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与群众在一起——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谈群众工作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关键在党的“关键”,无疑在于我们能否真正坚持党的宗旨,继续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信任和拥护的党。说到底,在于党能否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于党能否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 人民群众永远是执政之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唯有密切联系群众,植根群众当中,才能获得不竭的力量。建党90年艰苦卓绝的历程也真切地告诉我们,群众工作就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命线。特别是,时下体制转轨、企业转制、社会转型,政府工作重心下移,社会矛盾前置,利益诉求多样,文化价值多元,基层的群众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为了集思广益,深化对社区群众工作的理解,并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和建设的有效路径,本期“大讲堂”栏目特邀四位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笔谈社区群众工作,希望能对社区群众工作实践有所指导和启示。

  心里有群众才能做好群众工作

  杨浦区延吉新村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 尤进宇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经济在繁荣,然而时空的变迁并不会改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这是我们每个党务工作者须臾不能忘却的最高准则。社区作为广大群众学习、工作、生活、休憩的地方,与群众的直接交往,要求我们的工作更具体、更细致、更深入、更亲和,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凝聚力,也更需要有群众愿意、需要和接受的方式方法、人格人品。只有心里有群众,虚心地倾听民意民愿,热忱地为群众服务,才能取信于民,才能使群众自觉认同、积极融入、热情奉献。只有心里有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群众才能拥护我们、支持我们,共同为社区建设出力。为此,我们党工委不断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下基层的“一线工作法”和机关干部定期定点联系指导居民小区的工作制度,通过每周一至两次下基层接访和走访、现场办公,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由于工作落到实处,也得到群众肯定和响应,反过来又支持和促进了我们社区各项工作落实。

  要用群众语言来做群众工作。要让群众信服,必须要用群众所熟悉的语言神态,所理解的思维逻辑,所期待的表达方式,来与群众沟通,从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为什么“柏万青”拥有无数的听众粉丝?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她平易近人,有一副平实和蔼、易被接受的仪态腔调,得到受众的认同。实践证明,只有被群众认同,才会被群众尊重,才会被群众自觉理解、接受、响应和行动。为了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得到群众支持,我们以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编撰大量主题鲜明、内容详实、语句活泼的格言、短信、对联、歌曲来宣传群众。我们自己填词谱曲的“延吉志愿者之歌”在社区唱响,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尤其是我们社区宣讲团自编教材、自任讲师,以“讲延吉事、抒延吉情、铸延吉神、塑延吉人、兴延吉业”为特色,用信服的例证来鼓舞群众的情绪,用客观的分析来回应群众的疑惑,使群众从中了解了形势,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对社区干部的形象、干部的作风、干部的工作予以肯定和认同。

  要培育群众“领袖”来做群众工作。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组织自己,自己服务自己,以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以典型示范,以楷模引领,胜过我们很多传统的说教和轮番的灌输。我们在工作中注意物色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社会威信高,且有热心奉献、广泛口碑的基层群众和社会志愿者,总结整理、培育推广他们的先进事迹,形成有凝聚力、感召力的群众“领袖”。去年,我们把在精神文明建设和迎博办博中涌现出的代表人物编撰成“群英谱”,列出十大特色志愿者团队,树立了“环境卫士”、“调解明星”、“激情讲师”、“爱心义教”、“心理医生”、“集藏新秀”、“学习楷模”等标杆,发挥他们的各自特长。由于他们身在社区,群众对他们耳熟能详,他们的形象可亲可敬,他们的事迹可信可学,他们的经验可导可行,所以产生较好的辐射和示范效应,整个社区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关注群众诉求是最大的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的目的就是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所需所爱,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恰到好处。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诉求,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我们想方设法整合了5900多平方米的场地资源,在社区内建成了两个社区睦邻中心、一个社会服务中心、一个养老院和两个日间托老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了社区群众的学习、医疗、娱乐、活动等生活,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开展城区综合管理“大联动”的工作时,我们结合群众诉求,在舆论宣传、组织架构、职责权限、运作机制、工作要点等方面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在安居、宜居、乐居目标上着想,在联手、联建、联防、联动方法上着手,在启动、推动、互动、行动措施上着力,把社区专业管理力量和广大志愿者整合起来,下沉到居委会联合巡逻、整治和执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案件下降了,环境变美了,生活方便了。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并积极转化为自觉行动,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多年社区工作实践,使我深感群众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对党性的检验,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事业保持不败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做好社区工作的根本所在。

  将为民服务宗旨转化为行动

  长宁区程家桥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 林可嗣

  社区工作,归根到底是为居民服务,这是社区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因此每个社区工作人员必须将老百姓的要求第一时间予以关心了解,对于老百姓的“急难愁”和日常生活中有事寻求帮助的,尽可能提供帮助,予以服务。要将为民服务宗旨转化为行动,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

  第一要知民情。我们要深入一线,深入居民区,了解居民的实际情况,这就涉及到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现在存在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坐办公室时间多了,下居民区时间少了;看电脑的多了,直接沟通的少了。二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降低,情况了解不够准确、全面,说起情况来“大概,可能,也许”不少,确定的数字说不出,或者发现问题不愿说,怕得罪人,更不愿去处理,工作主动性不够。三是推诿。事情发生后,即使在职责范围内也要寻找理由推,最好别人管。以上情况虽是个别,但影响了机关整体的作风,所以我们强调的作风建设,首先是要深入居民区,深入基层,深入居民家中。

  第二要交民谊。就是要和老百姓交上朋友,交朋友的作用很多:一方面可以畅通了解民意的渠道,同时也为工作的正确性提供依据,把情况及时、多渠道地反映上来,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多听居民和基层意见,能更好地保证决策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民主、深入的工作作风。

