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村官党代表:让大学生村官有奔头

来源:西部网 作者:佚名
 
80后”党代表汪本珍的发言引人注目
 

西部网讯 在本次党代会安康代表团讨论会上,一位“80后”党代表的发言引人注目。出生于1986年的代表汪本珍一篇题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不断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的发言,受到了李锦斌同志的赞许。

汪本珍说,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的大学生村官,能参加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感到非常荣幸和振奋,作为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身处科学发展实践的最基层、最一线,看着新农村建设在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的推动下,村容村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种感受更加深刻。赵乐际书记在报告中特别提到“重视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等培养选拔管理”,让大学生村官群体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增添了信心,让我们觉得在基层也将大有可为。

大学生也能“沉得下、干得实”

2008年8月,汪本珍大学毕业刚一个月,恰逢堰门乡团员村两委换届,乡亲们在这个22岁的女大学生上寄予了厚望。刚迈出校门的汪本珍,就被高票当选为堰门乡团员村的村官,成为了全县最年轻的女村委会主任。2009年9月,汪本珍参加了大学生“村官”考试,一路过关斩将,又成为堰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不同的担子,却肩负着同样的信任和希冀。

在汪本珍看来,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难,主要是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但其根本问题在于人才匮乏。长期以来,农村引进人才的能力十分有限,人才往往向相对发达的城市、城镇聚集,而农村缺乏吸引人才的竞争力,长期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汪本珍说:“从长远来看,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加强科技普及、技能培训、乡土人才培养之外,不断引入高素质人才才是关键。”

近年来,国家采取大学生到村任职担任“村官”,既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为农村输送了大量人才,如同降到广大农村的春风甘霖。

汪本珍认为,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受到广泛欢迎,他们年轻有活力、思想解放有干劲、科班出身有技能、踏实肯干能吃苦,一到农村,就能跟广大村民打成一片,充当了党政法规宣讲员、生产技术指导员、党政干群联络员、群众纠纷调解员、为民办事服务员等多种角色,用他们的实际工作,回答了当初大家认为年轻大学生在农村沉不下去、融不进去、干不了实事的疑虑。

大学生也需要“传、帮、带”

据了解,近年来岚皋县先后有15名大学生村官考取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19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6人实现自主创业,其中有2人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明星向省上推荐。在去年刚刚结束的村“两委”换届中,全县共有2名大学生村官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人当选为支部副书记;13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支部班子。在同时进行的村委换届选举中,有4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主任,1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了村委会班子,为全县村级领导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

汪本珍认为,大学生村官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是工作职责不明确。虽然很多地方明确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但有些大学生村官仍然找不到工作抓手,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到底干得怎么样。

汪本珍在和其他地方的大学生村官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一些乡镇和村子,在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上认识不清楚,把他们的大部分精力用在收发文件、撰写材料等日常琐事上。名义上是支书、主任助理,事实上却是“勤杂工”,这也偏离了中央选派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的初衷。其次是工作能力提高较慢。大学生村官专业上的不对口,农村工作经验的不足,加上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在面对复杂的工作局面时不知道如何着手处理。加上乡镇和村在培养和管理上跟不上步伐,整个传、帮、带的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加上许多交流外县外地外村的一些大学生,还得应对生活和工作中许多困难,这让他们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让大学生“留得住、有奔头”

汪本珍说,虽然目前中组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大学生村官的五条出路,一些地市县区也在逐步探索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级班子,预留事业单位编制定向招录等措施,但这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对于基层来说,也不希望每三年就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新培养一批村官。

汪本珍建议,省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大学生村官管理和培养力度,不断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机制。首先要下得去。建议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基层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力度,力争每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任职。其次要留得住。让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和基层干部安得下心,扎得下根,就要从政治、经济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提高经济待遇和福利水平,让他们觉得有干头。三是要见成效。要加强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的目标责任考核、技能培训、考核奖惩力度,建立大学生村官老带新,先进带后进的工作机制,让他们有压力、有事干、有实绩。最后是要流得动。建议进一步建立完善优秀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党政事业单位招录招聘、提拔任用、干部招考、扶持创业就业的工作机制,形成规范制度,让他们觉得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