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鲁东大学六大举措力促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把握形势政策,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
把思想教育作为促进就业创业的先导性工作,促进毕业生知国情、接地气、转观念、长才干。通过优秀校友讲体会、专家学者讲形势、创业典型讲经验等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规划职业生涯,积极主动就业创业。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使用海报、图表等毕业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宣传解读国家出台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努力让每一位毕业生知晓、用好政策,提高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三创”培养,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工作
顺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战略形势要求,依托烟台市“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烟台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已有符合孵化基地内涵建设,提升建设规模和水平。积极推进校内孵化基地软硬件升级,在已取得市级孵化基地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组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在省级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争创优异成绩;加强“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建设,吸纳更多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继续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抓好KAB创业课程教学和KAB创业俱乐部建设工作,推动创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学生落实创业培训、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开设网店等多种创业形态。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完善创业保障机制,真正让大学生勇于创新、成功创业。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就业指导覆盖面和实效性
突出就业指导个性化、专业化和精细化,使就业指导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管用、有效。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及时将学科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吸引力。组织职业规划大赛、微视频简历大赛、职业体验项目等课外活动,发挥就业实践活动的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帮助毕业生合理确立职业目标,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焦虑、依赖等心理问题,增强其应对竞争及挫折的抗压能力。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准确掌握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性毕业生等各类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精准帮扶。通过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好“离校未就业促进计划”,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四、加强市场培育,打造高端择业平台
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主渠道和基础性作用,通过校园专场招聘、大型双选会、组团招聘、校友企业专场招聘等方式,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岗位数量进一步增加,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抓住国家大力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形势,推进高校与二、三线城市战略性合作,持续开展二、三线城市面向毕业生的专场招聘活动,动员更多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和中、小、微企事业就业。深入拓展海外就业市场,让跟多毕业生走出国门就业。全力承办好山东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生大型供需见面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实效。会同政府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各类基层服务项目,通过定期走访、跟踪培养等方式关心毕业生的工作、成长和发展,力争有更多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一线施展才华。
五、开启就业“微”时代,打造数字化就业新模式
将信息化纳入就业工作整体规划,打造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为平台的数字化就业服务新模式。以手机微信、微博等移动媒体为平台,实现就业信息的无缝覆盖。提高微信用户量,提升就业网访问量。增强就业服务延伸,使在校大学生和离校毕业生都能够随时了解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及就业创业政策等信息。深入做好就业信息发布和就业信息管理平台的融合工作,实现招聘信息发布、网上办理与查询、毕业生离校情况跟踪调查等手段的信息化和高效化,让毕业生享受指尖上的就业服务。充分运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实现招聘活动联合联动、招聘信息有效共享,提升就业信息化水平。
六、完善评价机制,健全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根据新的就业形势,参照省人社厅、教育厅相关要求,修改完善学校就业工作评价机制,加大高质量签约、被录用为公务员、教师考选考研、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考核比重,建立科学的就业评价导向机制,推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建设。健全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