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王科:蘑菇王子努力绽放美好青春
为什么我时时牵挂这里?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独特的感情的王科,即使读书后离家再远,也牵挂着家乡的百姓疾苦,如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一直是他在心里的一个结。
2007年,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再三考虑,他义无反顾的远离了繁华都市,到村里担任了大学生村官,一心一意穿梭在田间地头。五年来,他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村官工作。这个地道的农家孩子,用五年的不懈努力,让青春的梦想在广袤的农村这片大舞台上恣意飞扬。如今,他种植蘑菇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农村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创业之路,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蘑菇王子”。
好事多磨:为民致富永不停息 枇杷也有大市场
王科担任内江资中县甘露镇玉皇村村主任助理以后就发现,村官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服务体系。村里乡亲们的枇杷产业面临大量的困难:品种单一、收成较少,而且市场滞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收集了大量关于优化枇杷品种的先进技术,同时走遍各地了解枇杷的市场需求,邀请甘露镇农技站的人员到会进行指导,最终敲定了改种大五星枇杷的种植方案。
在党总支的支持下,王科迅速引进了新的枇杷品种大五星,并邀请相关技术人员“结对帮扶”村民进行种植。2008年,玉皇村新发展了枇杷种植户453户,种植枇杷1400亩,2009年,全村收获枇杷90多万公斤。他还组织村干部们走进村里,为乡亲们传授“疏花疏果”的先进栽培技术,讲解“矮桩树苗”的现代管理技术,宣传“猪—沼—果”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枇杷产业的综合农业发展模式。为了开拓销售市场,他辗转在成都、都江堰、德阳、绵阳、资阳等地,在枇杷产业党总支的大力支持下,在王科不懈的努力下,枇杷产业迎来了历史上最为明媚的一个春天,甘露枇杷供不应求。2010年,王科和枇杷产业党总支书记李成华一起,起草了搭建枇杷市场棚的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在镇上建起了统一的枇杷市场棚。至此,枇杷销售困难,枇杷卖场披风沥雨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创业选择:食用菌种植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2008年4月,王科被资中县委组织部选派到四川农业大学参加全省村干部及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这次培训让他对蘑菇有了一定的认识,他说:“当时给我培训时班主任丁老师给我做了很多指导,我才指导,原来蘑菇是属于循环经济作物,不受季节影响、品种多,最重要的是蘑菇可以变废为宝,农村常见的桑枝、枇杷枝条、玉米芯都可以作为原料,成本低,比较适合我初级尝试。
创业的冲动和对项目的信心,让王科很快行动起来。他上网查资料,到各地蘑菇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以及食用菌的生物特性和药用价值。最后,在县、乡政府的帮助下,王科租了厂房,用仅有的3000元积蓄开始自己种植食用菌。由于没有接触过食用菌种植,只是对食用菌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第一批种出来的食用菌以杂菌感染而告终。不屈不挠的王科没有被失败打败,“趁着年轻我多尝试尝试”于是这个有耐力的村官,硬是不停的学习、考察,终于在第二批的食用菌的种植上赚到了4000元钱。掌握好了技术方法,王科在食用菌发展道路上看到了曙光,又开始扩大产业,在大学生创业比赛上,他还联系到了8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村官,找到了新的生产基地,内江县委组织部也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了低息创业贷款,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生涯。
理想路径:带领群众一起做大“特种发展模式”
联合更多的大学生村官一起发展食用菌,以村官去帮助更多的村民来发展,王科在食用菌发展道路上主要是走一条具有特色的传(传技术)—帮(帮助创业)—带(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道路。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王科逐步改变原始的传统的食用菌种植,从而使食用菌种植走上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品牌化。
2012年王科开始了扩大发展食用菌的行动,王科投入60万,壮大自己的蘑菇产业,为更多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和技术,同时帮助更多的村民自主创业带动群众发家致富,通过留住即将外流的劳动力来实现帮助一方经济发展的愿望。党员帮助村民得到实惠,既促进基层干部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又能增强基层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蘑菇王子王科,成立食用菌产业合作社,进行公司化运作。通过不断地挑战自我,力争将食用菌种植项目做大做强,进行食用菌规模化发展,大力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菌类,从而真正使菌类种植项目成为惠民、富村、强镇的好项目、好产业,让食用菌种植项目,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大的推动力。(央视网走基层系列)
- 四川省屏山县大学女村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2011-04-19)
- 四川简阳市大学生村官李林和他的草莓合作社 (2011-06-05)
- 四川省自贡市两位女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事迹 (2011-08-02)
- 四川遂宁大学生村官创业团点燃村民创业热情 (2011-09-09)
- 四川省南充市大学生村官徐乐军创业牛劲十足 (201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