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评:改革户籍制度有利于治安管理优化
根据10月12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37次主任会议和上海市人大网站公布的消息,上海市政府办公厅9月份回复了上海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表示市政府会推进“两个实有”(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制定《上海市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若干规定》、研究建立针对在沪的非户籍人口的资格、福利等“一证挂钩”的居住证制度。
对此消息,虽然有舆论分析认为上海市是要进行剥离户籍与公共福利相挂钩的改革,但对《意见》“复函”分析后,其本意是上海市政府要提高政府的治安和综合管理水平,其中所涉及的户籍和居住证改革层面的内容,并没有超出今年以来上海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已有的开放程度,或者增加新内容。但是,我们仍然认为是次“复函”传递出的上海市“人口管理改革”值得深思和探讨究竟,原因就在于它所透露出的恰恰是城市治安和社会管理饱受当前“严重落后于社会现实要求的”户籍制度所拖累的困境,要最终优化治安和城市管理,户籍制度改革是无法回避的。
上海正在推进“两个实有”(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工作,并明确了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召开前,要实现“以房找人”和“查人知房”双向实施途径,给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管理提供支撑”、为“控制治安提供抓手”。根据笔者了解,事实上,当前的户籍制度给公安部门的人口和治安管理带来了负面效应。各大中城市的公安部门,对辖下居住人口的实际情况,往往有“两眼一抹黑”的痛苦感觉,这多少也解释了上海市为了应对世博会的治安要求,痛改“实有人口”管理的原因。而要达到“人(口)户(口本)”、“人(口)居(住证)”真实对应的全覆盖,上海政府所希望推动的“一证挂钩”、鼓励非户籍人口办理居住证的政策无疑大有益处,但是户口和居住证所捆绑福利的巨大差别的存在、而居住证转为户口制度中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企及的门槛,是对非户籍人口办理居住证的热情的最大打压。
就公安部门的人口管理而言,一直有意见希望把户籍登记改为单纯的人口、从而变更为按居住地事后登记的改革思路,但是剥离户籍上面捆绑的种种公共福利和管理依赖,显然需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以及财政、教育、计生等政府条块的改革。现在的教育预算和财政拨款,仍然在依赖户籍人口的“生均拨款”,而根据曾经参与过国务院户籍综合改革协协调会议的人士反映,计生部门一度是反对户口制度改为单纯的事后登记、剥离各种附加在上面的“负累”的最大声音。
要实现社会管理和治安管理优化的目标,剥离户籍上的福利和其它管理捆绑是不能回避的。而更深刻的事实是,中国政府的各个条块管理部门,也只有真正知道了没有“户口本”这个东西可以依赖的最后时限的时候,适应工业化、现代化社会的各种政府公共(条块)管理,才可能开始发展、建立。
- 每日时评:改的不是话语是官风政风 (2009-10-27)
- 每日时评:“公考”过热是一种社会倒退 (2009-10-27)
- 热点时评:司法如何面对舆论“陪审团”? (2009-10-12)
- 每日时评:“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催人奋进 (2009-10-10)
- 每日时评:利益格局不破 医保互认难行 (2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