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检察长”陈长华是个工作狂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第一次进(检察)院——陈长华在办公桌上的台历上记下这几个字,时间是2010年3月26日,距他突发脑溢血约8个半月。
一头白发,步履蹒跚。当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看到不久前还意气风发的检察长陈长华这般出现时,很多人忍不住落泪。
谁也不曾料到,这样的场景今后会不断地出现。陈长华的台历里这样记录着:2010年3月30日,第二次进院,焦新祥、李红澜汇报工作;4月9日,第五次进院,商讨内部监督、干部分工事宜;6月12日,第十八次进院……
危重病房里递出工作条
陈长华,1979年从部队复员进入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1998年起,先后在浙江湖州、丽水、宁波3市检察院担任检察长。从检32年来,同事们对他的最深印象高度统一:一个工作狂。
赵万忠记得非常清楚,陈长华上任宁波市检察长第一天,便对他这个办公室主任提了个“特殊”要求:立即去买个台灯放他办公桌上。
“我当时心想:难不成你今天就要开始加班?结果还真是这样。”赵万忠回忆说。
“陈长华来宁波时已经56岁了,我们都以为今后工作能轻松些,没想到他一有空就去基层调研,亲自督办大要案,我们的弦都随他绷得紧紧的。”宁波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长江说。
“担任湖州检察长时,他平均两个月才回一趟在温州的家。”湖州市检察院纪检组长滕凌云说,有一次,单位正在处理一批受贿窝案,陈长华的母亲突患重病,大家都劝他回去,他却说:“忠孝难两全,只能拜托姐姐和妻子了。”
2009年7月15日下午5点半,陈长华在宁波江东区检察院参加会议作总结发言时,发现手不听使唤,讲话提不上音,但他坚持把工作部署完才去医院。车行驶到半路时,他就失去了知觉。
因脑溢血,陈长华昏迷了3天3夜。在重危病房里,当他隔着玻璃看到来看望他的时任宁波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颜华一行时,无法说话的他写了张字条递了出去。
颜华辨认了半天才看出,歪歪扭扭的几个字是“案子”、“预防”。原来,陈长华惦记着院里正在办理的一批反贪要案。
检察官要敢于动真碰硬
“我是一名检察官,要对法律负责,捍卫公平正义。”陈长华在一本灰色笔记本的首页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他的同事说,陈长华是一个敢于动真碰硬的人。
陈长华去丽水当检察长前,丽水的反贪工作一度位于全省老末。为扭转这一局面,他提出了“侦查一体化”办案模式,对线索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力量侦破,丽水反贪工作从2007年起连续两年居全省前三。
丽水市检察院反贪局长周科庆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查处一起公安部门办理假护照偷渡串案中,陈长华对前来了解情况的公安部门领导严正立场:必须严格依法办案!最终,将丽水公安局十余名涉嫌干警全部逮捕归案。
到宁波后,陈长华作风不改。宁波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处副处长张季闰直言,陈长华是他们办理重大案件时的主心骨。
2009年上半年,宁波检察院反贪局发现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邬明德巨额受贿的线索。邬曾在宁波多个部门担任过一把手,关系网密布,办案人员压力很大。陈长华多次给大家打气:只要证据确凿,坚决一查到底。终于查实了邬明德受贿119万元。
据介绍,2009年,宁波市检察院共查处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受贿案件12起,占全省同期同类案件的50%。
13年流动任职毫无怨言
“不少干部不愿意去外地交流,怕待遇差,怕吃苦。而陈长华从1998年开始,一交流就是13年,毫无怨言。”李长江说着,情不自禁地红了眼圈。
“来到湖州时,他提着两个旧皮箱,调任丽水时,仍旧带着那两个旧皮箱。”滕凌云告诉记者,陈长华从不在单位处理私事。回家都是自己去坐火车,从来不要求单位派车接送。
2003年,陈长华调任丽水检察长时,很多人觉得,从经济发达的湖州调到浙江经济条件最差的丽水,亏了。陈长华却不这么认为。在到任后第一次全院干部大会上,他笑着对大家说:“我是‘明降暗升’,在湖州我只管4个基层检察院,现在我管9个基层检察院。到丽水工作,这是组织上对我的考验,我要经得起考验,也请你们放心!”顿时,全场掌声雷动。
“陈长华是一个平民检察长,对个人生活要求非常简单。”曾多次陪陈长华下基层调研的丽水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毛小明回忆说,有一次,他们到遂昌县检察院调研,下午1点多才到一家路边店吃饭。小店里没什么菜,遂昌县检察院陪同的人觉得过意不去。陈长华却幽默地指着一盘炒香菇说:“这不是山珍吗?”又夹起冬瓜汤里的海带说:“这里还有海味呢,很丰盛!”
“陈长华是正厅级干部,但无论下基层还是到外地开会,他都要求和一般干部一样,有次我给他安排了一个套间住宿,结果被他骂了一顿,最终换成了普通单间。”赵万忠感叹道,对于各种应酬,陈长华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陈长华住院期间,专程去看他的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云龙对随行人员说,陈长华今年58岁,对一些领导干部而言,快退休了提拔无望,便因此消沉甚至堕落了。而陈长华却始终如一忘我工作,他的事迹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