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清原:多措并举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近年来,辽宁省清原县为解决村级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解决“备而不用”上下功夫,取得较好效果。
多渠道择优选拔,确保村级后备干部的质量。按照“一职一备”的原则,充分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把识人选人范围扩大到农村各个层面,并坚持做到重点向“四个群体”倾斜:一是重点向具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共青团、妇代会积极分子倾斜;二是重点向文化水平较高的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倾斜;三是重点向视野宽阔、思想解放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倾斜;四是重点向产业规模大、带动能力突出的致富能手倾斜。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推荐、乡村党组织考核、公示、建立培养档案等程序层层把关,把党员认可、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支撑。目前,全县已建立起349人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致富能手163人,非党致富能手142人。
多层次教育培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素质。依托县乡党校,各级党组织采取理论培训、典型示范与电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狠抓村级后备干部素质的提高。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他们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知识和十六大精神,并邀请非党的后备干部列席,不断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二是强化法制培训。重点培训农村工作中经常接触的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信访工作等知识,并将廉政教育“关口”前移,用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提高了村级后备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分期分批推荐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让后备干部掌握更多的致富技能,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同时,各乡镇还结合“三向培养”工程,把优秀的“三向培养”对象纳入到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中,重点培养。几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50余次,培训村级后备干部1300余人次,有265名村级后备干部在学历达标教育中获得省刊授党校农村经济管理大专毕业证书。
多方位强化管理,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考核。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多方位跟踪考核。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全县村级后备干部电子档案,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并建立了结对培养机制,要求各乡镇党委成员、村党支部书记、有经验的老党员同村级后备干部结成“一帮一”对子,定期与他们进行谈话,及时了解这些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各乡镇党委采取每半年群众测评、自我评议、组织评价等方式,对后备干部在半年内的思想情况、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审查。此外,各乡镇每年年初在对上年考核结果综合分析后,将考核结果较差的后备干部调整出去,将在农村实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及时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培养,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素质。
多岗位实践锻炼,增强村级后备干部的能力。在抓好村级后备干部教育管理的同时,各级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为村级后备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一是给岗位。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和后备干部的特点,把村级后备干部安排到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位置上,让他们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不断提高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二是交任务。结合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将村级后备干部安排到各个岗位上,让他们在计划生育、护林防火、土地调整、文明村建设等农村中心工作中及急难险重工作中担当重任;三是压担子。根据村级后备干部的产业发展特点,各级党组织有意识让他们担任党群共富专业区的“一长三员”,让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双带”能力。目前,全县107个党群共富专业区中,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多数都是村级后备干部。由于实践锻炼提高了村级后备干部的素质,从2007年以来,全县有93名村级后备干部在民主选举中脱颖而出,21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20人担任了村民委员会主任。(高峰)
多渠道择优选拔,确保村级后备干部的质量。按照“一职一备”的原则,充分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把识人选人范围扩大到农村各个层面,并坚持做到重点向“四个群体”倾斜:一是重点向具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共青团、妇代会积极分子倾斜;二是重点向文化水平较高的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倾斜;三是重点向视野宽阔、思想解放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倾斜;四是重点向产业规模大、带动能力突出的致富能手倾斜。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推荐、乡村党组织考核、公示、建立培养档案等程序层层把关,把党员认可、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支撑。目前,全县已建立起349人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致富能手163人,非党致富能手142人。
多层次教育培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素质。依托县乡党校,各级党组织采取理论培训、典型示范与电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狠抓村级后备干部素质的提高。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他们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知识和十六大精神,并邀请非党的后备干部列席,不断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二是强化法制培训。重点培训农村工作中经常接触的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信访工作等知识,并将廉政教育“关口”前移,用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提高了村级后备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分期分批推荐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让后备干部掌握更多的致富技能,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同时,各乡镇还结合“三向培养”工程,把优秀的“三向培养”对象纳入到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中,重点培养。几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50余次,培训村级后备干部1300余人次,有265名村级后备干部在学历达标教育中获得省刊授党校农村经济管理大专毕业证书。
多方位强化管理,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考核。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多方位跟踪考核。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全县村级后备干部电子档案,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并建立了结对培养机制,要求各乡镇党委成员、村党支部书记、有经验的老党员同村级后备干部结成“一帮一”对子,定期与他们进行谈话,及时了解这些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各乡镇党委采取每半年群众测评、自我评议、组织评价等方式,对后备干部在半年内的思想情况、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审查。此外,各乡镇每年年初在对上年考核结果综合分析后,将考核结果较差的后备干部调整出去,将在农村实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及时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培养,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素质。
多岗位实践锻炼,增强村级后备干部的能力。在抓好村级后备干部教育管理的同时,各级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为村级后备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一是给岗位。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和后备干部的特点,把村级后备干部安排到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位置上,让他们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不断提高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二是交任务。结合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将村级后备干部安排到各个岗位上,让他们在计划生育、护林防火、土地调整、文明村建设等农村中心工作中及急难险重工作中担当重任;三是压担子。根据村级后备干部的产业发展特点,各级党组织有意识让他们担任党群共富专业区的“一长三员”,让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双带”能力。目前,全县107个党群共富专业区中,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多数都是村级后备干部。由于实践锻炼提高了村级后备干部的素质,从2007年以来,全县有93名村级后备干部在民主选举中脱颖而出,21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20人担任了村民委员会主任。(高峰)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