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市大学生村官付虹博和他的农家书屋
星光村的村医姜宝芳拿着本《乡村医生》爱不释手。
在通化市东昌区环通乡江南村见到26岁、眉目俊朗的付虹博时,《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很是意外,因为他毕业于长春大学美术专业,他所学专业与他现在担任的角色——江南村村主任助理离得好像有些远。
他告诉记者,毕业时他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做一名大学生村官,主要工作是协助村里各部门工作。2010年江南村筹建农家书屋时,他自然而然地被村里推选兼职做了书屋管理员,一干就是两年有余。7月25日早上8点多,记者来到了付虹博管理的书屋。
“这里的冬天不冷”
一进书屋记者看到30平方米的书屋内,中间是一张长条桌子,周围静静地坐着五六个村民在看书。墙边井井有条地摆放着几个书柜,里面的图书均按类整齐地排列在那里。付虹博告诉记者,他们村属于城乡结合部,由于新农村改造,现在村里盖起了楼房,村民们也从原来务农为主,变成现在经商为主。自农家书屋建立以来,村民们没事就会来看书,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会来书屋,例如,现在村民们找的最多的可能就是土地拆迁方面的书籍,由于很多村民文化水平不够,他就帮他们解答书中不懂的地方,如果他也搞不明白,就去查资料。他还会利用一些节日,如“4·23”世界图书日等专门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希望能慢慢让村民们喜欢上读书。
在书屋记者看到一位老者全神贯注地在看一本小说,记者轻声叫了他两三次才听到。他叫曹玉,今年67岁,是江南村的村民,经常来书屋看书,最喜欢看小说。他告诉记者,因为现在是农忙的时候,来看书的人不多,到了冬天这里人可多啦。记者环顾了一下书屋,没看到暖气,于是问:“冬天这里不冷吗?”看到记者的疑惑,曹玉连忙解释:“书屋可暖和啦,是地热取暖,大家真的愿意来。”
“只要有新书,第一时间告诉村民”
其实在东昌区像付虹博这样由大学生村官负责农家书屋的情况非常普遍,附近金场镇夹皮村的张泽文也属于这种情况。
今年24岁的姑娘张泽文,去年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在城里找工作,而是回到家乡考上了村官。她告诉记者,在负责农家书屋管理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最初她并没有认识到农家书屋对农民会有多大帮助,慢慢地,她看到,许多农民通过来书屋看一些科学养殖、种植的书而受益,让她渐渐地感受到书屋的好处:“现在书屋只要有新书,我就会第一时间用村里的高音大喇叭告诉村民。”
任金华是夹皮村人,也是农家书屋的常客,她告诉记者,白天她上班,下班后或节假日她就会来书屋看书,她主要看养生类、美容类的书,例如《求医不如懂点医》,她就经常看。据她介绍,村里的人很多还是喜欢看养殖、种植、如何防治病虫害类的书,她希望书屋能再多进一些这样的书。张泽文告诉记者,夹皮村除了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在村民家里也设了一个农家书屋。记者提出:去看看行吗?她欣然同意。
“我是组长,建书屋是必须的”
在大学生村官张泽文引领下,记者出了村委会,左拐右拐来到一个村民家。只见院子左面的棚子里放着一大堆掰下来的老玉米,棚子边上是一小块菜地,菜地边上的铁柱上拴着一条大狼狗。令人奇怪的是,一看到有陌生人进院子,狼狗并没有拼命地狂吠、跳起来扑咬。一位皮肤黝黑的老人闻声迎了出来,他就是院子的主人,今年62岁的梁恩玉。他说,别看狗长得凶,因为常有人来他家书屋借书,狗也变得习以为常不爱狂叫了。
说明来意后,老人连忙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书屋就在院子的西头,不到10平方米的样子,打扫得非常干净。近百本图书被摆放在三个半新的木头柜子中。梁恩玉告诉记者,这间房原来是女儿住的,后来女儿出嫁了就空下来了。他是夹皮村三组的组长,已经当了32年。2009年,村里和他商量希望在他家建个农家书屋,“我也没多想就答应啦,反正房子没人住,再说我又是组长,必须的。”说着他憨厚地笑起来。
梁恩玉的书屋叫通慧书屋,他说因为现在是农忙季节,没什么人来借书,可一到冬季,这里就热闹啦,村里的孩子一放学就上他这里来看书,大人们想看什么书,有时候会提前告诉他,要是没有,他就做个登记,抽空到村里去借。据了解,在东昌区像通慧书屋这样的家庭书屋还有7个。
- 吉林省长白县三名边疆大学生村官的治村心愿 (2011-09-19)
- 吉林省长白县大学生村官吕宁:我喜欢在基层 (2011-10-11)
- 大学生村官王贺给老百姓送上一份特别的年货 (2012-01-30)
- 吉林延边大学生村官滕怀强看望老党员老干部 (2012-02-02)
- 吉林长白大学生村官战书平活跃村民文化生活 (201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