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易永昌用特色养殖带领村民们致富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陆婷 李沁珈


“宜宾十佳创业青年”易永昌


     九丝城镇是兴文县一个偏远乡镇,位于县城以西64公里。在这里,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几年前放弃了城市生活,毅然选择回乡创业,通过特色养殖,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他就是深受村民喜爱的易永昌。


  2006年,易永昌大学毕业了,并且在成都有了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渐渐的,易永昌开始怀念起家乡的生活,回家乡发展的想法越来越强烈。2008年,易永昌顺利通过考试,在老家九丝城镇九丝村当起了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开始了他回乡创业的生活。

  融入农村 熟悉村情开始

  万事开头难,刚上任那会,对村里情况不是很熟悉,易永昌就在九丝村“三职”干部的帮助和带领下,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跑遍全村,迅速摸清整个村的基本情况,并经常向老干部、老党员虚心请教农村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九丝村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遗憾的是公路不畅,交通不便成了阻碍九丝村发展的瓶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易永昌主动向镇分管领导汇报,请求硬化九丝村的村道公路。

  公路计划批下来了,利用自己大学里学的会计专业,易永昌自告奋勇做起了工程出纳,并和村“三职”干部一起排好质量监督值班表。

  每轮到他值班,易永昌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第一个赶到料场。有人调侃说:“不要那么认真嘛,活你都干得完啊。”而他总是笑笑,认为这是老百姓对他的一份信任,是自己的责任。正是他的这份认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选准产业 带领村民致富

  工作中, 易永昌发现群众致富门路较少,如何带动群众创业致富?这是他平日里思考最多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市场摸底后,他把目标对准了獭兔养殖。

  养殖獭兔投资相对较大,见效周期较长,很多群众都停留在观望状态。为了证明这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他决定自己先养,作为说服村民的理由。2011年投资,经过半年时间,正式投产就实现年出栏商品兔2000余只,年产值15余万元,净利润四万余元。2012年他又扩大兔场规模,增加兔场笼位1000余个,实现产值和净利润均翻番。

  大家看到了好处,纷纷前来咨询。对于来访者,易永昌本着对村民负责的态度,总是详细了解咨询者的家庭情况和地理位置,再给出切合实际的意见。2013年,已经有三家农户修建了兔场,并与收购商签订了购销协议,预计在2014年下半年实现投产。

  蚕桑产业在九丝村曾经一度辉煌过,当时,九丝村可谓户户都有桑苗,家家都有蚕宝宝。后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出现了大量的挖桑毁桑,现在年均发种量还不及当时每季的发种量。“重塑养蚕大村风采,为老百姓再寻一条增收路!”獭兔产业兴起后, 易永昌又“闲不住”了,他抢抓镇党委政府集中打造红胜堰村蚕桑丰产园建设机遇,积极向镇政府争取把九丝村列入这一区域。

  为了不放“哑炮”,他及时请求镇上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先召开涉及组群众大会,宣传栽桑养蚕政策,再把涉及组有栽桑史的农户全部请到珙县参观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并在现场会后及时进行交流。

  及时规划地块,交付桑苗款,与蚕农签订五年蚕茧收购保护价……扎实工作见到了成效,2013年九丝村完成新栽桑173亩,将在2015年实现蚕茧收入百万元。

  淡漠名利 放飞青春梦想

   “虽然每天村里的工作都很忙,同时还要自己创业,时间对于我来说永远都不够,但却过得相当充实。”易永昌说。

  由于表现突出,2009-2013年,他连续四年被兴文县表彰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在第八、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该村村主任,2014年被评为第二届“宜宾十佳创业青年”。

  面对群众称赞和诸多荣誉,易永昌很谦虚,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些应该做的事,自己手头上的资源比较丰富,做这些事都没费多大力气。“这个村子条件本来就很好,有好的资源,我顶多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我是农村来的孩子,我父母也是农民,他们教我勤劳朴实、教我艰苦奋斗,希望我把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事情做好。”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用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虽然村中的生活是清苦的,但这样的环境锻炼了他的意志;虽然村中的生活是烦琐的,但这样的工作培养了他处理事务的能力。

  他说,自己的座右铭是“好好干,不留任何遗憾,执着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让平凡的生命展现出绚丽的色彩!”带着这样的信念,易永昌对美好的明天充满期待,背着理想的行囊再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