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西省劳模、大同市南郊区水泊寺村党支部书记纪永宏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
“跟着支部走,致富不用愁;跟着书记干,大伙有钱赚。”塞上,文瀛湖畔水泊寺村流传的这句顺口溜,流露着当地百姓对村党支部、对“领头雁”纪永宏的真挚情感,折射出当代共产党员纪永宏的人格魅力。
“一人富了不叫富”——他追求的是另一种富有
水泊寺村既是乡政府所在地,又是城乡接合部,地理位置优越,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村干部思想依然守旧,村民人均收入始终徘徊在700元左右。全村2000户人家、80名党员,翘首盼望致富的领路人。于是,不少村民把发展的目光盯在而立之年的纪永宏身上。
纪永宏曾在军营摸爬滚打过,能吃苦;只身“下海”开发房地产、组织车队跑运输,有胆有识。当时是,他已腰缠万贯,是远近有名的 “能人”。1993年村民选举“领头雁”时,大伙不约而同地填写了纪永宏的名字。他全票当选村委会主任。这下可急坏了他的妻子。晚上,他一回家,妻子就反手关门,与他开起家务会。“放着年收入百八十万的个体经营不干,偏偏要当个穷 ‘村官’,图个啥?”妻子边说边抹眼泪。他憨笑着递上毛巾,坦言道: “我知道你是 ‘菩萨心肠’,这几年左邻右舍来借钱的,哪个没得到你的 ‘恩典’?”说罢,他又向她讲起 “送布不如教织”的道理,讲得她心里亮堂了许多。第二天,他便轻装上阵。第三天,他拿出20万元,帮助村里办企业。
在后来的日子里,由他牵头建起村集体预制品厂、游乐园、木材批发市场、线材厂……全村经济滚雪球似地走出一条自建、股份合作、联营等多种经营之路。
三年下来,全村经济收入翻了两番,人均收入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一人富裕不叫富,大伙都富才叫富。”他追求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实现了,他开心地笑了,笑得比蜜甜。这年年底,他又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办事办到村民心坎上”——他带着乡亲一心一意谋发展
企盼工厂下乡、进村,“在村门口上班”是众多村民的梦想。上任之初,纪永宏就琢磨着“圆梦”。
继预制品厂、游乐园、木材批发市场、线材厂等落户水泊寺村后,纪永宏提出:“大招商、招大商。”在他和其他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投资2000万元的邮电培训中心、投资300万元的加油站、投资500万元的汽贸中心,在水泊寺村呱呱坠地。水泊寺村年增利税230万元。但是,纪永宏没有满足现状,后来还以“内引外联”的方式,联营经营起总投资2500万元的宏远混凝土预拌中心、供水站等,年增加村集体收入76万元。与此同时,村运输队不断发展壮大,到2003年底,实现收入869万元,创税76.8万元。全村350多人实现“在村门口上班”的梦想。
无论是当村委会主任,还是任村党支部书记,纪永宏都十分民主,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只要是大家想做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有利于发展、建设的,他就昼夜思索,千方百计地让大家实现愿望。有人想养牛,有人想养鸡,他说:“要干,就得形成规模!”他为大家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又办起培训班,引导村民学习科学技术,依靠科技致富。目前,全村饲养上千只鸡的养殖户就达35家,仅此一项,年纯收入不下60万元。
有人想扩大种植蔬菜的规模。纪永宏说:“这主意不错!”他与村干部们研究决定,以工补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他走村串户,动员大家联合起来建蔬菜大棚。短短三年间,全村新建蔬菜大棚50亩、日光温室20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400余元。同时,完成相应的配套设施,新打机井15眼,修防渗渠道2.3万米,有效地改善着农业生产条件,全村水浇地面积由过去的23%增加到97.8%。旱涝保收,收入提高。七十岁的刘治本老汉感慨地说:“俺种了一辈子地,从来没有现在这样舒坦过!咱打心眼里感谢村干部,感谢我们的好支书!”
