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陵县大学生村官范涛带头创业

来源:西部网 作者:郭佳子

在广袤的渭北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大多是“80后”,刚走出高校大门,却没留在繁华安逸的都市,而是来到了农村;他们大多生长在城市,毕业后却自愿到农村当上了“村官”……这些年轻人就是高陵的17名大学生“村官”助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高陵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献策献力,让自己的青春在田野上绽放光彩。范涛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来自农村,我愿意把自己的所学带回农村,帮助家乡人民增收致富。”回忆2008年夏考“村官”的那一段经历,范涛如是说。


  2006年7月从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的范涛,从小在农村长大,自小就对农村有了深厚的感情,四年的大学生活,并未改变他扎根农村回报桑梓的决心,当身边的同学纷纷在城里寻找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时,范涛却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城里的高薪工作,参加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考试,担任起了高陵县耿镇王家滩村团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助理职务。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要走好走到底!”当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范涛常这样告诫自己。到村任职以后,范涛常说,这是他迈向社会感受最深刻的一段时光。因为选择创业,他觉得时光变得更加充实。为了在高新技术农产品和群众致富增收之间架起桥梁,2009年4月,范涛看到北京某公司在网上举行“万名大学生村官十万亩作物免费试用道迈丰工程”的公益活动,他就积极争取到了试用资格。向群众推介时,群众都说他是在推销肥料,根本不是推广新技术。群众的固执,令他很失望,这时父亲鼓励他:“没有看到实效,群众就是不相信,你就用咱家的果树和蔬菜做实验,让群众看看,有效了群众自然会找你。”在父亲的支持下,他用果树和蔬菜做了对比试验,一个月后,果树和蔬菜果真长势喜人。慢慢地,到他家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了。2009年秋,不仅他家果树大丰收,村里果农的收益也是大增,这给初试创业的范涛增添了极大信心。


  今年年初,经过调研,他发现村里有很好的蔬菜和果树种植基础,近些年村里猕猴桃种植面积发展迅猛,但问题是果树三年后才能有效益,群众增收愿望迫切。为此,他先后十多次实际考察了灞桥区新合街办南郑村,看到那里群众利用猕猴桃园在前三年套种苦瓜和丝瓜,既不影响幼树生长,又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引领群众发展,他承包了6亩地作为试验田,种植了猕猴桃、苦瓜和丝瓜。为了更好的掌握种植技术他积极向县农业局、科技局技术人员请教。


  大年初八,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范涛已经换上了工作服在田间整地、育苗、搭架了。初春的寒风吹到脸上是那样的刺骨,再加上渭河滩边沙尘大。范涛每天回到家里都是一身土,手上也裂了好几道口子,有时晚上累得全身疼得睡不着觉。就连最支持范涛创业的父母看着他那种状况都心疼的开始劝他了:“娃!不行就算了,你别弄了,干好你的本职就行了”范涛坚定地回答到:“我现在所做的这一切不就是想走出一条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吗?我就不信闯不出路来”。其实,好多次范涛在累的不行的时候都想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他说能让他坚持下来的就是一个信念“帮助和带动群众尽快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产业道路,让群众增收快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目前,范涛的苦瓜园已建起来了,7月份就能上市。现在村上13户群众在他的影响下准备种植猕猴桃,并套种苦瓜和蔬菜。据统计,今年村上新增猕猴桃种植面积60余亩。看到满地新绿,范涛充满信心:“以往年市场行情分析,群众仅种植丝瓜和苦瓜每亩地收益可比原来至少提高三倍以上。”


  面对群众的赞誉,范涛说:“我是村官,责任就是要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任何事的成功都是靠好多人的努力得来的。我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习、积累经验,为群众致富增收尽一点绵薄之力,真正在农村这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