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大学生“村官”抱团开辟致富路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唐军
 

  4月24日中午时分,暖人的太阳照在大地上,南充市高坪区螺溪镇三叉坡村村民易素蓉急着为南瓜苗揭开地膜。“不要全部揭开,虽然出了太阳,但地温不高,太阳落山后还要把地膜盖好。”易素蓉才揭了一垄地膜,就被下村的大学生“村官”黄清清和李波制止了。黄清清告诉易素蓉,他们天天有人在关注天气变化,另外施肥、防病治虫等也会随时告之。

  黄清清和李波是该镇12名参与助农增收工程的大学生“村官”中的两位。“我们基本上天天下村看看种植情况。”黄清清告诉笔者,“由我们一手策划的助农增收工程,只有增收见效,群众真正受益,我们才敢松口气。”

  筹集资金启动助农增收工程

  2008年,螺溪镇先后来了12名大学生“村官”。去年11月,镇里组织大学生“村官”们参加了一次农业培训,专门请来农业专家、业主、种养大户授课。培训结束的当天,“村官”们集中到一起,围绕如何帮助农民致富进行讨论,还请来镇党委书记蒲彩能给大家拿主意。蒲彩能给他们分析了全镇的交通、产业特点和农民的种植习惯,大家决定搞规模种植南瓜,选择早南瓜+早玉米和早玉米+早土豆两种种植模式,并把这项工程命名为大学生“村官”助农增收工程。

  大家说干就干,各村分别统计了种植面积,合计下来全镇可以种植2000亩南瓜,但是,育栽2000亩南瓜苗需要20余万元,12名大学生“村官”各自掏出积蓄,筹集了5万多元。镇政府得知他们资金缺乏后,决定财政支持5万元,为“村官”干事搭建舞台。即便如此,仍有近10万元的缺口,怎么办?大家决定向村民筹集育苗款。可是,一部分村民对这些年轻“村官”干这件事半信半疑,不肯参与其中。大学生“村官”们就逐院召开群众坝坝会,请来种植大户和农业技术员从市场现状、技术保证、土质条件等方面分析宣传,一来二去,村民们纷纷响应,总共筹集资金20余万元。

  “村官”肯干村民纷纷记在心上

  有了资金,镇干部带着大学生“村官”从省农科所买回了2万元的特色南瓜种子。大家在专业技术员的指导下成立了育苗组、购物组、栽植组、销售组。

  今年1月8日开始在三步桥村集中大棚育苗。为了保证育苗顺利,大学生“村官”把大棚当宝贝一样,在大棚周围建起了“家”,轮流值守,春节就没有休息。2月下旬,在快要种植的时候,大学生“村官”们担心一些村民种植技术不过关,就请来技术人员指导,而自己也动手在每个村种了1亩示范地。

  气温在升高,地里的苗子在长大,村民天天能在地里看见大学生“村官”们忙碌的身影。三步桥村二组农民陈正强告诉笔者:“我们的甜粟南瓜应该在端午节前上市,比普通南瓜提前了大半个月。‘村官’天天泡在地里,把我们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来做,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陈正强家今年种了大约30亩南瓜,按照规定,自己应该交育栽款近3000元,但当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大学生“村官”便帮我垫了2700多元钱,说是等受益后再抵扣苗种费用,“‘村官’天天泡在地里,把我们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来做,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待卖了第一批南瓜,我立马补上育苗钱。”

  不光忙地头,大学生“村官”们还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联系当地的营销大户和蔬菜批发市场,为蔬菜寻找出路。目前,他们通过业主,成功接受订单2起各200吨,另外,重庆、成都等地蔬菜批发市场也下了约800吨的订单,基本价格是每公斤1.6元,仅南瓜这一项,每亩纯收入能达到3000元。“等这季南瓜、玉米卖了,农民兑现没付的育苗款后,我们准备将钱投入到今年夏秋季生产中,运用现在的机制种植优质辣椒,让村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快。”三步桥村村主任助理何明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