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153名大学生村官公开遴选 任乡镇副职

来源:新华网 作者:田建平

"有一种草能长到3米高,号称'草中之王',前8个月只有3厘米高,到了第9个月,突然蹿到这个惊人高度。它一直在积蓄力量,根须在地下延伸了28米,比大树的还要长!农村这片热土有着无尽养分,有朝一日我们也会成长为'草中之王'。"2007年4月,李学军作为山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代表,在省内高校巡回演讲时以"草中之王"自况,砥砺心志;四年之后,"草中之王"终于长成,今年5月21日,李学军全票当选为壶关县石坡乡副乡长。

从"象牙塔"到"黄土地"再到党政干部队伍,李学军并非孤例。在5月底结束的全省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153名在任或曾任大学生"村官"通过公开遴选担任了乡镇副职。目前,他们已到岗履职。

这些新晋"乡官"的成长印迹,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记者6月初走访了相关人员,在他们的条分缕析中一探究竟。

一个方向:

变 "三门"干部为"三农"干部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拔于卒伍",古人一语道出基层历练对于干部成长的重要性。过去,党政干部的培养选拔链就扎根于基层,很多乡镇党委书记、县委书记乃至市委书记就是从村干部干起。然而,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考录对象的主体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公务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得以明显改善的同时,出现了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入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增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比例减少等结构性矛盾,成为困扰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省检察院干部处科员赵海宇是典型的"三门干部",过去一直为自己的兴奋点与基层的关注点难有交集而苦恼。去年他到平遥县检察院锻炼一年后豁然开朗:"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做方案、提要求不切实际,虽然工作辛苦,但在基层看来却是衙门作风。"

"不扭转这种态势,会加大领导机关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朱先奇介绍,近年来,省委打出了一套优化干部队伍来源和经历结构的政策"组合拳",包括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拔优秀乡镇(街道)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选拔优秀县委书记担任省直厅局领导,努力打造一条完整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人才选拔培养链。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山西省连续四年专门拿出职位,从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截至去年,全省共考录2100多人。

"从大学生村干部中公开遴选副科级领导干部,这在山西省还是第一次。"朱先奇笑言,"今年恰逢乡镇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契机。"

3月初换届伊始,省委组织部即作出安排部署,经过各地筛选空缺职位,确定了156个乡镇副职职位。4月,共有3246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干部参加了笔试,平均考录比例为21∶1,其后,经过面试、体检考察、差额票决等环节,最终遴选出153名乡镇副职拟任人选(有3个职位因开考比例不足等原因空缺)。

"党政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朱先奇透露,到明年,省市两级党政机关要实现全部录用有两年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