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花石乡梧桐村新村建设纪实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刘贤芳

    思路决定出路

  梧桐村位于朝天区花石乡北部,分布在呈“V”字形的两面陡坡山上。在 “地无一寸平,路无一尺宽”的恶劣环境中,梧桐人祖祖辈辈过着“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了油盐钱”的封闭窘困生活,到2000年人均纯收入还不足900元。面对大山的阻隔和“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落后现实,那么梧桐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经该村两委会研究认为,梧桐村发展的阻碍在大山,但出路也在大山,于是喊出了“靠山吃山”口号。

  村支部一班人在认真总结过去发展黄羊、木耳、磨芋等产业教训的基础上,自费赴沿海、下成都、上西安考察市场需求和行情,最终决定念好“山”字经,走出特色路,摇活森林资源这片“摇钱树”,大力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

  实干盘活资源

  梧桐村人均25亩的山林资源,通过大胆尝试木耳、夏菇、冬菇等食用菌生产,最终以冬菇为主的食用菌立稳脚跟。

  2007年香菇种植时节,村党支部经过多方联系,大胆引进了河南省西峡市的冬菇新品种和新技术,不远千里请来专业技术员为种植户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和面对面的培训,同时带领部分农户到陕西、河南实地参观,结合本地资源细算增收账,进一步坚定了群众发展食用菌的信心。由于技术指导到位,袋料香菇成活率高,加之市场价格好,菇农家家户户都赚了钱,个别大户收入高达7万多元。2008年,仅香菇产业一项就使全村老百姓人均收入达5000元,今年,全村种菇户达152户,共发展香菇120万袋,产值可望达到600万元,人均收入6000余元。

  食用菌产业发展展起来了,经销链条随之产生。该村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发展会员150余人(其中党员30多人),营销户12户,农民经纪人5人。相上还建立了食用菌专合组织,以更好的为食用菌生产者的引进品种、培训技术。在梧桐村的带动下,袋料香菇在东溪河乡、青川县营盘梁乡和宁强县广坪镇也悄然兴起。

  在香菇产业发展上,本支部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握紧拳头抱成团,走在群众前面,学在群众前面,从书记到组长,从支委委员到普通党员,每人结对帮带3—5户农户发展香菇,使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在全村160多户农户中实现全覆盖。在党员干部的帮带下,梧桐村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梧桐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菇专业村。谈到梧桐村的变化,当地老百姓逢人见人就竖起大拇指:“在这样的深山老林,咱们能过上今天这么好的日子,全靠党支部引路啊!”

  打开大山之门

  公路,是大山之门,通畅与来否决定大山的封闭与开放。信息,是大山耳目,灵通与否决定人的观念和市场胜败。不把公路和信息彻底解决,就等于没打开山门。多少年来,梧桐村正是这两大问题制约着这里的发展。

  2007年,村党支部抓住冬闲的有利时机,组织全村男女老少投工投劳,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凿通了长达7公里的入村主干道,一举结束了梧桐人祖祖辈辈肩挑背磨的历史。打开了沉寂千年的山门,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活力。2008年春节未过,村党支部乘势而上,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先后筹集资金50万元,号召群众大打路网建设翻身仗。一周后,3公里毛路顺利铺通了,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鏖战,目前全村6个组148户通了公路,通村公路总里程达32公里,入户率达90%,不久前又完成了6公里村道硬化。如今,这里 92%的家庭买上了摩托车,近20%的农户拥有农用车。

  为解决信息闭塞问题,2006年以来,村党支部与电信部门取得联系,建起了电信、移动机站,为全村95%的农户安装了家庭无线电话,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新农村在成长

  去年“5.12”地震后,村党支部、村委办公房严重受损,需要拆除重建。村支部书记杨学忠经过多方的努力,最终筹集资金10余万元,于同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村上为安装远程教育设施、增设图书室、党员活动室、调节室等,正紧锣密鼓的开展130㎡的村委驻地扩建工程。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该村127户农房重建户全部完工并已入住;规划的4个人畜饮水工程点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全村50个沼气建设点部分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全村形成了个个想发展、人人谋发展、户户抓发展的良好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村无1人外出打工,全村老老少少不分昼夜忙着食用菌生产。产业发展起来了,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搓麻将、斗地主、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绝迹了,邻里之间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嘴闹架的现象没有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大山深处成长。

  梧桐村党支部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2006年和2009年被朝天区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