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叶伟强:做别人不敢想的事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海华
     在延安,大学生村官叶伟强是个小有争议的人物。

    有人说他傻,傻到放着城里的老师不当,跑回山沟沟里当农民;有人说他个性张扬,只要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拽不回;还有人说他急功近利,居然跑去自荐要当先进……

    但在叶伟强看来,从自己当村官那一刻起,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在验证自己的人生选择,也决定着自己的出路。

    他做的“傻”事,别人不敢想

    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叶伟强干的几件事,别人不敢想。

    叶伟强1983年出生在延安市柳林镇克来沟村,是村里50多年来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2007年,他从广西民族大学毕业,顺利进入广西职业理工技术学院当教师,月薪3600元。

    这段令家乡人羡慕的生活改变于半年后。“叶伟强吗?我是柳林镇党委书记王文忠。还愿意回村里工作吗?一个月600元工资!”

    “农村太缺人才了,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学了知识应该回去建设大山。”电话里,叶伟强一口答应了王书记。

    当时,陕西省还没有公开招考大学生村官,叶伟强毅然辞掉工作,回乡做了柳林镇的“编外村官”。乡亲们都不理解叶伟强为什么做这个选择。“我爸我妈更想不通,上大学的贷款都没还清,经济压力非常大。”但叶伟强还是坚持了下来。

    2008年2月27日,叶伟强回到柳林镇,被分配到元庄村当村干部;2008年9月,叶伟强顺利通过陕西省首批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被重新分配到柳林镇后孔家沟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2010年年底,叶伟强以综合成绩第一的分数考上了公务员,担任宝塔区蟠龙镇镇长助理。这一次,叶伟强又干了“傻”事——他坐不惯镇里的办公椅,主动请缨,当了驻村干部。“我要去村里,继续干村官的那些事!”

    “做这些选择,我没后悔过。因为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经常干农活儿,对农村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叶伟强这样说。

    当上村干部,就是“摸上个烫”

    2008年2月27日,叶伟强被分配到柳林镇元庄村当村干部。没想到,上任第一天,就遇到“下马威”。

    村民大会上,由于长期解决不了的退耕还林问题,一些村民当场争执起来。还没等叶伟强说话,会场已经骂成了一锅粥。

    “开这样的会顶甚用!”很多人起身就要往外走。叶伟强扑过去,挡在了大门口:“大家听我说几句!我虽然年轻,但你们把问题给我说清楚,我就是解决不了也好向上边汇报。”

    “多少年了都没解决,你能管得了?”

    “这事我管定了,解决不了我走人。”

    当晚,当众撂下“大话”的叶伟强心里七上八下,彻夜未眠。

    第二天,叶伟强再次召集村民开大会。会上,他提出让大家自主推荐人员成立退耕还林问题处理小组,并由全体村民举手表决,重新丈量土地,“多吃退、少吃补”。

    这是以前谁都不敢做的一件事,因为一经丈量,暴露出来的问题一定多得吓人。更棘手的是,重新丈量土地,会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

    “当时以为最难的是重新丈量土地,3月份山上还有雪,背洼的阴风吹得人寒彻骨。”叶伟强回忆,后来才发现,退钱补钱的环节更难,那些多拿了补偿款的村民硬是不肯退钱。

    叶伟强就从“吃最多”的几户开始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不容易才把这件棘手事解决了。

    一个月后,一份真实的退耕还林土地数据交到了镇上。王文忠书记高兴地夸奖叶伟强:“当上村干部,就是‘摸上个烫’,但小叶却做了一件别人不敢做的事。”

    也是从这件事起,叶伟强开始得到村民的认可,名气一下子大了起来。

    从“苹果村官”到“牛犊村官”

    2008年9月,叶伟强顺利通过陕西省首批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被分配到柳林镇后孔家沟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这个村是苹果专业村,家家种苹果。叶伟强的梦想,是让村里的苹果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过去,村民没有搭建防雹网的习惯,年年收成都要打折扣。叶伟强到后孔家沟村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村子已进入盛产期的果园寻找适合的撑网杆。