“致富路上不能让一个村民掉队”——他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党的情感
纪永宏这位庄稼汉子,浑身散发着泥土香。他视村民如亲人,用他的话说:“乡里乡亲,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论谁遇到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帮一把。
2005年春,村民张佃生做生意赔本,想建蔬菜大棚,“手头”有些紧。纪永宏当即从身上掏出1000元塞到他手里。后来,纪永宏又进城帮他请来两位技术员,悉心指导他种植。2010年11月22日,张佃生向纪永宏报喜:“今年在大棚里种西红柿、黄瓜、辣椒,收入突破两万元!”听罢此言,纪永宏笑了。他如释重负地对身旁的一名村干部说:“只有村民开心,咱才能安心!”
作为一位战斗在基层的普通党员,纪永宏默默地践行着职责与义务,用自己的言行传递着党组织对百姓的情感。村民刘勇自幼失去母爱,父亲又瘫痪在床,只能靠亲戚接济、捡破烂为生。纪永宏像亲戚一样接济过他。纪永宏任村党支部书记不长时间,就在大同市东关五彩市场,帮刘勇租下一个柜台,解决了生活难题。2004年夏天,村里又帮助刘勇建起新房。结婚那天,刘勇高高举起酒杯,当众连敬纪永宏三杯。他说:“没有纪书记,哪有我刘勇的今天?”话毕,泪珠便滚落下来。
其实,这种让人感动的场面,纪永宏已司空见惯。村民吕沛早年丧妻,含辛茹苦养育着痴呆儿子,村里除生活上接济他外,还特意给他安排了个拿“工资”的轻松活。2009年年初,吕沛撒手人寰之际,用微微颤抖的手,吃力地握着纪永宏的手,无限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惟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人们清楚地记得:是纪书记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为吕沛老人送葬;是纪书记于2010年春节前跨进吕家大门,为吕沛的儿子吕世宝送来3600元的救济金。
纪永宏关心村民的故事在文瀛湖畔广为传颂。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最难的工作莫过于城建改造中遇上“拆迁钉子户”。然而,“千难万难,只要纪书记出面就不难。”这不,今年夏天城市建设需要水泊寺村的数十户人家搬迁,纪永宏一出面,十天之内,水泊寺村圆满完成征迁任务。
过上“比城里人还好的日子”的水泊寺村民们,打心眼里把纪永宏当做他们的主心骨、“领头雁”……(李化民)
“一人富了不叫富”——他追求的是另一种富有
水泊寺村既是乡政府所在地,又是城乡接合部,地理位置优越,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村干部思想依然守旧,村民人均收入始终徘徊在700元左右。全村2000户人家、80名党员,翘首盼望致富的领路人。于是,不少村民把发展的目光盯在而立之年的纪永宏身上。
纪永宏曾在军营摸爬滚打过,能吃苦;只身“下海”开发房地产、组织车队跑运输,有胆有识。当时是,他已腰缠万贯,是远近有名的 “能人”。1993年村民选举“领头雁”时,大伙不约而同地填写了纪永宏的名字。他全票当选村委会主任。这下可急坏了他的妻子。晚上,他一回家,妻子就反手关门,与他开起家务会。“放着年收入百八十万的个体经营不干,偏偏要当个穷 ‘村官’,图个啥?”妻子边说边抹眼泪。他憨笑着递上毛巾,坦言道: “我知道你是 ‘菩萨心肠’,这几年左邻右舍来借钱的,哪个没得到你的 ‘恩典’?”说罢,他又向她讲起 “送布不如教织”的道理,讲得她心里亮堂了许多。第二天,他便轻装上阵。第三天,他拿出20万元,帮助村里办企业。
在后来的日子里,由他牵头建起村集体预制品厂、游乐园、木材批发市场、线材厂……全村经济滚雪球似地走出一条自建、股份合作、联营等多种经营之路。
三年下来,全村经济收入翻了两番,人均收入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一人富裕不叫富,大伙都富才叫富。”他追求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实现了,他开心地笑了,笑得比蜜甜。这年年底,他又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办事办到村民心坎上”——他带着乡亲一心一意谋发展
企盼工厂下乡、进村,“在村门口上班”是众多村民的梦想。上任之初,纪永宏就琢磨着“圆梦”。
