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生村官工作纪实:选用一人激活一批

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佚名
80后党员
80后党员


  人物篇

  2008年至今,全疆已先后选拔了181名表现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和领导班子。

  人生定位

  最近,23岁的马美佳不再频繁地去洗手了,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她觉得,安宁渠镇东戈壁村的天,比城市里的更蓝。虽然土有点大,但并不脏。

  2011年2月,80后党员马美佳被分配到安宁渠镇东戈壁村,成为一名村官,负责村委会党建、精神文明、远程教育等多项工作。

  之前,经过自治区统一招考、层层选拔,最终从乌鲁木齐地区1000多名报名者中胜出,让马美佳感到很幸运。

  上班第一天,村委会派她和一位同事入户安装有线电视机顶盒。天很冷,踩着厚厚的积雪,同事带她径自推门进入一户村民家中。这样的举动让她很诧异,因为,她在乌市一社区实习的半年时间里,入户调查时,常常吃闭门羹,有时半天都敲不开门。

  当同事向村民介绍她是新来的村官时,村民非常热情,端茶送水,还要留她们吃饭。

  接下来,无论到哪家,都是一样的热情接待。这份热情,让马美佳有些意外。

  “只要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民办实事,就一定能得到村民们的信任。”她想。

  她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想问题、办事情要虚心,做事要多了解情况,要转变思维,尽快融入群体。 “放下架子,把自己当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好各种关系,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

  马美佳到村里工作不久,农忙就开始了,如果入户,只能等村民收工回家,那两个月,晚上入户成了家常便饭,忙到晚上11点是常事。她的辛苦,村民们看在眼里。和她同时分配到安宁渠镇河西村的买吾兰说:“这个80后党员不简单,工作踏实认真,领导和群众对她的评价都很好。”还没入党的买吾兰说,他要像马美佳看齐,准备递交入党申请书。

  安宁渠镇河西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徐刚2003年从乌鲁木齐县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毕业后,担任河西村村委会主任。他说,农忙时的农村生活,是从天还没亮开始的,每天早上7点之前就得起床上班。融入农村生活,首先是工作时间上的融入。

  “有些事很琐碎,每一件都得认真去做。”31岁的徐刚有时会觉得“心累”,“但只要肯琢磨,办法一定比困难多。”

  6年前,28岁的刘静在去板房沟乡八家户村工作前,曾在乌市当过两年幼儿教师,说到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村官,她说:“农村生活让人感觉很踏实。但村里的工作完全得从头学起,但只要虚心学,很快就会适应。”

  虽然在不同的村庄,这些80后村官们的发展思路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经历了心理调适和职业磨合阶段,渐渐对农村工作由陌生走向熟悉。说起他们,村民都竖着大拇指。

  今日做事

  今天的萨尔达坂乡萨尔乔克村,宁静、欢快、祥和。2001年前,这里可完全是另一个样。

  “这个80后小伙有知识、有办法、有思路,带领穷村致了富,他现在是我们的副乡长。”萨尔达坂乡组织委员巴依木拉提说。

  他说的小伙子,就是该乡副乡长叶尔哈力。

  2001年前,萨尔乔克村有310户牧民,其中有80户是特困户,是出了名的穷村。

  2004,在乌县毕业的57名村级后备干部中,有43人入选党支部及村委班子。当年21岁的叶尔哈力当选为萨尔乔克村村委会主任。

  自从当上“村官”后,叶尔哈力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村里1000多人过上富裕日子。2004年,叶尔哈力和村委会商议后,决定给每家贫困户买一头奶牛发展养殖业,同时鼓励牧民们种苜蓿。新鲜牛奶源源不断供到市区后,曾经的贫困户脱了贫,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屋。

  叶尔哈力说:“萨尔乔克村农牧业底子薄、基础差,要想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就要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挖掘经济增长亮点。萨尔乔克村离白杨沟旅游区不远,这是绝佳的旅游资源。”

  在叶尔哈力的推动下,萨尔乔克村的“农家乐”当年就形成了规模,20多个毡房一溜排开,牧民们通过经营“农家乐”特色餐饮,出售畜产品、马奶子等农产品,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仅这一项,就为村集体一年创收2万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萨尔乔克村村集体收入从零增长到现在的每年10多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也从2003年的2300元增加到2007年的3900元。

