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吉林省2008届唯一留任大学生村官马宁
马宁(右)和村副书记沈辉在研究工作
马宁到村民家了解情况 本组图片 顾然/图
25岁的通榆县边昭镇西战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宁中等身材,肤色红润。母亲说:“这两年儿子长壮了,也变黑了。”
记者看到的马宁,穿一件深灰格子的羽绒夹克,配深色西裤,黑皮鞋,虽然在城里念了几年书,但身上没有城里同龄人的时尚。
他与村里人沟通,总用“三哥”、“二姐”、“老叔”之类的称呼……
他的一天
“一周周就这样周而复始,让人觉得时间是那样的珍贵,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今年是西战村发展最重要的一年,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西战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自马宁2009年日记
通勤 基本靠“挤”
3月2日6点多,马宁和妻子范丽娜准时出门。他必须在6点45分之前,挤上从通榆县发往边昭镇的首班客车,通常这班车是最挤的。边昭镇位于通榆县南部,下辖10个行政村,人口1.635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4公里。
7点20分许,马宁来到边昭镇政府3楼办公室,扫过地后,打开电脑,上网浏览新闻。办公室里除一套办公桌椅,还有一张单人床。到边昭镇政府报到后,马宁被安排在这间办公室,白天办公,晚上睡觉,直到去年12月结婚后,马宁夜晚才不在这里住。
马宁的另一间办公室在西战村村委会,由于取暖费太高,冬季没有取暖,平时由一个更夫看管。
办公桌上有几个档案盒,分别写着“合同”、“上级文件”等。堆放在桌上、床上的报纸杂志,使房间看上去有点乱。在一堆《参考消息》、《浪淘沙》中间,有《枸杞种植》、《民法债权法》,还有一本安意如的《思无邪》。
8点一过,马宁的电话多起来。县农委来的人打电话通知:“3日吉林省农委专家来讲课,安排一下。”
马宁顺手扯下一张台历纸做记录。放下电话,给西战村干部打电话,他的语速有点快,“组织一些有兴趣村民去听课……”
座驾 从不私用
9点,马宁接到西战村副书记沈辉的电话,村民张某去年在大连打工时意外死亡,家里困难,还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希望村里给补助。马宁想了想说:“那就和其他特困家庭一样,村里给解决交通费和一半的住校食宿费。”
马宁上任后,制定的第一个制度是《关于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若干意见》,针对贫困家庭、单亲子女,村内帮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同时,西战村的学生考上本科,村内一次性奖励1500元。
10点多,马宁开车去沈辉提到的张家,谈谈孩子上学补助的事。
2007年,西战村成为省长党建扶贫帮扶点后,吉林省政府办公厅把这辆旧捷达送给村里,归村书记使用。车旧了点,代步没问题,一年的油钱和维修费大约七八千块。
从前,马宁骑摩托车往返村镇之间,直到他当上西战村“一把手”后,才有资格开这辆车。马宁对这辆车的使用只限于从镇里到村里,有时加班赶不上最末一班客车,他宁可打车回家,却从不把车开回家。“公车就是公用。那还有人在背后说闲话呢。”马宁说。
前不久,有人嫌这车耗油费钱,提出处理掉。马宁从心里不愿意,他每天至少往村里跑一二趟,省、市各级领导常到西战村调研、检查,有时一天要跑三四趟,没车不方便。马宁算过账,如果靠打车,一年车费不止1万块。
西战村自从成了党建扶贫帮扶点后,资金与项目的扶持多了,农民得了实惠。可当马宁站在一个村书记的角度看问题时,却发现“富了村民穷了村委会”,来访领导多,村里接待压力挺大。
项目 想办法让农民接受
13点30分,副镇长杨学东部署“春季膜下滴灌”项目,由水利局免费提供建设材料,农民只需出工安装。上完这项目,每公顷粮食产量有望翻番,还可实现盐碱地多种作物种植。
好事儿!马宁眼睛一亮。镇里决定实施滴灌每公顷要交500元押金,按要求安装后再返还,以此约束一些拿到免费材料不建滴灌的人。马宁犯难了,村民没看到好处,能认可交500元押金吗?马宁开动脑筋,想着折中的办法。
