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如何才能留得住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范林鹏
    3月28日,省委组织部传出消息:2012年,全省新选聘545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量少质优,准入门槛再度提高。

  我省选拔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始于2006年,先后选聘了2.9万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在岗的尚有1.86万名。7年之后,回头再看,当初选聘的那些大学生村官到底咋样?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如何才能让他们安下心、留得住、干得好?记者为此做了一番调查。

  为什么要抬高大学生村官门槛

  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收入,靠什么?要靠有知识、有本领、有热情的人来带领、引导、组织,特别要发挥广大大学生村干部的作用。简单地看,一个一个的大学生村干部、一个一个村子的力量是很微薄的,但是大学生村干部给农村带去的知识的力量、观念的力量、新价值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2010年10月,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表彰大会上如是说。

  今年,我省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第七个年头。人们发现,这次新选聘大学生村官门槛再度抬高。其实,早在2011年,山西开始实行大学生村官素质提升工程,把原来大专以上学历要求提高到本科以上,并增加了中共党员的比例要求,力求好中选优。今年,选聘对象为省内26所本科院校的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党员(含预备党员)应届毕业生,省外国家“211”工程院校中山西籍的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报名条件可放宽到学生干部。

  据透露,今年我省选聘545名大学生村官,是根据各市县上报的需求数量确定的。其中忻州市最多,有136名,阳泉市最少,只有16名。或许人们还记得,2008年5月3日 《人民日报》一则消息:“4月30日上午9时,太原市人才大市场,高校毕业生选聘村官现场报名刚开始,门口就已排起近400米的“长龙”。今年山西省将继续选聘1万名大学生村官,截至4月30日报名基本结束,全省报名总数突破15万人,报考比例达到115。”

  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管理处介绍,今年的选聘不单单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选聘门槛较从前有所提高,以实现大学生村干部“选优干好流得动”。另一个特点是,新选聘人员优先回原籍任职,暂不往社区安排。社区空缺岗位主要用来安排先期选聘的大学生村官。

  今年的新变化意味着什么?相关人士分析后说,这表明全省大规模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告一段落,今后的目标将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当村官是新时代的新实践,如何培养、使用好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才是农村真正需要的?

  农村需要放下架子,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村官。农村干部是“泥腿子”干部,大学生村官要么刚从学校出来,要么刚从城市进入农村,不仅不了解农业生产,心理上还可能看不起农民,觉得高高在上。在不少基层干部和农村人眼里,这就是大学生村官给人的大概印象。

  农村需要的是挽起袖子、迈开步子,勤勤恳恳干事的村官。基层工作无小事,头绪多、任务重。大学生村官刚出校门,缺乏工作经验,尤其缺乏应急事件处理能力。这就要求他们真心待人、细心做事、虚心学习,更不能说大话、空话。有一些大学生初到农村任职,尽管经验不足、能力稍差,但只要踏踏实实干事,不是盲目攀比、挑三拣四,群众同样喜欢。汾阳市阳城乡党委书记韩秀山和记者一次聊天时,道出了对大学生村官的希望。

  基层乡镇干部的想法与省委的决定不谋而合。日前,省委组织部出台政策:从2012年起,在全省大学生村官中实施“创业行动计划”。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中有8419名领办、合办和参与了创业项目,占43.9%。通过开展“创业行动计划”,旨在选树100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创办100个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合作社”,创建100个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成才。

  农村需要的是吃得苦、留得住、干得好的村官。大学生村干部有知识、有能力,如果蹲不下来、沉不下去,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大事做不了、小事看不上,一门心思找机会想另谋高就,群众肯定不欢迎。2008年12月,高旭彬当选清徐县马峪乡圪垛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是我省第一位全票通过的党政“一肩挑”的大学生村干部。几年间,他从一个对农村工作一无所知的 “门外汉”,变成了村民心中的“主心骨”。村民满口称赞:“到底是个大学生,有头脑又能吃苦,这样的村干部,我们认可!”

   怎样才能留住大学生村官


  2011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近35%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在村工作时间在3天以下,只有16.6%的大学生村官每周7天均在村里。77%的大学生村官有被乡镇借调的经历,其中23%的人长期被借调到乡镇,而不在村里工作。

  然而,大学生村官也有尴尬。有些大学生村官想留在农村,却留不下,老百姓反而认为他们是来“镀金”的,根本不安心农村工作。近年来,全省各地都在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创造留任农村的机会。日前,省委决定,利用5年时间,选聘500位优秀的在岗大学生村官为科技特派员,进驻全省115个农业县区,提供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助农增收。两个多月前,我省推出大学生村官保险计划,将为在岗大学生村官每人提供各类险种保额合计100万元的综合保险保障,解决他们在疾病和人身意外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一些大学生村官为什么在农村安不下心、扎不下根?主要原因有

  首先,对许多大学生而言,从高校毕业后再入“农门”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位大学教授坦言,应该鼓励大学生去基层经风雨见世面,但多数人的选择只是一种过渡。考研和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一旦成为大学生选择村官这条路的初衷,农村对他们来说,吸引力的确不会太大。

  其次,虽然与农村人比,“村官”的收入不算少,但和在大城市、大企业工作的同龄人比,他们心里就会不平衡。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地方也尝试着“高薪留人”,但没能把人留住。因为除了钱外,文化生活、工作环境、成家立业等因素都在左右着大学生村官的选择。

  大学生村官从来村第一天起,除了工资还有专项生活补贴,好点的村还要发钱。村里人更是把他们当宝贝疙瘩高看一眼,生怕慢待了,但拿钱却不为村里做事,甚至不见人影,良心上能安吗?肺腑之言里,透出的是一些农村干部的无奈。

  本报记者范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