治病不要花村上的钱。”(记者 向国生 廖声田 通讯员 田满林 黎贤章 潘盛红)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