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永寿县女大学生村官成为社区当家人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王从强 樊小刚
李艳,永寿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普通一兵,2008年选聘到村任职,先后担任监军镇民丰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常宁镇袁家村党支部副书记、永寿县新永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两年多的人生历练,使她练就了一身能吃苦、会服务、讲奉献的本领,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被评为“咸阳市优秀党员大学生村官”。2010年11月,经永寿县委组织部提名,监军镇党委会议研究同意,任永寿县党校路社区党支部书记。
李艳的成长见证了永寿县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全过程。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信念与生活的碰撞,是李艳和全县大学生村官来基层后遇到的第一个困惑。针对这一情况,永寿县建立了“三级帮扶机制”。县级领导利用节日慰问或检查工作之际,深入村组走访看望大学生村官,和他们交流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包片领导坚持定期不定期和大学生村官约谈,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协调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村主要干部和三届“十佳村官”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随时掌握大学生村官思想动态,及时为他们解疑释惑,加油鼓劲,促使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两年来,全县没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离开农村,放弃当初自己服务“三农”的选择。
基层工作经验欠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是李艳和她的“战友们”遇到的第二大困惑。怎样才能让他们尽快成长为农民群众当家致富的带头人?永寿县摸索建立了“能力提升机制”。积极开展外出培训学习、县级部门顶岗培训和“十佳村官”结对帮带活动,通过“派、调、带”的方式,先后有30余名村官到到山东潍坊、苏州农干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参加培训,60余名村官到县级涉农部门接受了顶岗培训,结成“十佳村官”帮扶对子38个,帮大学生村官加油充电。两年来,全县有13名大学生村官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成长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艳更是担当起了社区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工作无从下手,创业底气不足,这是李艳他们这些怀揣梦想和激情的“村官”们遇到的又一困惑。针对这一状况,永寿县创新建立了“实践锻炼机制”。在全体大学生村官中组织开展以“帮助制定一个规划、扶持发展一个产业、培养带动一批新型农民、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辅导照顾一批留守儿童和弱势群体、帮助村民办一些实事好事”为载体的“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实践锻炼,示范带动”的思路,县乡投入资金10万元,支持李艳等三名大学生村官在常宁镇袁家村建起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帮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联合县级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活动,组织县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把专家、技术送到大学生村官创业一线,增强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底气。目前,全县初步确定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11个,涌现出了御驾宫乡寨子村景泰蓝工艺画加工、仪井镇王家咀村大棚蔬菜种植、渡马乡唐家村刺绣、甘井镇南邵村大棚菜等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2009年,常宁镇袁家村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基地,李艳个人也被评为“咸阳市优秀党员大学生村官”。
任职期满何去何从?这是“村官”们的第四大困惑,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为了消除“村官”们的顾虑,永寿县在2009年率先建立了“晋升使用机制”。建立了“一年录用、两年招考、三年提拔”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使用机制。每年按照20%的比例,将任期满一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直接录用为乡镇事业干部;对任期满两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公开选拔和公开招考中优先考虑;将任期满三年、考核优秀且群众公认的直接提拔为乡镇副职领导,打通和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向上晋升的环节和程序。两年来,该县结合年度考核,录用李艳等4名考核优秀大学生村官为乡镇事业干部;结合县级事业单位招录,安置了22名本县籍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村官;结合全省选调生和乡镇公务员招录,推荐6名大学生村官参加考试,1人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大学生村官流动日趋多元化,使大学生村官真正“流得动”。
“我是一步一步从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我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得益于永寿县关于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管理的一整套良好机制。”回顾起自己两年来的到村任职经历,李艳不无感慨地说,“风雨过后就是阳光,有了阳光,我就不怕暴风雨的再次到来!”(中共永寿县委组织部 王从强 樊小刚)
李艳的成长见证了永寿县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全过程。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信念与生活的碰撞,是李艳和全县大学生村官来基层后遇到的第一个困惑。针对这一情况,永寿县建立了“三级帮扶机制”。县级领导利用节日慰问或检查工作之际,深入村组走访看望大学生村官,和他们交流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包片领导坚持定期不定期和大学生村官约谈,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协调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村主要干部和三届“十佳村官”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随时掌握大学生村官思想动态,及时为他们解疑释惑,加油鼓劲,促使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两年来,全县没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离开农村,放弃当初自己服务“三农”的选择。
基层工作经验欠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是李艳和她的“战友们”遇到的第二大困惑。怎样才能让他们尽快成长为农民群众当家致富的带头人?永寿县摸索建立了“能力提升机制”。积极开展外出培训学习、县级部门顶岗培训和“十佳村官”结对帮带活动,通过“派、调、带”的方式,先后有30余名村官到到山东潍坊、苏州农干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参加培训,60余名村官到县级涉农部门接受了顶岗培训,结成“十佳村官”帮扶对子38个,帮大学生村官加油充电。两年来,全县有13名大学生村官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成长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艳更是担当起了社区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工作无从下手,创业底气不足,这是李艳他们这些怀揣梦想和激情的“村官”们遇到的又一困惑。针对这一状况,永寿县创新建立了“实践锻炼机制”。在全体大学生村官中组织开展以“帮助制定一个规划、扶持发展一个产业、培养带动一批新型农民、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辅导照顾一批留守儿童和弱势群体、帮助村民办一些实事好事”为载体的“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实践锻炼,示范带动”的思路,县乡投入资金10万元,支持李艳等三名大学生村官在常宁镇袁家村建起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帮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联合县级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活动,组织县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把专家、技术送到大学生村官创业一线,增强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底气。目前,全县初步确定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11个,涌现出了御驾宫乡寨子村景泰蓝工艺画加工、仪井镇王家咀村大棚蔬菜种植、渡马乡唐家村刺绣、甘井镇南邵村大棚菜等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2009年,常宁镇袁家村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基地,李艳个人也被评为“咸阳市优秀党员大学生村官”。
任职期满何去何从?这是“村官”们的第四大困惑,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为了消除“村官”们的顾虑,永寿县在2009年率先建立了“晋升使用机制”。建立了“一年录用、两年招考、三年提拔”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使用机制。每年按照20%的比例,将任期满一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直接录用为乡镇事业干部;对任期满两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公开选拔和公开招考中优先考虑;将任期满三年、考核优秀且群众公认的直接提拔为乡镇副职领导,打通和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向上晋升的环节和程序。两年来,该县结合年度考核,录用李艳等4名考核优秀大学生村官为乡镇事业干部;结合县级事业单位招录,安置了22名本县籍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村官;结合全省选调生和乡镇公务员招录,推荐6名大学生村官参加考试,1人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大学生村官流动日趋多元化,使大学生村官真正“流得动”。
“我是一步一步从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我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得益于永寿县关于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管理的一整套良好机制。”回顾起自己两年来的到村任职经历,李艳不无感慨地说,“风雨过后就是阳光,有了阳光,我就不怕暴风雨的再次到来!”(中共永寿县委组织部 王从强 樊小刚)
延伸阅读:
- 大学生村官杜红妮:大山里的奉献 (2008-04-28)
- 陕西清涧县19岁大二女生高票当选村主任(图) (2009-01-16)
- 陕西大学生村官基层起航 来过就要留下足迹 (2009-03-16)
- 硕士女村官刘方慧:汗水换来“好收成” (2009-02-25)
- 女大学生村官白一彤:请黄河作证 (2009-03-03)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