继预制品厂、游乐园、木材批发市场、线材厂等落户水泊寺村后,纪永宏提出:“大招商、招大商。”在他和其他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投资2000万元的邮电培训中心、投资300万元的加油站、投资500万元的汽贸中心,在水泊寺村呱呱坠地。水泊寺村年增利税230万元。但是,纪永宏没有满足现状,后来还以“内引外联”的方式,联营经营起总投资2500万元的宏远混凝土预拌中心、供水站等,年增加村集体收入76万元。与此同时,村运输队不断发展壮大,到2003年底,实现收入869万元,创税76.8万元。全村350多人实现“在村门口上班”的梦想。
无论是当村委会主任,还是任村党支部书记,纪永宏都十分民主,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只要是大家想做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有利于发展、建设的,他就昼夜思索,千方百计地让大家实现愿望。有人想养牛,有人想养鸡,他说:“要干,就得形成规模!”他为大家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又办起培训班,引导村民学习科学技术,依靠科技致富。目前,全村饲养上千只鸡的养殖户就达35家,仅此一项,年纯收入不下60万元。
有人想扩大种植蔬菜的规模。纪永宏说:“这主意不错!”他与村干部们研究决定,以工补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他走村串户,动员大家联合起来建蔬菜大棚。短短三年间,全村新建蔬菜大棚50亩、日光温室20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400余元。同时,完成相应的配套设施,新打机井15眼,修防渗渠道2.3万米,有效地改善着农业生产条件,全村水浇地面积由过去的23%增加到97.8%。旱涝保收,收入提高。七十岁的刘治本老汉感慨地说:“俺种了一辈子地,从来没有现在这样舒坦过!咱打心眼里感谢村干部,感谢我们的好支书!”
“致富路上不能让一个村民掉队”——他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党的情感
纪永宏这位庄稼汉子,浑身散发着泥土香。他视村民如亲人,用他的话说:“乡里乡亲,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论谁遇到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帮一把。
2005年春,村民张佃生做生意赔本,想建蔬菜大棚,“手头”有些紧。纪永宏当即从身上掏出1000元塞到他手里。后来,纪永宏又进城帮他请来两位技术员,悉心指导他种植。2010年11月22日,张佃生向纪永宏报喜:“今年在大棚里种西红柿、黄瓜、辣椒,收入突破两万元!”听罢此言,纪永宏笑了。他如释重负地对身旁的一名村干部说:“只有村民开心,咱才能安心!”
作为一位战斗在基层的普通党员,纪永宏默默地践行着职责与义务,用自己的言行传递着党组织对百姓的情感。村民刘勇自幼失去母爱,父亲又瘫痪在床,只能靠亲戚接济、捡破烂为生。纪永宏像亲戚一样接济过他。纪永宏任村党支部书记不长时间,就在大同市东关五彩市场,帮刘勇租下一个柜台,解决了生活难题。2004年夏天,村里又帮助刘勇建起新房。结婚那天,刘勇高高举起酒杯,当众连敬纪永宏三杯。他说:“没有纪书记,哪有我刘勇的今天?”话毕,泪珠便滚落下来。
其实,这种让人感动的场面,纪永宏已司空见惯。村民吕沛早年丧妻,含辛茹苦养育着痴呆儿子,村里除生活上接济他外,还特意给他安排了个拿“工资”的轻松活。2009年年初,吕沛撒手人寰之际,用微微颤抖的手,吃力地握着纪永宏的手,无限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惟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人们清楚地记得:是纪书记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为吕沛老人送葬;是纪书记于2010年春节前跨进吕家大门,为吕沛的儿子吕世宝送来3600元的救济金。
纪永宏关心村民的故事在文瀛湖畔广为传颂。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最难的工作莫过于城建改造中遇上“拆迁钉子户”。然而,“千难万难,只要纪书记出面就不难。”这不,今年夏天城市建设需要水泊寺村的数十户人家搬迁,纪永宏一出面,十天之内,水泊寺村圆满完成征迁任务。
过上“比城里人还好的日子”的水泊寺村民们,打心眼里把纪永宏当做他们的主心骨、“领头雁”……(李化民)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