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牌坊乡村官: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
农村广阔的天地是增长才干和升华理想信念的肥沃土壤。怀着一颗奉献青春、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回报农村的赤子之心,张红宇于2007年9月顺利成为大竹县牌坊乡的第一位大学生村官,担任了石马村主任助理。
精细服务,取信于民
2007年9月30日中午,乡政府安排张红宇和石马村老支书黄峰见了个面。这时石马村正遭受特大的旱灾,旱情尤为严重,出现了人畜饮水的恐慌,每天只能靠送水车送水维持村民生活。下午,他听说送水车送水来,原本于10月8日正式上任的他,主动要求加入送水的队伍。他一边帮助村民分水和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提水,一边还安抚村民,并热情的向村民介绍自己。从此,送水车的队伍中多了位脸上充满关爱和笑容的年轻小伙。慢慢的村民们熟悉了他,都亲切的称他“小张”或“小宇”。2007年10月19日,天空下起了村民期盼已久的雨,彻底缓解了旱情。为尽可能的减轻村民的损失,他根据实际情况,向村委会提出了种植“秋土豆”弥补旱灾带来的经济损失的方案,并得到了村民认可。他到处帮助村民联系土豆种,并给村民讲解“秋土豆”的种植技术要点。秋土豆获得了丰收,很大程度上挽回了旱灾带来的经济损失,村民脸上露出了笑容。
尽职尽责,为民着想
张红宇始终认为,为村民办事实是履行“村官”的职责和义务。在平时与一些村民的谈话中,张红宇总能从他们那些炯炯有神的眼睛中读懂需要帮助的村民,并努力去帮助他们。面对复杂繁多的村务,她坚持从小事做起,在村里主动当起了“三员”,即国家政策宣传员、农业科技信息员、消防安全检查员,及时把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农业科技的信息在村里黑板报上进行宣传,努力提升村民普法和科技知识。
石马村5组村民张良凤,82岁,身体多病,只有孙子和她相依为命,现孙子在外打工多年不归。当他了解到这情况后,当即自己掏钱送去100元慰问金,还经常去看望帮助老人家; 黄存继,15岁,辍学在家,父亲常年在外,母亲患有精神病。得知此事,他积极和学校联系减免学费,帮助黄存继重新走回了校园,并经常去帮他补课。同时,经过申请他全家都纳入低保。
情系灾区,奉献爱心
2008年5月12日, 8.0级特大地震摧毁了汶川人民赖以生存的温馨家园,夺去了数以万计的鲜活生命,震痛了13亿中国同胞的心,更是牵动了张红宇的心。灾情发生后,他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并多次要求到灾区救灾。7月26日,他终于成为大竹县第三批赴平武抗震救灾的战士,以实际行动奉献爱心,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倾注真情,为民解忧
在农村,“要致富,先修路”可不是一句口号。目前牌坊乡只有石马村一条通村公路没有硬化,这条路可是有名的烂路,“别村的路都硬化了,为什么我们还是泥巴路呢?”面对乡亲们的质问和期望,张红宇下定决心利用好国家建设通村路政策尽快修好这条村民盼望已久的路。修路资金需要100多万,光凭国家的配套资金和村民的集资有缺口,怎么办?张红宇首先想到的是在通过社会捐助,多次登门拜访石马门煤矿王老板,最后终于答应解决资金的缺口。
目前,该通村公路完成了测量、土地协调、预算等工作,预计该公路将于年底竣工,这条全长3.9公里的公路将是石马村村民的“致富路”。
开拓创新,扎根农村
一直以来,张红宇就有在农村创业的想法,但由于受客观条件所限,这想法一直没能付诸实践。今年,牌坊乡有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农村不仅要优美的环境,还得有促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张红宇开始考虑自己应该怎样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认真的考察分析,他开始与村干部及乡党委政府干部班子沟通,结合实际提出了大力发展莲藕产业,建立“大竹县金田莲藕专业合作社”的想法,突出“生态、绿色、健康”三大主题,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果,五年成规模,倾力打造集农家乐、休闲旅游于一体,凸显新农村浓郁风情的千亩荷塘生态农家休闲旅游兼种植业品牌,得到了村干部及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了早日实现理想,张红宇忘我忙碌着,春节假期刚过,他就到莲藕种植大省湖北考察,从万佳莲藕种植场引进鄂莲五号,鄂莲六号等优良品种,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投资30余万元建立了97亩的“大学生村官莲藕科技示范园”,带动全乡农户种植莲藕300余亩。同时,他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放弃休假时间,积极引导莲藕种植户建立 “大竹县金田莲藕专业合作社”,更好的发挥“大学生村官莲藕科技示范园”的作用。该合作社主要进行新品种的开发,优良品种的推广、莲藕产品销售、农户技术指导及提供莲藕相关的综合性服务,形成了“合作社+科技示范园+农户”产业发展新模式。
现在,“大竹县金田莲藕专业合作社”即将正式营业了,张红宇正用自己的智慧为全乡来年莲藕产业的发展谋划蓝图,正用自己的行动铺设着通向新农村建设康庄大道的一砖一石,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扎根基层、建设新农村的理想。
【相关连接】
四川国华镇小村官把山鸡变成“金凤凰”
看着专心伺弄着山鸡的青鹏那清瘦而坚毅的面庞,我终于明白这个“80后”的“小村官”回乡创业不是他之前所说的“想离家和父母近”,而是他心中有一个情结——不辜负家乡的养育,带领群众致富的情结…
http://www.54cunguan.net/sc/chuangye/201007/22948.html
- 四川省成都市的郫县 创业成为大学生村官的新出路 (2009-08-14)
- 领着村民干“烂泥沟”变葡萄沟 (2009-08-25)
- 四川兴文县利用农业信贷平台 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 (2009-10-06)
- 四川南充嘉陵区大学生村官抱团创新业 (2009-10-14)
- 四川大学生村官创业 凭信用最高可获得10万元贷款 (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