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为农村新型社区做一件“合身衣服”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作为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出现。在这类由农民集中居住而形成的新型社区,传统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已不能适应社区化运行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开展的基层党组织工作,也开始变得“很不顺手”。如何形成长效的善治格局?

  温江是成都建设“西部新城”的前沿阵地,全区目前已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大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有25个,涉及入住居民10余万人。从党建先行促进居民融合,到实施政经分离、户籍转移,再到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成立建制社区,温江区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推开新型社区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工作实际的新型社区治理工作模式,通过创新基层党建方式,深化社会管理改革,逐步化解了新型社区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诸多疑惑。

  瑞泉馨城是成都全市范围内建成的首个由农民集中居住区演变而来的建制社区,目前辖区集中居住着原来分散在7个社区的群众。“新型社区的过渡性特征较为明显,照搬原有城市社区的工作运行机制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要求。”温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四郎汪修介绍说,新型社区虽然实现了农民居住形态上的“形聚”,但“神聚”还有一个较长过程。特别是在“多村一社区”情况下,农民原来附着在土地上的资产、资源、资金等利益关系还需要一定时间来理顺,客观上要求新型社区党组织既要立足村民自治,确保聚居各村相关职能的落实,又要在发展社区文化、打造社区环境、搞好社区服务,以及如何有统有分、有序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这给新型社区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带来了一定难度。作为温江区发展最为成熟的社区,瑞泉馨城社区从2006年开始组建,经历了由松散管理向有序管理的转型,并于去年11月建成全市首个由农民集中居住区演变而来的成建制社区,见证了农村社区化的全过程。党员可以在家门口过组织生活了

  为加强跨区域集中居住区治理工作,以党组织和党员的率先融合带动社区居民的全面融合,瑞泉馨城创新了党组织设置方式,设立涌泉街道瑞泉馨城党委,并按“地缘”建立起安和苑、定和苑、宁和苑、富和苑四个院落党支部。

  2009年12月28日,在涌泉街道瑞泉馨城活动中心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公推直选”大会。参加选举的110多名党员都是动迁户,分别来自7个不同社区,他们通过民主投票,选出了瑞泉馨城的党委班子。时隔近一年时间,2010年11月14日,社区又在当地学校进行了居委会选举,居民参选率近96%。选民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自己信赖的“办事人”。社区事务有了执行机构,瑞泉馨城首届社区居委会诞生了。

  “把居民群众组织起来,才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才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涌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魏琳说,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建立适应集中居住区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的党组织体系,推动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从“游离型”向“凝聚型”转变,把党员“聚”起来。

  为实现这一目的,涌泉街道党工委又先后将分布在7个社区的112名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瑞泉馨城各院落党支部,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委四中心”的构架建立了瑞泉馨城党委,并按地缘下设安和苑、定和苑、宁和苑、富和苑等四个院落党支部,按“业缘”下设馨悦工作室、公共服务协会、新市民绿芽艺术团等三个“两新”党组织。

  通过把党委建在集中居住区,把支部建在院落,把党小组建在楼栋,形成了党委、支部、党小组、党员责任区(户)四级垂直运行网络。如今大院有了党支部,党员在家门口就可以过组织生活了。双线并轨运行协调新旧社区矛盾

  在7个社区的部分居民入住瑞泉馨城后,原来的社区建制并未撤销,因此,村级公共服务资金仍然是以原来的社区为单位进行拨付的,但是已入住集中居住区的群众又离开了原来的社区,那么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又该如何使用呢?

  2010年3月28日,瑞泉馨城举行了跨社区联合议事会的选举,来自7个社区的25名联合议事会成员,将代表集中居住区所有群众,决定如何实施整个集中居住区的“大公共项目”。选举出跨社区联合议事会,这是瑞泉馨城正在探索的“双线并轨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按照规定,在原社区与瑞泉馨城同时存在的期间,明确了新旧社区的职能分工:原社区侧重于搞好城乡一体化的征地、拆迁安置和善后工作以及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新型社区党组织集中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好居民与原社区、原集体经济组织有关问题的衔接、协调工作。

  同时在新社区内,社区要实施哪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将先由跨社区联合议事会决策,拟建项目公示生效后,原社区将按分摊的比例据实划拨专项资金。之后,项目由瑞泉馨城管委会执行,其整个过程由联合监督委员会实施监督。

  目前,经过一年多成建制社区的建设与管理,瑞泉馨城已经成为集医疗、教育、文化、治安、居民服务等各方面硬件基础配套完善,功能齐备,居民生产生活便捷舒适的新型社区。记者手记

  在温江全面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治理完善的瑞泉馨城社区,还是处于转型初期的金马镇鱼凫家苑社区,又或是产业与城镇化共同推进的天乡路社区,尽管转型的阶段不同、情况不一,但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稳妥推进社会转型、实现新市民安居乐业的坚强保证。

  从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到进一步明确党组织职能定位以提升引领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水平,从健全运行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农村社区化发展的合理分工,到创新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健全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服务网络”,以瑞泉馨城为典型的实践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新型社区过渡阶段的各种矛盾问题,理顺了各种关系,实现了农村新型社区向成建设区的成功转型,也为其他农村社区化提供了有益借鉴。(记者 陈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