“让村民自愿签个协议,按上级要求安装,如果违约从直补里扣除,可行不?”马宁在电话里征求沈辉的意见。商量完就给几个社长打电话,“对这个办法,先问问村民的意见,同时加强关于滴灌的宣传……”他了解东北农民的特点,大家没尝到甜头前,并不愿主动接纳这类新事物。
半小时后,《西战村春季膜下滴灌实施方案》出炉。“押金暂不收,如农户不按施工要求、私改管道等原因验收不合格,在粮食直补金中扣除……”马宁打印两份,一份交给镇里,自己带着另一份赶回村里。
马宁决定先在东战社实施滴灌项目,全村安滴灌目前还做不到,边昭镇一共才给500公顷。东战社土地规整,实施这个项目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西战村的开荒地多,分布乱,这段时间,马宁正酝酿重新分地。
决心 为大多数村民利益而下
14点20分,马宁再次开车来到村里,找到东战社社长,谈了情况,又拿出实施方案交待。“今晚挨家挨户去征求意见,同意的让他们签字,明早一定要统计完,急着上报。”马宁着急知道结果,如果多数人不愿安,他要开会动员,这是个好项目,现在免费实施,过两年可能就没这好事了。
“咱们真要重新分地吗?”东战社社长有意无意地问了一句。
“有这个打算。”马宁没藏掖。
“能行吗?谁能同意呀?”东战社社长说。
马宁不信,每人由5.5亩增加到7亩地,会没人同意?但这句话他没说。西战村有耕地840公顷,80%是盐碱地,“十年九旱”,这是西战村贫穷的主因。目前,全村有100多公顷开荒地,多数集中在10多户村民手里,强烈反对重新分地的,就是这些人。
如果将这100多公顷地收上来,重新分地,全村人均耕地将由原来的5.5亩增到7亩,重新分地后,各家的耕地规整,连片,可降低耕种成本。村里的流动地有所增加,利于将来搞一些合作项目。此前,边昭镇有一个村重新划分了土地,效果不错,马宁看后下了决心。
15点40分,马宁返镇,范丽娜打来电话,她已经占好了座位,让他赶快过去。16点,由边昭镇发通榆最后一班客车,错过了就得打车回家。马宁连跑带颠地上了这班车。
农家娃的政治轨迹
“我觉得人不应该没有目标……西战村作为省长党建联系点,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为什么这种优势迟迟不见效呢?我们也知道要坚决杜绝‘等、靠、要’的思想,可上面的政策真正能落实到老百姓头上的又有多少?作为一名下村大学生,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一个月的工作时间过去了,该反思了,该考虑了……”
——摘自马宁2008年日记
考试 专科生的成绩名列前茅
1986年,马宁出生在河北省巨鹿县农村,2005年考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期间任学生干部并入党。
2008年初,即将毕业的马宁在一家公司实习。父母希望他能够摆脱农村,在大城市里找到体面工作。然而,马宁发现实现这个愿望非常艰难,他为此奔波,却屡次受挫。
同年4月11日,中央组织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吉林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调生)工作,由此开始。
就在马宁为人生的选择踟蹰时,看到了吉林省招选调生的公告。思考后,他参加了这次考试,笔试、面试后排在第22名,这个成绩让一直为专科学历而自卑的马宁找回一些自信,因为参加考试的多是本科生和研究生。
经过公务员笔试、面试、体检、公示和组织考察后,他被省委组织部派往通榆县边昭镇西战村,任村书记助理。
同年8月30日,带着“到农村好好干一场”的激情,对通榆一无所知的马宁从吉林市出发。31日上午,他赶到通榆县委组织部,下派至此的3个选调生中,他第一个报到,当天下午即到边昭镇。
9月1日,时任村书记的沈辉带着马宁来到西战村。9月初,正是庄稼繁茂时,可马宁一路上看到的却是大片不长庄稼的盐碱地,村里多是黄泥房和葵花秆夹的院墙。穷!荒凉!这里和自己老家没法比。
“来这穷地方干啥?大学不是白念了吗?”初来乍到,有村民替马宁惋惜。
西战村地处边昭镇东部,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5个社1264口人,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2800元。
“西战每年两场风,一场刮6个月。”村干部说得幽默。
上任 自己搞了块枸杞试验田
48岁的沈辉是村里的“土著”,2003年起任西战村书记,为人随和。2007年,西战村成为省长帮扶点以后,成为各级领导关注焦点,听说派了一个大学生给他当助理,沈辉乐坏了,“这下不愁写材料了!”
