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湖滨区“三措并举”提升社区创争水平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湖滨区紧紧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功能定位,抓基层、打基础,创载体、强服务,加大服务保障、和谐共建、便民惠民力度,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有效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步伐。
突出重点,抓好措施有力、运行顺畅的社区服务保障。一是抓好经费保障。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和自身滚动发展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区属有关部门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下拨相应的工作经费,并在服务项目的审批上简化手续、减免部分费用;各街道将社区建设费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有计划、按比例的划出部分资金直接给社区,并不断提高社区办公经费保障标准,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投一点,街道筹一点,部门帮一点,辖区单位赞助一点”等办法积极筹措资金,新建、改建社区办公用房9000余平方米,平均建筑面积达400余平方米,进一步配备了办公用品,更新文件柜、桌椅等设施,基本实现了 “十个有”(有活动场所、宣传氛围、办公桌椅、党旗党徽、标志版面、工作制度、图书档案资料、办公电话、电脑网络、电化教育设施)目标。三是抓人员管理。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一批、从街道机关选派一批、在原有居委会留用一批的“三个一批”办法,挑选了一批年纪轻、有能力的同志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强化培训,开阔视野,提高服务居民水平。
齐心协力,打造联系紧密、相互合作的社区和谐共建氛围。一是坚持上下联动。制定了区领导、区直机关各部门与社区的挂钩联系制度,把社区工作成效与部门工作挂钩,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带队深入街道、社区现场办公,对社区建设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认真解决。各部门把社区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在办公设施、文体活动、社区群众培训等方面积极提供支持。二坚持区域联动。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开放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浴池、活动室和健身场地等,使共驻共建的内容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拓展、效果不断提高。三是坚持双向联动。认真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关系,营造领导核心与行政管理机制、民主自治机制、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的基层工作新环境,着力推进社区民主自治,推广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实行居务、财务、党务公开,使社区居民更多更直接地参与社区管理,加快社区民主自治进程。
强化服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便民惠民活动。一是党员示范服务。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1000余名在职党员通过亮身份、发放“连心卡”、设立咨询台等形式,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扶贫济困服务。六西社区20余名辖区党员志愿者担当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义务监督员,不定期到辖区网吧进行监督,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二是创新载体服务。大力开展“双十”(各社区每年为辖区居民、单位办十件实事,每个社区工作人员每年为辖区居民、单位办十件实事)和“四千”(串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活动;建立“心语沟通室”,及时解决居民低保、卫生、计生、医疗等方面疑问;组建“慰老服务队”,为60岁老人建立了服务档案,为70岁以上老人和“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们提供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活动;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开发各类用工岗位1.2万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965人次;完善了“健康进家庭,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向居民发放“医疗优惠卡”,居民凭卡可减少医疗费用30%到40%。三是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使居民能经常参加法制讲座,接受普法教育;开展“社区法律志愿者”活动,利用辖区高校专业人才等社会资源,建立法律义工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件,发放法律援助资料1万余份;深化利益诉求机制和矛盾化解新机制,积极与法律志愿者、流动调解等工作相结合,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王卫国)
突出重点,抓好措施有力、运行顺畅的社区服务保障。一是抓好经费保障。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和自身滚动发展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区属有关部门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下拨相应的工作经费,并在服务项目的审批上简化手续、减免部分费用;各街道将社区建设费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有计划、按比例的划出部分资金直接给社区,并不断提高社区办公经费保障标准,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投一点,街道筹一点,部门帮一点,辖区单位赞助一点”等办法积极筹措资金,新建、改建社区办公用房9000余平方米,平均建筑面积达400余平方米,进一步配备了办公用品,更新文件柜、桌椅等设施,基本实现了 “十个有”(有活动场所、宣传氛围、办公桌椅、党旗党徽、标志版面、工作制度、图书档案资料、办公电话、电脑网络、电化教育设施)目标。三是抓人员管理。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一批、从街道机关选派一批、在原有居委会留用一批的“三个一批”办法,挑选了一批年纪轻、有能力的同志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强化培训,开阔视野,提高服务居民水平。
齐心协力,打造联系紧密、相互合作的社区和谐共建氛围。一是坚持上下联动。制定了区领导、区直机关各部门与社区的挂钩联系制度,把社区工作成效与部门工作挂钩,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带队深入街道、社区现场办公,对社区建设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认真解决。各部门把社区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在办公设施、文体活动、社区群众培训等方面积极提供支持。二坚持区域联动。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开放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浴池、活动室和健身场地等,使共驻共建的内容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拓展、效果不断提高。三是坚持双向联动。认真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关系,营造领导核心与行政管理机制、民主自治机制、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的基层工作新环境,着力推进社区民主自治,推广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实行居务、财务、党务公开,使社区居民更多更直接地参与社区管理,加快社区民主自治进程。
强化服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便民惠民活动。一是党员示范服务。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1000余名在职党员通过亮身份、发放“连心卡”、设立咨询台等形式,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扶贫济困服务。六西社区20余名辖区党员志愿者担当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义务监督员,不定期到辖区网吧进行监督,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二是创新载体服务。大力开展“双十”(各社区每年为辖区居民、单位办十件实事,每个社区工作人员每年为辖区居民、单位办十件实事)和“四千”(串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活动;建立“心语沟通室”,及时解决居民低保、卫生、计生、医疗等方面疑问;组建“慰老服务队”,为60岁老人建立了服务档案,为70岁以上老人和“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们提供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活动;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开发各类用工岗位1.2万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965人次;完善了“健康进家庭,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向居民发放“医疗优惠卡”,居民凭卡可减少医疗费用30%到40%。三是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使居民能经常参加法制讲座,接受普法教育;开展“社区法律志愿者”活动,利用辖区高校专业人才等社会资源,建立法律义工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件,发放法律援助资料1万余份;深化利益诉求机制和矛盾化解新机制,积极与法律志愿者、流动调解等工作相结合,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王卫国)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