  第三要解民愁。老百姓的要求我们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上来,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帮助解决。我们每年制定的实事项目、拾遗补缺项目和主任现场办公会确实解决一些事情,都是很好的形式。我们要加大力度,坚持发扬好的做法,并通过比较规范的渠道进一步加强和拓展,来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问题,同时还要坚持召开座谈会、协调会、沟通会来解决具体问题。

  谈到作风问题建设,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我们凡事要为基层着想,对街道来说,居民区就是基层,老百姓就是基层,要多下去,少开会;多服务,少布置;多求实,少弄虚。特别要避免一些重复报表,重复数字。社区工作容易给人婆婆妈妈的印象,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这个印象,提升工作层次。市委、区委都强调大党建等区域化的工作模式,就是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措施,为我们走出这方面新路子提供很好的抓手,我们要利用好来提升我们的工作层次。

  基层、基础和基本是做好工作的落脚点,带头带班带队是做好工作的关键点,两者互为作用,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做好基础工作要求我们将心真正沉下来,确实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而且一定要结合街道的实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一会儿这样做,一会儿那样搞,形式主义,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做好群众工作要着眼制度创新

  卢湾区淮海中路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 陈 杰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作为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的淮海中路街道始终把坚持群众路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以制度创新来察民情、聚合力,完善社区管理,破解发展瓶颈,建设和谐社区。

  联系走访:体察民情,联络感情。社区工作的服务对象就是居民,只有知道了居民想什么、缺什么,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到居民满意;只有居民满意了,我们的工作才算是到位了。世博会成功举办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我们在充分总结世博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机关干部走访党员群众的联系制度。要求每位街道领导联系10名党员群众,每位机关干部联系2名党员群众,每月至少走访联系一次,了解居民实际需求,帮助解决居民实际困难。而每季度,街道机关党支部将收集各机关干部的联络情况,汇总意见建议,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措施的制定作参考。经常性的走访联系密切了党群关系,增进了与居民的感情,也使我们在做工作时尝到了甜头。每两周一报的社情民意制度是街道掌握社区情况的另一有效抓手。街道在每个居委和公共服务场所设立了信息收集站,定期报送社区动态信息。社情民意制度通过一口受理、分类整理、责成处置、结果反馈等流程,使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突发问题得到了及时反映和快速处理。

  联动出击:汇聚合力,突破瓶颈。淮海中路街道是卢湾区二级以下旧里最为集中的地区,旧区改造任务最重,因此面临着较大的动迁压力。旧区改造既是卢湾区的重大工程,又涉及居民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将推进和谐动迁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次实践,制定了党建联动、宣传联动、服务联动、维稳联动“四联动机制”,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形成了工作合力,使动迁工作和谐推进,突破了制约城区发展的资源瓶颈。2009年,全市首块试点“征询制”+“数砖头”动迁新机制的建国东路390地块就位于淮海中路街道辖区内。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四联动机制”作用,有效形成了突破工作瓶颈的合力。390地块动迁新政的首轮动迁意愿征询以97%居民参与率和96%赞成率高票通过,第二轮安置方案征询又提前半个月获得通过。这个速度在当时也创下了上海中心城区动迁签约的新纪录。新政试行的成功案例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旧区改造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做好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直接面对百姓的社区街道,更要自觉地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要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激情和智慧,全心全意为广大百姓谋福祉。

  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嘉定区嘉定镇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 甘建(木+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多元格局使社会生活多元化。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地位、社会角色、职能分工等方面的差异日益明显,导致人们的思想活动更趋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引起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的日趋多样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原来习惯于命令型、说教式的群众工作传统做法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和新的要求,必须寻求新途径,创新工作方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把全体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构建和谐社会上来。”这是新时期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因此,认真分析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已成为当前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一,可以通过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恢复社区功能。随着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私密性增强,居民间的陌生感骤增,虽然同住一幢楼,在同一屋檐下,却相见不相识,邻里关系随之淡化,传统的邻里关系受到冲击,互帮互助、相互关照的社区功能大大削弱,居民间的信任感、安全感、归属感由于失去感情基础,而变的淡如清水。连社区干部、楼组长的工作也隔着门缝,进不了户,工作难以到位。因此,社区建设必须搭建新的平台,促进邻里互动,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在情感交融中重建“熟人”社会,才能实现社区和谐。

  其二,可以通过搭建“缘聚”的平台,加强社区互动。在血缘、地缘关系淡出的同时,人们的日常交往并没有减少,业缘和趣缘关系逐步形成了新的社会互动,同事、朋友间的交往替代了亲戚、邻里间的交往。透过社会交往的特点分析,以“业缘、趣缘”缘聚关系为主的交往普遍存在于社区中。有共同兴趣、爱好,相同理想、志向的居民群众走到一起沟通交往,如喜好健身、唱歌、聊天、打牌、文学、艺术的活动群体比比皆是。我们如何透过社会现象捕捉群众工作的切入点,因势利导,搭建以“缘聚”为基础的社区互动平台,使社区工作贴近群众的需求,引领群众共创和谐,在为群众服务中,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我们可以尝试的切入点。

  其三,可以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介入,促进社区和谐。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政府已从市场领域有序退出。同时随着社会加速发展,第三部门正在不断拓展,市民社会正逐步形成,政府也同样面临着从社会领域有序退出的问题,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但党的建设决不能从市场领域和社会领域退出,相反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对这两个领域的渗透,进一步发挥总揽全局,凝聚社会、凝聚群众的桥梁纽带和领导核心作用。在社区建设中党的渗透也必须找到切入点,从而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为党组织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找到着力点。

  (《上海支部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