“第一眼看到他,觉得这孩子将来能有出息。”沈辉对马宁的第一印象不错,懂事,勤快,不娇气。他的大女儿和马宁同岁,老沈就拿马宁当孩子看,把自家旧摩托送给马宁骑。每年马宁过生日,沈辉都把马宁叫到家里吃饭。
马宁当助理时,就是沈辉的“小跑腿儿”,电话随叫随到。有几个社长说,“小马来了,我们连电话都省了。”
2008年“十一”长假,马宁住在村部,帮村民秋收,很快和村民打成一片,村民愿和他说心里话。马宁把村民提出的意见记在本子上,整理后向沈辉汇报。
工作中,马宁发现西战村农业种植结构单一,而枸杞适宜盐碱地生长。但当地农民多年习惯种苞米,接受新事物较难,马宁决定自己先试种。
2009年春节后,他从老家背了1600多棵枸杞回到西战村,栽植到4亩空闲地里,还套种了西瓜。他一个人浇水、锄草、背喷雾器喷药。秋天,枸杞、西瓜双获丰收,西瓜卖了2000多元,枸杞当年结果。今年,他打算在村里推进40公顷枸杞种植项目。
当选 全村党员全票通过
2009年末,经边昭镇党委提名,由马宁任西战村代理村书记,主持工作。
2010年1月,镇党委主持召开了西战村党员大会,马宁以全票当选为西战村党总支书记,成为西战村乃至白城地区最年轻的村书记。
6月,马宁参加西战村村主任换届海选,以绝对优势当选村主任,实现“一肩挑”。原村书记沈辉和村主任董志国担任副书记。
作为村里的“一把手”心里得想事儿,马宁想着怎么带领村民致富,同时处理好与村民、村干部的关系。
马宁眼中的农民很朴实,会说一些掏心窝的话,可涉及到利益,他们像变了个人。这时候,再怎么难也要硬着头皮迎上。
一村民占用村里4公顷林地,马宁上任后要收地,那人放出话:“收地,那就没完!”村干部劝马宁,“这地不好收,八成收不回来。”
马宁还是让村里正式出收林地通知,当天,该村民和侄子找到镇政府马宁的办公室,从18时一直坐到零时,不停地说,软的,硬的,好听的,不好听的。
马宁听着,既没敲桌子,也没发脾气,总之不管他们说什么,林地总是要收回来。
■成就
人均年收入大幅提高
马宁变得特别忙,上到项目落实,下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手机从早响到晚。他带着村民成立专业的葵花合作社、西瓜合作社。
他还搞起了制度改革。从前,水利部门给村里打井时采取“抓阄儿”方法,结果有的地方打成筛子眼儿,有的地方一口井没有,有的村民不肯让别人分享自家的井。今年,马宁决定把井打在需要的地方,按长度和面积进行科学布局,并且把井的所有权明确归到村里,抗旱时规定几户合作共享。
太平社社长王成艳说,马宁很“抠门”,公款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自从马宁当了一把手,村干部开会连一盒烟都没给买过。
在马宁的努力下,西战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2010年底,全村种植结构有了改善,发展蔬菜大棚21栋,小尾寒羊养殖户200余户,育肥羊12户,羊存栏3500只,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2800元提高到4950元。
■留任
125名选调生他是“惟一”
2009年10月,马宁认识了边昭镇中心校教师范丽娜,她出生在通榆县教师之家。今年1月27日,马宁和范丽娜回河北老家办了婚礼,马宁的父母很开心。
2010年10月,这批选调生在农村服务期满两年,被优先录到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工作。当时,马宁没有过多奢望,他估计自己会从农村基层调到镇政府某部门工作。
被录用为边昭镇政府工作后,镇领导希望他留在西战村。面对“领导的希望”,马宁没有多余的犹豫,他选择了留任。
吉林省委组织部相关人士确认,2008年全省125名选调生,马宁是惟一一个继续留任在当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
留任农村的马宁,目标明确,利用3年时间,力争使西战村人均收入实现6500元。马宁目前个人年收入在2.5万元左右,而他在当选调生的那两年中,每月补助大概1000元。
■样板
工作得到了吉林省委组织部认可
边昭镇原党委副书记付国新是马宁的主管领导,他认为马宁务实能吃苦,有潜质。以前,西战村给各级领导的汇报材料都由付国新负责,马宁来后,这件事几乎不再用付国新操心。马宁的表达能力也很强。去年,吉林省省长王儒林到西战村调研时,马宁汇报工作时对答如流。
说起马宁,付国新也有一丝歉疚。为多方面培养锻炼大学生“村官”,县委组织部会安排机会培训选调生,可付国新总“擅自”替马宁请假。
“有时觉得把他耽误了,挺对不住他。”付国新说。
在这些乡镇领导看来,大学生经过在基层培养,只要愿意干,就一定比本村的老干部强。“但真正肯干又能吃苦的却不多。”付国新说。
马宁的工作得到了吉林省委组织部的认可。今年2月21日,马宁在吉林省实施公务员法五周年座谈会上,作为大学生“村官”代表发言,他是与会人员中职务最低、年纪最小的干部。
据介绍,从2008年至今,吉林省已选聘3批大学生“村官”,有971名。
故事在继续
马宁有一个日记本。在2009年的一篇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希望各位兄弟姐妹都能静下心来,好好锻炼,多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拥护的好村官。”
这段话写于马宁参加白城选调生一次聚会后的当晚。在日记里提到了这次聚会的餐费合理,提到了大家唱KTV的歌声动听而自己不会唱,提到了这些选调生们对未来的打算。这篇日记的结尾,就是上面那段话。(
- 大学生村官唱志强:让百姓觉得不一般 (2008-07-06)
- 吉林大学生村官聂莲:好心态成就一生 (2009-04-19)
- 吉林首批大学生村官任职:撒向黑土地的种子 (2009-06-17)
- 专家实地调研 吉林大学生村官聂莲试种道迈丰见成效 (2009-06-19)
- 吉林延边大学生村官无悔奉献 带领村民致富 (200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