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杜海军:群众的需要就是奋斗目标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栗波 陈斌涛 胡风强

  杜海军(右)在蔬菜大棚内查看辣椒生长情况。

  6月25日,在宜君县五里镇兴市村大棚蔬菜基地,十几个群众正在建大棚,其中,一个身材健壮、敦实可爱、满身大汗的年轻小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了解,他就是该村的大学生“村官”、党支部书记杜海军。

  “我们村已有100多座蔬菜大棚,计划再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新品种,让大棚蔬菜真正成为帮助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见到我们,杜海军擦了把汗水,向我们讲述了他投身农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官”生涯。

  2008年8月,年仅24岁、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的杜海军,被选聘到宜君县五里镇兴市村任书记助理,成为全县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上任之后,他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并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该村实现经济发展、群众致富。

  为了村上发展,他帮助群众理思路、谋规划

  到该村任职后,他从了解村情入手,深入到农户家中,了解群众的生产、收入、生活等情况,并结合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兴市村2009年—2011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分组和分片发展的思路:从组上来讲,四组发挥种植大白菜有经验的优势,重点发展蔬菜种植。片上讲,水源充足的川地重点发展大棚蔬菜及露地菜种植,对条件不好的山地重点发展核桃等干果及经济林。目前,全村的各项工作正在按照规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形成了以大棚蔬菜为主,玉米、獭兔养殖、干杂果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人家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文化层次高,思路清晰,带领我们发展致富没问题!”村民贾来拴高兴地说。

  抓班子、带队伍,为的是早日实现群众的小康梦

  2010年4月,杜海军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成为铜川市首位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深深懂得,没有好班子,要实现群众的致富梦,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他从强化培训、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先后组织两委班子成员赴泾阳、白水、杨凌等地参观学习,完善了村支部和党员“双承诺”、党员设岗定责、《村委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并组织党员学习新政策、新理论。2010年,在“7·23”特大暴雨中,他召集村两委迅速成立抗洪抢险小组,共救助村民115户、440口人,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班子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兴市村在他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由当初的后进村迈入了全县富裕村的行列。该村在2010年荣获全省“升级晋档、科学发展”进步奖,2011年获得市、县“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一类村党组织,他个人也先后获得省级“大学生村官创业明星”、全市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全市抗洪抢险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县“富民型干部”等荣誉称号。

  为了增加群众收入,他想办法拓宽增收空间

  “要想让群众富起来,必须在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空间上下功夫”。为此,杜海军根据该村地处川道、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决定引导群众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为让该产业早日付诸实施,他深入农户家中,动员群众栽植大棚蔬菜,起初群众根本不接受这一新事物,几乎没人响应。他就自己贷款3万元,与人合作建了两个大棚,当年收益就达2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第二年全村新建蔬菜大棚70多座。他还策划注册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协会,并协同协会会长多次到宜君、黄陵等各大超市联系销售蔬菜,同超市签订了供销合同。为了扩大产业规模,今年他又争取到省扶贫办支持,为村上争取到40座日光温室大棚、15座拱棚、涉及资金100万元的蔬菜建设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有序实施中。在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他又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兴市村适宜獭兔养殖,就帮助张华战等3户饲养獭兔3000余只,去年户均收入超过万元。另外,他还发动群众,在荒山荒坡栽植核桃500余亩。目前,兴市村日光温室大棚已由他上任初的8座增加到109座,并新建拱棚200个,发展露地菜560亩,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4523元增加到2012年8678元。

  群众的需要,就是他的奋斗目标

  群众的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群众生活的质量就提高了。为了增加群众的幸福感,他还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重要任务,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去年冬天,天气寒冷,加之水管年久失修,村中供水管道破裂,群众面临吃水困难。得知情况后,他及时与县水务局沟通,联系维修工队,动员村民投工投劳,使用水及时恢复了正常。他还争取项目支持,对涉及7个村民小组的4公里巷道进行了硬化,对脏、乱、差的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针对村民法制观念不强的实际,他面对面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教育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涉及庄基、地界、林权等十多起纠纷,他提前介入,主动化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他的引导下,到文化广场锻炼身体、进图书室读书看报、参加文艺活动的群众日益增多,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在兴市村已成为一种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