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鼓励大学生创业取得成效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李影
    解决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都选择的路径是把它与成都市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新三最”目标结合起来。

  一年前,成都市委、市政府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十七条”的出台,点燃了众多有志青年的创业激情。创业园、项目库、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纷纷粉墨登场,成都这座机遇之城,以史无前例的扶持力度向所有怀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敞开了大门。

  降低门槛甚至是免费提供平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面向全世界,吸引各类人才,让成都真正成为一个汇聚创业人才的洼地。

  因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已经不只是一件事关千家万户、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工程,更是如何激活和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促进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以创业带动就业,正是这一重要举措的实现途径。

  一年来,在各级职能部门的精心培育和全力扶持下,14个创业园区充满生机,2025个创业项目在成都落地开花,2350名大学生从梦想走进现实,他们不但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成功之门,而且开发就业岗位10125个,帮助他人实现了就业,甚至拉动一方的经济。这,正是创业的真义。

  8月3日,成都市首次开展的高校毕业生创业示范项目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此举标志着我市将扶持一批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做大做强。我们相信,电子商务有一家阿里巴巴,说不定成都将来会冒出一个“阿里爷爷”。

  【故事】

  政府助力 年销售额过百万元

  2008年4月,刚高校毕业的兰异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回到老家龙泉驿区洪安镇创业。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经过详尽的市场考察论证,他最终选择在红光村创办一家金属制品加工厂。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刚出校园没多久的兰异来说,虽然身有技术,但缺乏市场、缺乏资金,想要把工厂创办起来困难重重。

  就在这时,被兰异视为峰回路转的机会来了。人事、劳动部门来到洪安镇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动员,宣传创业扶持政策、优惠举措以及小额贷款申请条件等等。兰异抓住了这个机会,表达了自己的创业愿望。在各级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开始联系市场业务、四处筹集资金、申请营业执照……经过2个月的前期准备,投资20万元的龙泉红光技术制品厂终于创办起来了。

  然而,创业后不久,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兰异的面前,企业组织管理混乱、流动资金紧张、市场营销滞后……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人事部门给了他逆流勇进的信心,对他遇到的困难一一指点,指导他该如何开拓市场,怎样让资金流动起来,怎样做强做大。同时,还鼓励他参加SYB创业培训。

  培训中,先进的创业理念让兰异受益匪浅,丰富的创业知识开阔了他的视野,原来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在培训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迎刃而解。在该区人事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兰异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站进一步拓宽了营销渠道,企业逐步走上了正轨。

  2009年,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稳定订单的不断增多,工厂急需扩大规模。但资金从哪里来?场地去哪里找?

  就在这时,成都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系列举措。

  很快,兰异就申请到了 1000多平米的新厂址和15万元的贷款。

  现在,兰异的工厂越办越大,还吸纳了当地18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从原来几十平米的小平房,到现在1000平方米的新厂房;从20万元起步资金发展到如今150万元的年销售额……兰异说,他的成功创业,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从创业理念到资金扶持,从申请新厂址到政策支持,他享受了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现在,兰异又有了新的目标,他希望把自己的工厂建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不仅自己要富,还要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因为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工程的受益者”。

  养生态鸡 扎根山村带富乡亲

  2007年11月,毕业于自贡高等专科学校的段红玲当选为金堂县三溪镇三河社区主任。从城镇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巨大的经济落差令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段红玲发现,思想的束缚、曾经的失败和资金的困扰让乡亲们对创业普遍存在着害怕失败的心理。“既然选择了‘村官’,我就要带领村民们发展经济,共同创业!”

  2009年上半年,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段红玲将投入成本少、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风险小、技术简单易学的生态鸡养殖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

  资金,首先成为最让她头疼的事情。刚参加工作,哪里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她只有一次次跑银行贷款,找朋友借钱。可是,由于没有抵押,在各个银行都没有办法贷款。正在这个时候,人事部门给予了她信心和支持。金堂县人事局领导几次与县农投公司的领导到她租用的场地实地查看,了解她的发展规划情况。最后,在该县人事局的帮助下,她得到了创业初期的第一笔5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

  养鸡,对于段红玲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必须从头学起。为了能够全面准确掌握生态鸡饲养技术,她除了购买《肉鸡养殖100问》、《养鸡技术大全》等养鸡专业书籍钻研之外,还特别请省农科院的专家作为养殖顾问,虚心向他学习技术。

  2009年,段红玲的养殖场共出栏生态鸡3.8万只,产值250万元,实现利润30万元。

  创业之路已获得了初步成功,段红玲却不满足。“影响一批人,带动一班人,致富一村人”,这是她给自己制订的更高目标。让她惊喜的是,为帮助她发展壮大规模,县人事局又准备为她追加创业资金3万元。

