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准科技致富这条路——记龙井市养猪“女状元”王秀英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
  1999年,龙井市老头沟镇官船村农民王秀英购买了10头仔猪,开启了她的养猪事业。那一年,她刚刚步入不惑之年。如今,王秀英一手创办起的养猪场可年出栏育肥猪2400多头,年收入五六十万元。在她的带动下,龙井市百余户农民走上了靠养殖业发家的致富路,王秀英也被十里八乡誉为养猪“女状元”。回望十几年来的辛酸打拼,王秀英自豪地说:“认准科技致富这条路,准没错!”

  开拓市场 艰难创业

  王秀英是老头沟镇官船村屈指可数的几位女共产党员之一。高中毕业后,她一直在家乡从事着农业生产。上世纪90年代,国家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如一缕春风,唤醒了沉寂已久的大地,也吹开了王秀英致富无门的心扉。经过深思熟虑,她树立了一种信念——那就是响应党的号召,掌握科学技术,争做地方致富能手,自己富起来后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致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何入手呢?王秀英东奔西走搞市场调查,发现靠种地只能维持温饱,致富则必须搞点“副业”。通过跑市场、查信息,她发现当时市场生猪价格较高,每公斤7元左右,而饲养生猪投资少,见效快,况且农村有都是玉米,饲料来源不用发愁,猪的粪便又可为农业种植提供有机肥料,真是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决心一定,她立刻购买了大量书籍,认真专研,学习掌握了一定的饲养技术。

  1999年,王秀英购买了10头仔猪,开始了养猪事业。给猪接种疫苗,配制饲料,她都要亲自动手去做,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小猪生长速度很快,成活率100%。曾有一段时间,猪出现了群体性不吃食现象。她连忙查资料、找信息,打电话向外市养猪场咨询。通过及时救治,猪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她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几个月以后猪开始出栏了,看到辛苦赚来的钱时,她的眼睛湿润了,这是她近一年来的劳动成果,是她的心血,她享受着初步成功的喜悦。同时,她决定到外地学习,掌握更先进的养猪技术,扩大饲养规模。王秀英打起背包就踏上了南去的列车……

  学习技术 发家致富

  经过学习充电,王秀英掌握了先进的养殖技术,2000年下半年,在当地镇政府、村领导的扶持下,她投入8万多元,盖起了10间猪圈,大胆地购买了200头猪,她要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饲养的200多头猪,年收入5万元,王秀英靠养猪开始富了起来。2000年,她从有关资料上看到了立体养殖信息后,开始大胆尝试新的养殖模式——链条式养殖,用猪粪给农田施肥,自产自销,这一模式获得成功。仅2001年一年就盈利10万元,收入增加了一倍。现在,她又引进了先进的生态养猪法,使她的养猪场朝着科学、生态、绿色的方向发展。

  由于王秀英勤劳致富,业绩突出,效益显著,在2005年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中,她被龙井市委、市政府评为 “双学双比”十佳女状元。2006年、2009年,她又先后获得龙井市、延边州、吉林省劳动模范称号。王秀英发挥自己的特长,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地从事着养猪事业,对周边养猪农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为农村科普工作作出了贡献。

  组织培训 共同致富

  王秀英始终认为,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走上了致富路。王秀英先后自费订阅了《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科技信息报》等报刊,办起了农民技术培训班,经常组织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知识,传播科技致富信息,帮助农民致富。从2001年开始,她把自己学到的养猪技术知识,以及自己在生产中总结出的养猪经验,无偿传授给了广大农民群众,带动起了一大批养殖专业户。

  10年间,她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集中授课与现场演示、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与培养业务骨干相结合的办法,先后组织开展各项技术培训60余场次,受益农民3000多人。每年在生猪养殖的几个关键期,她还举办3-5次科学养猪现场会,手把手地把养殖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交给广大农民。

  王秀英的养猪场建成以来,长期用工11人,每年支付劳务费10多万元;每年短期用工几十人,支付劳务费累计达30余万元,使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加了收入。目前,官船村发展起来的多个养猪场都形成了一定规模,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茶余饭后,富起来的官船村农民总喜欢找王秀英唠唠家常,他们是打心眼里佩服和感激王秀英。如今的官船村也早已今非昔比,相信科学、学习技术,成为当地蔚然兴起的新风尚。(李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