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支书故事多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徐等一,今年60岁,现任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椽子沟村党支部书记,是国家科技部命名的农村星火带头人,是东北地区有名的中药材种植专家,被人称为“东北药王”。作为党支部书记,他有许多新鲜事为当地百姓所称道。

  不要工资要试用期

  在徐等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前,椽子沟村班子不团结,干群关系紧张。“药王”徐等一在2005年临危受命,被镇党委任命为椽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他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心里也很矛盾。老伴不同意,孩子也不赞成。经过深思,共产党员的责任感让他觉得应该勇于担当,村组织的涣散状态也让他感觉到羞愧,他决心把这副担子挑起来。在这以前,大家了解他是因为他是“药王”。对于他当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也不理解,风言风语传了好一阵子。有人说“老徐想捞村里的钱”,可谁都知道他家里不缺钱。徐等一对此也感到有些为难,他怕接过了担子,却干不出个名堂。为此,他一上台就向群众承诺:“我第一年白干,不要工资,就算给我一个试用期。”为了做好村里的工作,他对自己约法三章:“不吃村里的饭,不抽村里的烟,不喝村里的酒。”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了尽快扭转村里人心涣散的局面,徐等一就利用早晚的空闲逐户走访。经过不长时间,他带领村班子成员与群众用真诚换真心,使全村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村里的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不收礼金收意见

  2005年,徐等一将实验了9年才获得成功的玉竹种植技术无偿地传授给村民。为了乡亲们的利益不受损失,他自费到丹东等地考察玉竹市场行情。在经过反复论证之后,他决定兴办村民中药材技能培训学校。他将村里废置的小学校场地盘过来,留三间作为培训教室,其他的作为中药材加工车间。在车间开工的庆祝仪式上,他把全村老老少少找到一起庆贺一番。徐等一指着挂在墙上的意见箱说:“我就想听一听老少爷儿们对我的看法,今天我不收彩礼收意见,你们要是想帮我,就多给我提意见……”这几年,徐等一把让村民尽快致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利用自身种植龙胆草的优势,走合作社经营的新路子,把自己掌握的致富技能、方法、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使他们尽快掌握致富本领。徐等一还把自己外出考察收集的市场信息无偿送给乡亲。在徐等一的带领下,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椽子沟村2009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别人带礼他带书

  2006年,抚顺市委组织部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到华西村学习考察。考察结束后,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忙着为亲朋好友买点礼品,可老徐却选购了200余套书和《华西之路》的光盘带回村里,无偿发给村民学习。他对乡亲们说:“我们穷在思想上,现在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村民李国军想发展龙胆草种植,苦于没有技术和资金。徐等一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他送来种子,并经常为他指导生产。2007年,村里有12户贫困户在春耕时,家里的种子、化肥还没着落,徐等一知道后,用自家的钱垫上,帮着他们购买了1.75吨种子和20吨化肥。村民张忠禄原来成天混日子,他妻子产生离婚的念头,到清原打工不回家,其亲属多次相劝都没有结果,在群众中影响很不好。徐等一知道这个情况后,很是着急,两次去清原劝说,终于把张忠禄的妻子接了回来。为了让他们安心过日子,徐等一帮助他们发展药材种植的项目。在徐等一的帮助下,张忠禄种植了8种药材和苗木,在2004年就脱贫致富了。富裕后的张忠禄干劲更加足了,再也不混日子了。现在,张忠禄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幸福。

  别人育苗他抗旱

  2008年春天非常湿润,春雪下得勤,到4月份,水遍地流,处处沟满壕平。农耕时节,村民都张罗着育苗,徐等一却反其道而行之,非要组织村民打抗旱井。村民不理解,他解释说:“春雪下得多,必然有伏旱,现在不下手,到那时该遭罪了,特别是发展药材,没有水源是不行的。”在山区不适合打大井,他主张在适合发展药材的地块旁边打小井。于是全村先后投资40余万元,共打了108眼小井。那一年夏季果然出现五十年一遇的大旱,别的村种植的中药材尤其是龙胆草全部旱死了,他们村的中药材未受影响。村民都信服了,对他敬佩的同时也增强了发展药材的积极性。从那时起,椽子沟村发展中药材种植突破了3000亩,全村80%以上的村民从事药材生产,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家庭超过了40户,占到全村的十分之一。中药材生产成为了椽子沟村的富民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