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农村将因大学生村官而改变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赵建军

    “作为一名"村官",为村里谋求一条致富路,是责任也是义务。”汾西县永安镇赵家坡村党支部书记郭瑞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赵家坡村土地瘠薄、资源缺乏,经济比较落后。2007年到村里任职后,郭瑞锋把调研形成的想法拿出来和村委会一班人商量交流,决定开展良种黄牛养殖,并组织村民合作办起了“乐龙宏通农牧专业合作社”。去年,合作社为村民增收20余万元。春节刚过,郭瑞锋又为扩大合作社的规模,东奔西走筹措资金。

  从2006年开始至今,汾西县先后选派大学生村官87人,分别派往全县经济薄弱的村任职。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给汾西农村面貌带来了新变化。在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有3名同志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8名同志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2名同志当选村委会副主任。

  在“市场导向”与“政策扶持”之间——

  让制度保障更具长期性、连贯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关键在人才。选拔大学生"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将改变过去支持农村一定程度存在的"见钱见物不见人"的状况。”汾西县县委书记邓彩彪说,“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打造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已成当务之急。”

  穷山沟要想引来“金凤凰”,说来容易做来难。“关键是要充分运用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构建起人才回流农村的机制。”汾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尚彬介绍说,一方面要通过自愿选择、公平竞争,利用国家实施建设新农村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发展机遇吸引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制定优惠政策,保证大学生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总之,既要发挥好"市场导向"作用,又要发挥好"政策扶持"作用。

  为实施好计划,按照省市相关规定和要求,汾西县相继出台了《汾西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大学生村干部加强管理的补充通知》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对大学生“村官”的选任、管理、培养、待遇、帮扶、激励、退出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建立了调研督查、工作例会、目标管理、定期述职等制度,初步形成了相互衔接,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

  汾西县出台优惠政策,其中包括:这些大学生“村官”月薪1200元左右,并将按照有关政策由政府为其缴纳“三保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类),经考核合格的,在录用为公务员、报考研究生时,可享受相应的待遇并享有一定的优先权等。佃坪乡陈家庄村大学生“村官”王彩霞说,县里出台的这些政策“特有人情味儿”,感到很温暖、很有干劲。

  在“权宜之举”与“长效机制”之间——

  让大学生“村官”蹲得下、留得住、融得进、降得下、用得上、流得出

  “大学生"村官"工程绝非权宜之举,而是一项长期的制度性建设,目标就是打造一批“蹲得下、留得住、融得进、降得下、用得上、流得出”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尚彬说。

  为此,围绕大学生“村官”的任职、培养和管理等工作,汾西县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提供干事创业舞台。按照全县统一部署,这些大学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开展培训和帮带。实施“3+1”结对帮带,由乡镇领导干部、乡镇包村干部和农村主干与大学生村干部形成“3+1”结对帮扶,从提高组织领导艺术、增强岗位意识、培养处理复杂问题应变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交流,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担当重任。

  ——进行思想引导。针对刚刚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学生们的思想状况,该县围绕“人生与价值”等话题与大学生们做了深入探讨。

  ——提供生活保障。汾西各乡镇都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做了生活上的精心准备:整洁的宿舍、齐备的日常用品、电视机等,有的地方还为他们准备了可以上网的电脑。考虑到一些女同志的实际情况,多数都把女同志安排在乡镇机关住宿。

  “农村引进大学生"村官"不光是在引人,更重要的是引智。”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星亮教授认为,当前基层组织中干部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各级政府要花更多心思去科学设计,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重视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在“适应水土”与“生根开花”之间——

  让大学生“村官”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

  大学生 “村官”用新的视角审视农村,挖掘致富商机,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改变着农村面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农民的观念和生活。

  “愈是艰苦的地方愈需要人才,愈能锻炼人的成长……”怀着这样的志向和理想,北京京桥大学毕业生贾虹,来到勍香镇回城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后,发现吃水难是村民目前急需解决的困难。通过努力协调资金8万元,进行合理规划,修建了50平方米的蓄水池,铺设入户管道2000余米,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自来水通的那一天,贾虹舀起一碗水一饮而尽:“咱村的水可比矿泉水还要甜哪!”

  凭一时感情到农村并不难,但是干出一番事业却很不易。“村官”们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的郭华2007年8月来到佃坪乡东峪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从甘肃引进“陇薯三号”进行推广,在当地掀起种植优质马铃薯种植的热潮,1100亩核桃基地初具规模……为此,众乡亲频频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大学生“村官”的表现,让普通村干部感到了差距。毕业于临汾师范学院的郭淑英到勍香镇新安村任职后进农户、问民情,结合市场需求和本村实际,与其他村干部制定了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协助村主干硬化了通村道路。村干部感慨地说:“过去干一天看一天,现在有了目标,心里踏实多了!”

  大学生“村官”官小事大,事关重大。县委书记邓彩彪认为,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了不起,但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却肯定了不得,他们将成为改变农村面貌的中坚力量。该县在全县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了“结对帮扶一户困难群众,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培养一个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大学生“村官”共帮扶41户困难群众,为群众办实事89件,培养44名致富带头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使村级干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明显得到优化。

  根植大地揽风雨,海纳百川托红日。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局面必将得到极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