  2004年底,河西村集体收入不到15万元,而在去年该村集体收入已达到61万元。来村后,徐刚先后完善了15份承包砖厂的合同,将一年的承包费涨到了六七万元。之后,他又将村集体的一块土地发包出去建成养殖小区,搞牛羊育肥。现在,河西村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

  现在,村官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改变农村的面貌,让农民过上富裕日子。“要给大家办实事、办好事。”徐刚说。

  马美佳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入户时村民给她说的一番话:“你们是有文化的人,可以给我们传授新知识,让大家开阔眼界。”就是这句话,让马美佳时时感到一种压力,“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才能给村民带去致富的新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

  明日坚守

  乌鲁木齐县委组织部远程办主任林浩说:“尽管这些孩子年龄不大,但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当地干部群众刮目相看。这些有知识、有闯劲、头脑灵活、思想解放的大学生村官,尤其是党员村官,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2008年,由于成绩突出,叶尔哈力被选为萨尔达坂乡副乡长。他的人生轨迹,令不少村官们羡慕不已。

  大多数村官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元的工资,没有编制,他们不免对自身处境困惑甚至茫然。

  几年来,乌鲁木齐县当年选派到各村镇的村官,有三分之一相继离开,女村官因结婚生子离开的相对更多。板房沟乡东湾村党支部书记何高基说:“这些娃娃成了家,养家糊口都成问题,离开也是不得已。现在有政策正在努力让村官进"两委",努力让他们少一点后顾之忧。”

  公务员优先考核录取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让公务员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第一选择。

  但是,愿意坚守的,终究会留下来。

  “如果待都待不住,能给乡亲们做什么事?”徐刚说,“农村一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偶尔也动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马美佳的脸上洋溢着笑意。

  徐刚说:“我现在只想搞好村里的工作,把经济搞上去!不辛勤扎实工作,工作上不踏实肯定是不行的。再说如果仅仅把村官当作人生的过渡期、当跳板,自己也难获真正的锤炼。”

  记者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了解到,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2009年我区制定了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的具体措施,决定每年从全区定向考试录用50名左右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为乡镇机关公务员。

  这个政策,无疑让现任的村官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以来,全疆已先后选拔了181名表现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和领导班子。

  在2011年新疆全区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全疆88名“村官”脱颖而出,通过选举进入乡镇党委班子,不仅优化了乡镇党委班子结构,树立基层一线出干部的导向,也形成了“选用一人、激活一批”的良好效应。

  同时,自治区也已经从大学生村干部中为神华集团等中央在疆企业、地方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输送了一批人才。

  自治区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续西发表示,大学生当“村官”,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应当在制度上给予更多支持帮助。在他们任职期满后,相关部门和社会也应当为他们的出路创造一些积极的条件。”

  2011年5月,电影《玛纳斯胡杨》在新疆玛纳斯县正式开机拍摄,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就是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当地的大学生“村官”侯贵林。他,大学毕业后扎根农村10年,任党支部书记7年,带领群众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使村人均收入从全镇倒数第一提高到全镇第二,得到当地群众一致认可。

  自2008年新疆开展选聘工作以来,几千名高校毕业生在村级组织任职,在科技应用推广、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担当重任,目前已有一大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等领导职务,成为群众的领头雁。2011年换届,全区将有100多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

  6月11日,伴随着一纸《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的下发,新疆各高校又将掀起一股大学生“村官”热。截至目前,新疆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行政村已达6768个。

  自从当上“村官”,80后党员叶尔哈力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改变农村的面貌,让村里人致富。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发展,萨尔乔克村集体收入从零增长到现在的每年10多万元。

  在80后党员徐刚的带领下,河西村集体收入从2004年不到15万元,增长到了现在的61万元,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

  在2011年新疆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全疆88名“村官”脱颖而出,通过选举进入乡镇党委班子,不仅优化了乡镇党委班子结构,树立基层一线出干部的导向,也形成了“选用一人、激活一批”的良好效应。