    叶伟强跑了许多地方,终于在自己的家乡克来沟村找到了一片适宜采伐的林子。但采伐拉运的活儿劳动强度太大,每天100元都雇不来人。叶伟强硬是拉着自己的父亲,用手锯、用肩扛、用车拉,7天时间,将280多棵碗口粗的树干搬到了山上。

    “那活儿花钱都没人愿意干,我自己干得劳累过度,上吐下泻。”叶伟强说。然而,他的努力却使全村的苹果树经受住了6月那场强冰雹的袭击。

    苹果的销路也是叶伟强时常琢磨的事。

    2009年10月,第九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山西举行。为了给村里的苹果打开销路,叶伟强自掏腰包,带着30箱苹果参加了论坛。论坛上,他见缝插针向全国各地的代表推介,吸引了河北、黑龙江、上海等地果商前来订购。

    接着,叶伟强又组织部分村民带着100箱苹果去了南京。在城市广场,叶伟强播放着陕北民歌,招揽了大批顾客,100箱苹果当天全部卖完。

    第二天,他又到南京家乐福超市、沃尔玛超市去跑市场。“一是了解市场需求,二是铺设销售渠道。”叶伟强说,那次南京之行的最大感悟是,“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叫得响的品质。”

    从南京归来,叶伟强又开始琢磨在村里发展苹果循环经济。他将目标锁定在山地有机苹果上,还编了个顺口溜:“要想大富,栽苹果;要想特富,养母猪;要想大富特富,发展苹果母猪”。实际上,在叶伟强的规划中,有“苹果—母猪”循环模式,也有“苹果—牛”循环模式。

    但对新生事物,真正动手干的村民很少。叶伟强就借了9万元,带头搞起了苹果循环经济。30亩地种玉米、30亩地种苹果,还养了30头牛。玉米喂牛,牛粪便和玉米秸秆制沼气,形成有机肥料种苹果。

    看到叶伟强试种下来的效果挺不错,村民们也都跟着搞起苹果循环经济。他们的做法,甚至吸引了农业部的专家。2010年年底,后孔家沟村1000亩苹果被有关部门认定为有机苹果。

    很快,不少乡亲发现:后孔家沟村的苹果总是全镇价钱最贵、销售最快的。2009年,后孔家沟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1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山山洼洼种苹果,大人小孩懂苹果,基础设施为苹果,资金倾斜向苹果,农民致富靠苹果。”这是叶伟强提出的“苹果富村”思路。他也因此被村民们亲切地喊作“苹果村官”。

    “一个青年,如果连荣誉都不看重,还能干什么?”

    “作为村官,不能总担心任期届满后的前途,而要想想自己走后能给村民们留下些什么。”凭着在大学里参加学生社团的经验,叶伟强还组织成立起“延安市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协会”和“柳林镇大学生创业中心”。在这里,大学生村官们不仅有了一个集思广益、相互学习、互通有无的平台,还定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从“社区送温暖”到“清理村庄卫生死角”,再到“宣传铁路安全知识”……每个节假日,村官们活跃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社区、村镇,送知识、送技术、送温暖。刚开始是大学生村官们自己干,后来,就有一些村民也加入进来。

    志愿者协会的工作本上,记录着:麻洞川乡樊村大学生村官常志江发挥专业,带领农民发展蘑菇养殖,增加农民收入;青化砭镇赵家沟大学生村官任识明开办农家乐,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大学生村官谢丹丹在村上组建秧歌队、组织三八妇女节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转变村风……

    “我奔着农村来,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叶伟强说,虽然经济并不富裕,但村官的经历将是自己人生成长中最可贵的财富。

    如今,叶伟强和妻子谢丹丹租住在延安市一处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内。当年,广西姑娘谢丹丹为了爱情,瞒着父母辞掉广西的工作,随叶伟强来到延安,并双双考取了大学生村官。现在,丹丹又考取了公务员,成为延长县文联的一名工作人员。平日,两人两地分居,只有双休日小聚。

    叶伟强告诉记者,自己有3个愿望:一是出本书,把自己当村官的经验和夫妻村官在黄土地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二是能够获得一枚“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我不爱钱,但看重荣誉。一个青年,如果连荣誉都不看重,还能干什么?”最后一个愿望,就是把延安的苹果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