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民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不拘一格出路宽
来到农村后,出路在哪里,今后的人生之路能否越走越宽广?这是很多大学生“村官”一直萦绕在心头的问题。
如今,这个问题在惠民县得到了较好解决。该县县委组织部领导告诉记者,大学生“村官”群体,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实际工作中他们根据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及发展意愿,把他们划分为“学业型”、“创业型”、“事业型”等类型,分类施策,引导大学生“村官”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发展方向,实现了大学生“村官”的有序流动。
刘恒,2008年7月大学毕业,当年9月,被选聘为惠民县李庄镇大徐村支书助理。来到村里后,他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很快赢得了全村人的信赖和好评。2009年4月,他高票当选大徐村支书,成为滨州市第一位任村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说起自己两年来的“村官”生涯,刘恒深有感触地说:“说实话,刚到村里时,我也曾经为前程担忧,现在感觉自己的人生之路正越来越宽广,这得益于我们县的一项新政策。”
近年来,为尽快改变部分落后村的面貌,惠民县出台政策,鼓励在职干部及离岗、退休人员等各类优秀人才回村任职。该政策的出台,给了刘恒等人施展本领的舞台。2009年4月,经本人申请和法定程序选举,刘恒高票当选大徐村支书。除刘恒外,该县另有8名大学生“村官”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有的还被优先推荐为乡镇后备干部人选。
对于希望通过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实现流动的大学生“村官”,惠民县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定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中进行政策倾斜。目前,惠民县在岗大学生“村官”中,已有69人考上公务员、14人考上选调生,126人通过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占全县大学生“村官”的80.4%。其中一人“远嫁”外省,考取了南昌市委党校公务员。
在辛店乡樊桥村采访,放眼望去,村边一排排整齐的“四种四收”温室大棚惹人注目,大棚里黄瓜、芹菜、萝卜、菜椒等青翠欲滴。村主任助理崔玲玲告诉记者:“在这里我找到了出路,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自2009年1月进村任职以来,崔玲玲发挥自身农学专业优势,创新种植模式,在瓜菜大棚“三种三收”的基础上,冬季增加一季油菜和生菜,创出了“四种四收”高产高效模式,每亩大棚实现收入12000元,被省农科协确定为“科技兴农示范单位”。现在,崔玲玲有了更新的打算:以樊桥村为基地,带动发展宋桥、靠河李、贾家等周边村庄发展大棚300亩、标准化大棚达到300个。
- 青岛助大学生村官再就业办培训班发证书 (201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