  黑风寺2组的村民陈大爷家里有五六亩脐橙果园,看到段红玲的基地赚钱了,也试着从基地“领养”了50只鸡,结果第一次就赚了几千元,这让段红玲灵机一动:三溪镇是全国有名的脐橙之乡,家家户户都有成熟的果园,加之近年来三溪农家旅游正在飞速发展,何不将林下养殖的模式推广到千家万户呢?在县人事局的帮助下,一个更宏伟的规划应运而生:在村上成立养殖合作社,她的基地只提供鸡苗、技术,负责销售,农户们则是具体的养殖单元,目前这个模式已经开始启动,预计今年全村将出栏果园生态鸡2 万只左右,带动平均每户增收2000多元。

  段红林坦言,以前,她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能够在“大学生村官”期满之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现在,她有了很多目标,就是怎样做好“村官”,怎样带动老百姓致富,怎样创好业,怎样扩大再生产。

  【观察】

  精心呵护 强力扶持

  经验尚浅、资金紧缺、市场不灵……无论是办厂创业的兰异,还是养鸡致富的段红玲,创业初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商场如战场,老将尚且有败阵的时候,何况是初出“象牙塔”、初涉社会的大学生?对于初次“下海”的大学生来说,创业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满怀激情外,大学生创业更需要扶持。

  从兰异和段红玲的创业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大学生们的激情和勇气,创业路上的艰辛和执著。而在这背后,是成都浓厚的创业氛围和良好的创业环境,是有关职能部门的辛勤努力,是对创业“星星之火”的精心呵护和强力扶持。

  去年6月,被称为“十七条”的成都市《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意见》出台,将大学生创业推向了一个好时代。对于有创业梦想的创意青年而言,这里配备了前进路上的精良导师、这里提供了起步发展的充足资金、这里能实现黄金思维的无限价值。场地支持、资金扶持、专业辅导、全程服务……在成都,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史无前例。

  带着市委、市政府的关爱,市人事局等部门高擎火炬,为那些心怀创业梦想的大学生照亮人生之路——

  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市级部门职能,形成创业促进合力,为大学生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全方位扶持大学生创业;

  启动实施了人事部门创业促进能力建设工作,通过召开高校毕业生创业促进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开展组织人事系统创业能力培训;

  出台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配套措施,如在我市自主创业且毕业未满5年的高校毕业生,和其创办企业招用毕业未满5年首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我市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事代理服务的,3年内免收人事代理服务费……

  成功创业 带动就业

  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大学生创业园,也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全市14个各具特色的创业园区,公共服务、专业技术、中介配套三大平台纷纷呈现,助推创业青年实现他们的创业梦。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创业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创业促进政策,上半年全市已为182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企业)落实一次创业成功补贴,共核发创业补贴91万元。

  随着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显现。截止今年6月底,我市已培育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项目)2025家(个),参与创业的高校毕业生2350名。

  自主创业实现了倍增效应。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项目)开发就业岗位10125个,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2410人,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创业园为支撑,创业项目推荐、培训辅导、资金扶持、政策支持、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扶持机制。

  而通过对首次高校毕业生创业示范项目评选活动申报项目的统计显示,大学生创业范围日趋广泛,过去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如IT行业,但现在随着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带动,涉农创业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不只是带动更多大学生就业,而是带动更多大学生创业,以及带动更多农民就业。

  民生目标 1050名大学生创业

  创业梦想,花开成都。在这座适宜创业的城市里,眼光独到的青年满眼皆是创造的机会。为了引导更多怀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在成都播下梦想的种子,市人事部门在引导大学生创业方面也是做足了功夫。

  一年来,我市实施了“20名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宣传活动,邀请各工业园区、知名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创业典型“三进校园”,弘扬创业文化,传播创业理念,同时让大学生知道成都正在发展什么产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针对有创业意愿或已经创业起步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专题培训,精心设置创业政策法规、园区运作管理、创业心态管理、市场可行性分析、营销策略制定等课程,围绕创业的相关政策、创业园区的运作管理、企业申报注册流程等政策信息进行详细解读。已经在创业之路上小有成就的创业者代表也走上讲台,为这些怀有创业激情和梦想的大学生们“现身说法”,畅谈创业感想。

  为了提升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率,我市还建立创业培训跟踪机制,对参加培训的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的进行全程“跟踪”,并根据培训情况适时开展系列培训。

  根据安排,下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千名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计划”,充分发挥和利用好2009年打造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载体、创业服务模式的基础性作用,巩固“政府引导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学生积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与创业,确保完成扶持105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的民生工程目标。 采写 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