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张文军:最好的青春岁月在小村落里燃烧

来源:运城新闻网 作者:
  张文军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一个小村落里燃烧。
 
  他是城里娃,却选择扎根农村;他非本地人,却被推选为村委主任,而且是当地首个获此殊荣的大学生村官。这份荣誉,饱含着村民对他的褒奖和信任。
 
  张文军在永济市张锁村已经工作了七个年头。农村基层工作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村务琐事说来就来,张文军的时间表里,已习惯性隐去了节假日的概念。
 
  这不,忙活了一周,他又利用周末时间,到一家企业的蓝莓种植基地进行考察。这个项目他关注了很久,虽说村里已引进了一些常规的经济作物,但考虑到长远发展,他认为早一步行动,把准市场动向主动出击,总比被动改变要从容得多。
 
  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张文军,已历练成为一名成熟的乡村干部。然而,回忆初来时的情景,他仍感慨万分。虽然走过弯路、历经坎坷,但他仍感谢命运的赐予,让他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我所遭遇的坎坷艰辛,并不是在阻挡我前进,而是在考验我,让我以更大的决心,坚持当初的梦想。”张文军说。
 
  正儿八经扎根
 
  张文军是吕梁人,考上村官后,被聘为永济市张锁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没种过地、没亲戚朋友、听不懂方言……仅凭一腔热情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他投入到了基层一线,立志干出一番事业。
 
  在村民的印象中,一些大学生村官往往眼高手低,既不愿适应农村的工作环境,也不会主动与村民打成一片,遇到困难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初来的热情消耗殆尽,村官的工作也变得枯燥无趣。
 
  但张文军显然与众不同。他到张锁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让村民刮目相看。“当村官,首先得当农民,这样才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张文军一鼓作气,在村里包下几亩地,进行韭菜大棚种植实验。
 
  但轰动效果没持续多久,由于缺乏经验,张文军赔得一塌糊涂。气馁、否定、失落一波波袭来,但他没有被打倒,反而愈加坚强。他总结经验教训、重整旗鼓,决心非干出个名堂不可。浇地、除草、施肥,一连几个晚上,张文军就睡在地头的面包车里;他认真研究市场,联系客户,为韭菜销售找出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盈利节节攀升。2012年,他一连承包了40亩地,全部用于大棚韭菜种植。村民们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个小伙子,也明白他不是拿村官当“跳板”,而是正儿八经要扎根,沉下身子做实事。
 
  让城里人羡慕
 
  自己富了,还要带动村民致富。
 
  张文军发现,张锁村农业结构单一,多以棉花、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收入普遍较低。他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
 
  经村委会协商,村干部带领村民代表前往外地考察,并根据本村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引进了桃子、葡萄、枣等新的农作物品种。他们请来专家教授种植经验,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和知识……
 
  几年后,张锁村便形成了桃、葡萄、枣的规模化种植。张文军又号召村民抱成团,成立专业合作社,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他利用自己掌握的营销网络,帮助村民联系客商,拓展销路。
 
  如今,富起来的张锁村村民盖了新房,买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村里空气新鲜,蔬菜绿色无污染,想去城里逛,开车一会儿就到。”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忙生感慨道,以前,村里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却认为村里的日子更舒坦、更惬意。
 
  “他是我们村历届村委主任里学历最高的,想法、眼界就是不一样。”提起张文军,张锁村村民满是自豪,言语神情中流露出发自心底的赞美。
 
  张文军说,做好基层工作的经验并非与生俱来,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努力,让看似枯燥平凡的工作焕发光彩。他将勤劳、智慧与坚持的勇气深深扎根泥土,在天性与环境的冲突裂变、磨合交融中,谱写出一曲动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